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骗局曝光5年后 他们的房子还没解“套”

“以房养老”骗局曝光5年后–他们的房子还没装好骗局被揭露后,仍有一场漫长的斗争。李桂芳的房子在一场“以房养老”的骗局中被秘密转移。骗子被捕后,她花了八年时间打了五场官司,才收回了房子。因为骗子设立“房子”抵押房产,74岁的李桂芳最终不得不独自承担18

“以房养老”骗局曝光5年后–

他们的房子还没装好

骗局被揭露后,仍有一场漫长的斗争。李桂芳的房子在一场“以房养老”的骗局中被秘密转移。骗子被捕后,她花了八年时间打了五场官司,才收回了房子。因为骗子设立“房子”抵押房产,74岁的李桂芳最终不得不独自承担189万元的银行贷款。直到今年9月,他才拿回了带有抵押信息的房产证。

在这场骗局和随后的漫长拉扯中,另一位年过七旬的北京老人吴涛最终失去了对这处市值超过500万元的房产的控制。

受害人董旺夫妇直到去世才回到北京海淀黄庄的家中。它以高价学区房而闻名。大多数房子每平方米售价超过10万元。这套72.9平方米的房子在网上签约,总价1000元,五年前引起了广泛关注。

“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制造了‘养老恐慌’,并利用一些老年人财务意识差的特点,建立了一个恶意窝点。”今年8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在一场打击老年欺诈专项行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法院判决书显示,吴涛参与了这场“养老房”骗局,前后共有51名老人被骗。近日,记者联系了17名受害者或其家属,发现自2017年媒体披露该骗局以来,大多数家庭仍处于后续财产追回的泥潭中:三套房屋处于查封、拍卖和执行状态,五套为自筹还款,五套处于诉讼中,一套称房屋被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强占”,三人在报案后收到了案件回执。

不止一位老人经历过“强制清理房屋”。一位70岁的老人看到讨债人砸了房子后,再也不敢离开房子。2020年他参加核酸检测,这只是两年多来的第一次。

另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他的唯一财产被转移到了另一个人的名下,他只能在这间不属于自己的房子里租房,并每月向房子的新主人支付6300元租金。

王东的房子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买的一套公房。他在那里住了将近30年才落入陷阱。房子现在处于抵押状态——2015年,王东夫妇从抵押贷款中获得200万元,然后投资于贷款人介绍的金融项目。这是他们陷入“老年人住房”骗局泥潭的第一步。

现在看来,欺诈并不复杂。在官方公报中,仅用半段话概括:犯罪分子诱使老年人抵押自己的财产,以获得购买其公司金融产品的资金,导致老年人“失去金钱和住房”。

老人通过不同渠道抵押了自己的房子,交给了一个叫广彦斌的人“投资”。他是骗局的一部分。2018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广彦斌无期徒刑。今年8月4日,该案又发现了三名新的受害者,广彦斌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截至目前,涉案总金额已超过8000万元,其中1起涉案金额1237万余元。

虽然光彦斌被判刑,但要追回老人的财产却很困难。在诉讼过程中,几名受害者的律师试图在本案中一劳永逸地解决“索要住房”的问题,寻求查明光彦斌与小额贷款公司在欺诈中的勾结,追究小额贷款公司成员的法律责任,并确认老年人在欺诈中签订的相关合同无效。

“广彦斌骗了老人的钱,但房子被小额贷款公司拿走了。”一位参与办案的律师告诉记者,可以肯定的是,光是广彦斌一个人的刑事犯罪只是诈骗的一部分,并不能涵盖整个诈骗。

根据司法实践,相关司法部门总结并发布了此类“防老”骗局的操作套路:不法分子利用“房子在家里没用”、“不耽误住、不耽误租”等字眼,诱骗老年人签订以房地产抵押担保的贷款合同或相关协议,利用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销的所谓金融产品,然后通过诉讼、仲裁、公证等手段非法占用老年人的房屋。

上述律师解释说,当老人说他没有钱时,广彦斌请人通过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向他们提供资金。当老人没钱时,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房产的抵押权并将其出售,这是完整“套路贷”的关键主体。

2019年4月9日,《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生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在《意见》中对“套路贷“进行了界定。

然而,在2018年,“套路贷”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广为人知。老年受害者的代理律师只能参考上海和其他地方的个案。在“光彦斌案”的审理过程中,除了光彦斌本人,为老年人提供资金的小额贷款公司成员,如交易贷款和抵押贷款,大部分都以证人身份出现。

时任北京智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吴杰曾受政府部门委托,带领一支公益律师团队,为该案数十名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她表示,“最终的结果特别令人遗憾”,这并没有被定义为“套路贷”,因为没有找到直接证据证明广彦斌主观上与公证人、小额贷款公司和提供服务的律师合谋,“无法证明他们是一个团体”。

这是许多代理类似案件的律师所提到的困境:一方面,他们是被套路拖得筋疲力尽、家破人亡的老年受害者,另一方面,是拥有“完整”协议文件、了解法律规定,甚至常年雇佣法律顾问的套路执行群体。“另一方从一开始就避免了违反法律的风险,或者使用了法律的合同约束力。”一位律师说。

围绕“光彦斌案”的受害者,他们被分成数十名记者、线人、原告、被告或被执行人。

吴涛和他的妻子也在其中。2015年,两名老人在几名小额贷款公司成员的带领下,在公证处、房地产中心和银行签署了一系列文件,抵押了市值超过500万元的房产,并将收到的190万元转移给了广彦斌等人。

2017年,因为儿子吴迪无意中发现了过户单,他们的房子并没有秘密过户,而是被“广彦斌介绍的借款人”申请强制执行。由于对广彦斌的审判,执行程序一度中止。

今年6月的一天,吴涛再次看到单元楼前和家门口张贴的强制退房通知。他感觉到“热浪”从头到脚地涌来,扶着墙直到它不倒下。

他意识到,困扰他们多年的公证书和讨债噩梦已经重新开始。

在吴涛的噩梦中,他们家最大的威胁是2015年在北京国家公证处签署的公证书。

在公证书中,小贷公司带来的吴涛夫妇和借款人季辉“同意”赋予还款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务文书”。如果两人逾期不还款,公证书上写明“申请人(债权人)吉辉可以持本公证书和本公证处出具的《执行证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简而言之,如果吴涛夫妇逾期不还钱,吉慧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收房。

许多老人表示,他们在签字后没有得到一式两份的原始文件。直到他们的孩子去相关机构索要,许多老人都不知道“各种表格”最初签的是什么。许多老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去的地方是公证处。

一位年长的受害者已经80多岁,孩子长期在国外工作。为了证明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小额贷款公司的成员将老人推到医院开具身份证明。

当李桂芳做笔记时,警方发现她不识字,只能写自己的名字。她曾在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填写”了一系列协议和公证书。

包括吴涛夫妇在内的多名老年受害者表示,他们“糊涂了”,按照小额贷款公司成员的“指示”签字。他们最初被免费的毛巾和鸡蛋所吸引。吴涛夫妇退休后,与其他老年人一起前往保健大讲堂和保健品讲座现场“闲逛”。课后,老人们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们见面交流所需,无论在哪里举行,他们都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2015年,同样活跃在康养大讲堂的田成邀请吴涛参加了一个“投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以房养老”项目,声称这个项目将“发展和扩大中国的电子商务经济”,“没有钱,没有空间”。参加后,他可以坐在家里每月“享受收入”,贷款利息也将由“专业投资老板”支付。

田成郑重警告他们,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否则会干扰项目进程,本金也不会退还。

这是养老金欺诈的关键一步。交易者往往会选择没有孩子或孩子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开始,他们也会使用胁迫和诱导的修辞和潜规则,要求老年人不要将“项目”传播给他人。

2015年10月9日,在中国工商银行海淀区一家分行营业厅,借款人纪慧将190万元抵押款转让给吴涛的妻子张夏慧。钱在她的银行卡里存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了不同的地方。

在同一营业厅的柜台前,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员“强行”向吴涛夫妇索要7.6万元现金作为“首月利息”。

吴涛当时不明白,“我刚借钱,为什么要付利息?”后来,他了解到这被称为“斩首利益”。他以7.6万元的月利率计算,年贷款利率高达48%。

在场的另外两人充当介绍人,让他们换到另一个营业厅取出现金,作为“介绍费”送给他们。根据介绍人提供的账号,张夏辉将剩余的177万元转给了广彦斌。

仅仅两个月后,吴涛开始接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电话,要求支付贷款利息。他发现,田成的“光彦斌还利息”没有兑现。

广彦斌被捕后,贷款协议和公证书并未被撤销或撤销。为了尽快摆脱骗局,他们试图向借款人纪辉支付利息,但遭到对方拒绝。然而,贷款协议和还款协议并未明确还款所需的银行账户、转账地址等有效信息。直到今年6月,吴涛的家人收到法院发出的执行裁定书时,仍与法院联系,希望能帮助他们与借款人见面。

中国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志愿者委员会“老年志愿者特使”吴涛的代理律师、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大友认为,对方的目标一开始就是非法占用房产,整个过程符合“套路贷”的构成。

已经生效的公证书一直是一套难以在多起民事维权和司法裁判案件中解开的“套”。

在记者联系的10多名受害者中,只有董旺成功撤销了授权书。儿子发现公证书回执上的签名不是父亲手写的,继续将举报信送到相关部门。

北京国家公证处最终以“借款行为在双方签订还款协议时并未发生”为由,撤销了董旺夫妇的公证书。

其他受害者的家人没有走到这一步,有些人也不打算朝这个方向努力——即使授权书被撤销,对方仍然通过诉讼要求他们偿还或腾空抵押财产。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一些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或精力不足而被骗,他们的年轻家庭成员会带他们去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被告的身份提起诉讼或应诉。记者联系到的多名受害者家属中,除了两名90后,其他人也已步入中年。

王东夫妇去世后,儿子继续提起诉讼。今年3月,追了5年多房子的儿子突然倒地猝死,留下了一堆材料:刑事判决书、民事判决书、举报信、借款合同、还款协议、公证书等。董旺的儿媳王辉继续为此工作。

王慧将年满50岁。在她之前的生活计划中,她计划长期与丈夫一起去南方的海边——她有严重的季节性过敏,多年来一直戴着带空气过滤阀的N95口罩。42岁的吴迪在2019年辞职后照顾父母并提起诉讼,李桂芳的女儿张宇今年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她和丈夫已将全部精力用于收回财产。

家属拼凑了案件的信息。当他们听取审判时,他们发现,当小额贷款公司的成员诱使不同的老人参与欺诈时,同一家公司的多个成员改变了身份:贷款人、受托人、利息收集者、购房者(支持者)、卖房者和房屋清洁工。“剧本相似,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

王辉找到了四名受害者,其中五人策划了一小部分骗局——其中许多人参与了骗局,主要来自北京一家名为“中菱盛源”的投资管理公司。

该公司时任总经理在向办案机关的陈述中表示,该公司主要从事“小额贷款、预付款和银行贷款业务”,法定代表人为杨晓。

在另一个案例中,该公司以1000元的价格出售了另一位老年受害者价值约300万元的房子。买方是该公司的员工,在王东案中担任借款人。

为了拼凑出这一“小块”,王辉等人从10多箱材料中整理出公司与被害人的财务往来、被害人的贷款和公证事项的相关表格。仅关联表就包括10多个分类。

他们汇集了公司的“涉黑线索”,向公司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警方报案,并以“套路贷受害者”的名义,向相关部门实名举报其涉黑违法犯罪行为。

“勒索和欺诈,使用暴力清理房屋以低价占有受害者的房屋,使用软暴力恐吓和威胁受害者实施常规贷款犯罪,以低价将受害者的财产转移给自己,并通过虚假诉讼和软暴力欺诈勒索钱财。”王辉代表五个家庭在信中写道。

这一“碎片”引起了所有受害者的注意,并最终获胜:2022年1月21日,CLS盛源的多名成员实施欺诈,一名成员实施欺诈和收取非法债务罪,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处5年6个月至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王辉积累了两箱多的案件材料。上面是三个人的死亡医学证明,分别是她的岳父、岳母和丈夫。

董旺在陷入骗局一年后死于心源性猝死。2018年12月25日,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后,他的妻子说她要去“拿钱还债”,在一个冬夜摔倒在街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王辉患有抑郁症,长期服药,使得季节性过敏更加严重。由于担心暴力清理房屋,她和大学刚毕业的儿子在北六环昌平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并继续寻找房子。“你不能把一团糟留给你儿子”。

由于涉案四人的刑事判决书中没有提及房产的所有权,王会旭再次提起民事诉讼,并向法院上诉,要求判令解除房产抵押权。

今年3月,她的丈夫提起行政诉讼,希望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撤销抵押登记等事宜。那是他最后一次求房子。

李桂芳对房子的追求,也在王辉拼图的“碎片”中。

李桂芳被侄女拉进了骗局。她记得,2014年3月的一天,她的侄女跪在她面前,要求“为此借一间房”,并带着她和70多岁的丈夫去了一个办公厅。李桂芳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三年后,当新房子的主人要求他们搬出去时,她得知那里是一个公证处。

2017年,李桂芳的女儿发现自己被骗后,带她沿着房产大厅、银行营业厅和公证处追溯“房子怎么不存在”。他们发现,在李桂芳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有两份委托公证书——李桂芳将房屋买卖“委托”给了一个叫崔立成的从未谋面的人,此人也在王辉举报的投资管理公司工作。

2015年6月1日,崔立成以270万元将价值400万元的房屋转让给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晓。杨晓还向中国建设银行借款189万元用于买房。

在见到王辉和其他受害者家属之前,李桂芳的案件被“隔离”了。从表面上看,“借钱——抵押房产——不还钱——失去房子”既不违法,也不合理。

“事实上,老人没有拿到钱。”她的女儿张宇告诉记者,家人觉得“没有什么是对的”,但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直到2019年春节,张宇在一个维权微信群里看到了因“崔丽案”而出名的王辉,他与其他四名来自不同途径的受害者走到了一起。

2019年6月,这件小事迎来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将李桂芳案定为刑事侦查。

让他们感到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是,2021 11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了一项判决,要求关闭杨晓名下的房屋,并“归还受害者李桂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这一判决。

带着这一裁定,张宇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要求将房屋过户到母亲名下,遭遇了一场冷水:“判决书没有说明如何返还房屋,没有担保不能过户”——如果他们想收回房产,应该共同承担银行的抵押贷款。

法院的执行机构建议她提起民事诉讼,撤销抵押贷款。

张宇曾向律师求助,但类似的养老金诈骗案件需要很长时间。许多律师在听到案件后不愿跟进。

他们起诉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朝阳分局,申请取消抵押登记。该局在行政诉状中表示,相关部门已向杨晓签发相关不动产权证,履行了“审慎审查职责”,并请求法院驳回李桂芳的诉讼。

张宇在答辩书中看到,该房屋“现在有两个合法有效的查封登记”——据称,杨晓的另一个“债权人”申请查封该房屋。他们害怕对方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另一个套路,于是申请“随到随转”,“接受”了银行贷款。

其他人只能拖延,希望对方不要要求他们偿还债务,或者“一次住一天”。王辉在整理线索时发现了一名新的受害者。为了避免讨债,老人租住在北京六环路外的一个村庄。

今年6月,吴涛父子接到强制驱逐房屋的通知后,再次前往派出所报案。他们知道这只是为了防止房子被拍卖而采取的“公平措施”。如果他们没有完全摆脱骗局,房子仍然很难保住。

吴涛再次通过司法途径提起刑事上诉。他请求检察机关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依法查明并追缴光彦斌向他人转移的4900余万元赃款的去向;依法追究小额贷款公司成员和其他具体实施者的刑事责任;依法妥善处理遗留问题。目前,案件正在取证阶段。

他们的代理律师连大佑认为,受害者众多、参与者分工明确、多人联合实施、组织更严密、更固定、有预谋、有计划地实施、符合相关犯罪构成要件的房地产“套路贷”应被认定为“犯罪集团”。被害人应加强沟通,收集证据,向有关部门报告,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司法机构还应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021,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十起保护老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例,文章指出,“以房养老”金融诈骗中“套路贷”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行为人往往利用老年人的特点以及在法律空白或不明确的地区寻求投资和融资渠道的紧迫心理。

退休前,这些老人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有的是技术工人和高级知识分子,有的是熟练的会计师……无论他们过去的职业是什么样的,当他们退休后遇到职业骗子时,他们首先是脆弱的,容易欺诈,拥有巨大的房地产财富。

当吴涛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骗局时,对方描述的投资前景只是他们的心理:两个老人想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挣点钱。

日常生活和服药会很快消耗他们的养老金。每个月,他们剩下的钱越来越少。他们觉得,除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很少能在生活中帮助自己的儿子——年龄越大,他们的心理影响就越强烈。

当小额贷款公司的人要求他们不要告诉孩子有关“金融项目”时,他们听之任之,沉迷于“赚大钱给孩子惊喜”的幻想中。

现实已经完全破灭了。老年人疲于应付一波又一波的套路和诉讼,挣扎和放弃,身边几乎每个人都被拖入泥潭。

“至少还住在房子里。”吴涛和妻子有一种“辞职”的心态。在儿子发现之前,他们没有报警,也不敢告诉别人。他们低头让讨债人谩骂他们,准备“把他们抬死”。

像许多老年受害者一样,“即使他们老了,他们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有尊严和面子”,吴涛说。王慧的婆婆在孩子反复追问后,也提到了委托公证书的签署。

“骗子眼中没有‘人’。老人都是行走的价签,上面写着100万元甚至1000万元的房产价格。”王辉仔细描述了养老金诈骗的危害,希望每个老人和家人都不会遇到类似的诈骗。

2019年底,吴涛的妻子张夏慧瘫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失去了许多记忆。大多数时候,她坐在轮椅或沙发上,盯着电视。偶尔,当她醒来时,她会和丈夫和儿子谈论“逮捕”和“房子”。

今年7月妻子去世时,吴涛陷入了无尽的内疚感。与他人交谈时,他常常低着头流泪,责怪自己“相信天会塌下来”,“做了不可饶恕的错事”。

在整理遗物时,吴迪在老人的床垫下发现了一份房产证。房产被骗时,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为了诱骗老人瞒着孩子,将房产交给了老人。他到不动产登记大厅求证,发现这是对方在这个无真相公式中唯一给老人的东西。这也是假的。

(应受访者要求,王东、田成、王辉和张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耿雪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测试吧 斯德哥尔摩效应 勇敢是什么 杀鸡儆猴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1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