疫情背景之下,“坏情绪”怎么疏导?不妨试试心理医生这些妙招

最近,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一天内新增数千例。珠海等地也出现了来自香港的输入性病例,这不仅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对公众的心理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当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时,他们可能会

最近,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一天内新增数千例。珠海等地也出现了来自香港的输入性病例,这不仅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对公众的心理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当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疑病和幼稚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愿上学、亲子关系紧张和家庭冲突。

疫情背景之下,“坏情绪”怎么疏导?不妨试试心理医生这些妙招

针对疫情期间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叶海森,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家长:

学会倾听和同情。无论孩子如何抱怨或脾气如何,父母都不应该急于批评和评判,更不用说嘲笑和讽刺孩子了。他们应该仔细倾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或他们的恐惧和焦虑的真正含义。如果一个孩子说“我不想上学”,父母可以问:“我的孩子、妈妈和爸爸都知道你现在可能很痛苦。你能告诉我们你的想法吗?让我们一起解决它们”,而不是直接问:“你不上学能做什么?”或者直接想,“你只是不想去上学。”。

“声音、身体、绘画和阅读”疗法。 音乐可以减轻压力,体育可以改善负面情绪,绘画可以引导人们走出心理恐慌区,阅读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和人文素质。青少年精力充沛,渴望学习。他们对音乐、体育、绘画和阅读有很高的兴趣和潜力。在家里,父母可以听轻松的音乐,画一个理想的家,做亲子运动,和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这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而且提高了综合素质。

定期工作和休息,警惕网瘾。疫情期间,活动空间有限,家长应积极适应当前与孩子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定期生活,早睡早起,熬夜无限制,合理规划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疫情背景之下,“坏情绪”怎么疏导?不妨试试心理医生这些妙招

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傅素芬教授总结的“情绪稳定盒”和“三步情绪稳定法”可以用来控制情绪。

1.情绪稳定箱:它是保持情绪稳定的工具。例如,为了确保日常基本生活安全(即实现有规律的工作和休息、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等),严格要求自己(如完成学校的日常学习任务等),合理安排放松时间(每天适当安排一点时间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等。

2.练习情绪稳定的“三调法”

一个“身体调整”:调整身体姿势。以最放松、最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放松身体每个部位的每一块肌肉。如果你觉得你不能放松,试着先收紧身体的每个部位,然后放松。这就像紧握拳头,然后突然伸出手来让自己放松

2.“呼吸调节”:调节呼吸。坐下来或躺下,用鼻子缓慢深呼吸,吸气和呼气,注意你的呼吸和身体感觉。当你吸气时,让你自己呼吸整个胸部,同时让你的腹部鼓起。呼气时,试着呼出整个胸部和腹部的空气,感觉每个肺泡中的空气已经呼出,然后再吸气和呼气。吸气后,你可以暂停3-4秒,重复3-5次,逐渐地,情绪稳定下来,你可以每天做3分钟。建议“身体调节”和“呼吸调节”同时进行,即在进行呼吸调节的同时放松身体,这样效果会更好。

疫情背景之下,“坏情绪”怎么疏导?不妨试试心理医生这些妙招

三个“心态调整”:调整你的想法。人们通常担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当有“不合理”或“消极”的想法时,你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与自己交谈。如果你扮演A和B的角色,角色A认为“香港疫情如此严重,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很多确诊病例,如果你出去,你就会被感染”。B角可以这样说:“虽然香港疫情严重,但中国也有从香港输入的病例,这说明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外出时做好防护是安全的。此外,政府和卫生部门做了很多联合防控工作。”。这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也是一种让你的思维指向更积极信息的方式,从而稳定你的情绪。

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个人,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儿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你是情绪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有意识地学习如何稳定情绪和提高适应性。如果你遇到焦虑、抑郁和其他难以解决的情绪,你可以及时与你的伴侣或父母交谈,学会表达,并获得心理支持。

面对自主性和控制力不足的个人,如三年级以下的儿童,家长可以用隐喻和故事引导孩子,促进儿童心理成长。

疫情背景之下,“坏情绪”怎么疏导?不妨试试心理医生这些妙招

叶海森主任亲切提醒,如果你调整后仍无法自拔,或者根本无法放松,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更加严重,这将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请摒弃对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羞耻感”,及时向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撰稿人: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科樊芳秀、李川

编辑:刘雨晨

图片:来自网络的入侵和删除

谭公子情感 谭公子课程襄阳心理咨询 谭公子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1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