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起手机看了又看,1小时前发出去的朋友圈依旧没人点赞;你的手指来回滑动,发到微信群里的内容还是没有激起任何波澜。你禁不住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容,心想:“果然是我人缘太差,根本没人关心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大家应该都不喜欢我吧。”你开始不停反思,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是处。在这场演员只
你拿起手机看了又看,1小时前发出去的朋友圈依旧没人点赞;
你的手指来回滑动,发到微信群里的内容还是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你禁不住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容,心想:
“果然是我人缘太差,根本没人关心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大家应该都不喜欢我吧。”
你开始不停反思,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是处。
在这场演员只有你的剧本中,你终于伤痕累累,在每一个重复的夜晚孤单谢幕。
你开始恨那些忽视你的人,你认为是他们的冷漠无情伤害了你。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伤害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伤害自己的匕首是自己递过去的
东方甄选的老师董宇辉因为在直播间“双语直播”、金句频出火出了圈。
这个陕西的农村小伙还被罗永浩点名表扬:
“新东方牛逼,董宇辉牛逼!”
有人问董宇辉,你是最近才用这种方式直播的吗?
他说已经这样直播半年了。
而早期在直播间,网友们都是这样骂他的:
“新东方几万员工,难道就找不出一个长得好看的吗?”
“你这直播都说的什么鸟语,换人!”
“我是来买东西的,不是听你讲英语的!”
面对这些无端谩骂,他笑笑说:
“骂一次你难受,连骂100次,就皮实了。”

网络
伤害你是别人的权利,但是否选择被伤害,权利一直都在自己手里。
如果有人将自我伤害的刀子递过来,我们可以选择不接受。
二战期间,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弗兰克尔被关入集中营,长达三年才获救。
除了他和妹妹,其他家人全部遇难。
面对集中营内惨绝人寰的酷刑,无边无际的精神折磨。
弗兰克尔并没有选择放弃。
他不断地想象被释放后的场景,想象如何将在集中营学到的宝贵经验分享出去。

网络
正是因为,坚信自己拥有选择面对外界刺激回应方式的自由和能力。
他才能熬过那些暗无天日的时光。
他说: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只要我们不允许自己被伤害,即使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享有精神自由。
张德芬老师说:
“你把自己喜怒哀乐的开关放在别人手里,同时,你也把自己的价值感评判权交给了别人。”

pexels
当我们发朋友圈没人点赞,群里发消息没人回复。
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
其实脑海中自我批评的声音才是伤害自己的元凶。
这把伤害的自己匕首,是我们在潜意识里递过去的。
认清现实自我伤害是徒劳的救赎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指出:
个体都有一套自我防御机制(self-defensive mecha-nism)。
这套机制可以让我们通过运用一系列心理防御,如逃避、合理化、自我调节……
以上这些组成的心理保护系统,帮助我们适应现实生活的种种冲突。
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会导致我们建立错误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很多人内心深处,会有:
“如果自己伤害够自己,别人就无法伤害你”的想法。

pexels
童年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考试表现不佳,我们在父母老师面前不断自我责备:
“都怪我太笨了,怎么都学不会”、“是我不够努力,你们打我骂我吧”。
通常看到我们这么难过,长辈们也不好再多加指责。
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
以为通过“自我伤害”,不仅能够让自己感觉好点儿,还可以防止遭受他人的批评。
自我伤害背后隐藏的那丝不易察觉的快乐,让我们沉迷于这种“精神自虐”。
为了免于被他人伤害,我们习惯性将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

网络
我们并未意识到,自我贬低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帮我们推卸责任。
但持续不断的自我伤害会使我们自尊水平越来越低,变得更加敏感多虑。
否则怎么会仅仅只是朋友圈没有人点赞,消息没人回复?
我们就认定是自己“人缘不好”?
真相或许是别人没来得及看手机,或者没有点赞的习惯而已。
甘地(Gandhi)说:“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
自我伤害是一种过度防御,自我贬低既是低自尊的表现,也是防御过程中过分自我批评导致。
非但不能实现自我救赎,反而会在自我伤害的基础上滋生更多伤害。

pexels
停止反刍别让自我关爱扭曲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成长过程中,坚持反思复盘让我们实现成长进步。
但如果你总是对犯过的错误耿耿于怀,反复揣摩他人的言外之意,怀疑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
意味着你可能陷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反刍思维”陷阱。
“反刍思维”指的是我们在经历了一些负性事件后,又对这些事件进行反复、被动的消极思考。
进一步强化负面情绪,过分自责,陷入悲伤、焦虑等情绪中难以自拔。
朋友圈没人点赞、消息没人回复,我们归因为自己“人缘不好”,自怨自艾。
正是处于这种过度思考当中,负性自我归因方式本质是自我惩罚。

网络
《自我关怀的力量》一书中说:
“如果你习惯了自我批评,请记住你的行为实际上只是自我关爱的一种扭曲形式。
它在试图让你安全无虞,一切有条不紊,如果你认为苛责自己是徒劳的,那么你就不会苛责自己了。“
想要关掉童年的声音,停止反刍思维带来的自我伤害。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步进行:
1、识别反刍思维。
如果脑海里的声音都是负面的,你要警惕是否对某些问题正在过度思考。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的时候,不小心冲秃头将军的后背打了个喷嚏。
他吓坏了,赶紧跟将军道歉。

网络
后来又多次向将军道歉,结果惹怒了将军,把他训斥了一番,最后小公务员被活活吓死。
原本很小的一件事,由于小公务员反刍思维带来的无端猜测和过分解读,致使他惶惶不安.
他把后果想得过分严重,最后自己吓自己。
2、制定反思计划。
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反思复盘。
我们可以睡前留出20分钟,将自己一天当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写下来,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客观地自我审视。
写下来能够帮助我们清空大脑。
在其他时间如果有类似的想法闯入,我们也可以立即记录下来。
留到复盘时间再做思考,其余时间学会对自我批评的声音叫停。
3、进行课题分离。
有句话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老天的事。”
我们能解决的只有自己的事,一定要学会从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当中抽离出来。
既然无法控制别人对你发出的朋友圈和内容做出的回应,就不必因此困扰。

网络
美国小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说:
“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一旦陷入反复的过度思考、无休止的自我批评,甚至产生严重的自我贬低和自我伤害。
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亲爱的,没有别人,那个伤害你的人,一直都是你自己。
作者:Eva
图源:Pexels
首发: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