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赵云(能进能退 乃真正法器)

马祖文化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赣州宝华寺马祖文化初探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盛唐开始,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宗寺院农业生产便对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农禅并重”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说:农禅文化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

马祖文化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赣州宝华寺马祖文化初探

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盛唐开始,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宗寺院农业生产便对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农禅并重”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说:农禅文化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在农禅并重的同时,马祖道一大师也进一步拓展了禅宗智慧对人们的教育作用。

而这一切,无疑都和赣州宝华禅寺有着密切的历史因缘。

禅宗农业形成的前提是出家人的定居。中国直到南北朝时期,出家僧广为流行的修行方式仍然是或游化、或树下、或山洞的头陀苦行方式,再者就是独居净室结跏趺坐。此时既没有农业生产的必要也没有这种可能。如果说定居是禅宗农业形成的前提,那么大规模地聚居才得以使寺院农业耕种成为现实。所以中国禅宗农业,基本上是从禅宗四祖道信(580-651)和五祖弘忍(602-675)广聚徒众为主要标志。而弘忍大师的农禅并重和学道应该山居的思想观点,则为日后惠能大师反对只坐禅求道,更为后来马祖在赣州宝华的农禅思想发展,其弟子百丈大师于江西奉新县的深山幽谷丛林中制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

马祖道一禅师(709-788),四川什邡人,南岳怀让的弟子,惠能大师的第三代传人,谥号大寂禅师,号称“八十八位善知识”,于唐大历年间在赣县龚公山募化山地农田达百亩以上,建丛林,安禅侣,座下弟子极盛时常有百余人之众。以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最为闻名,而僧俗信徒们更是积极地往来江西与湖南两地之间参学,推动这一时期的中国佛教从律寺中变革出来,使禅宗农业以独立的角色得到发展,既能得到社会和信众的土地供养,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生产。僧侣们从那时起,制定和实施“禅门规式”,并成为禅者的生活信念和行为方式,使禅者的农业耕种建立在符合戒律和伦理的诠释之上,在这一过程中,马祖道一大师随时随地、随机随缘的禅宗教育方式使佛教的中国化获得了更为深厚的文化与物质基础。

农禅决定了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决定了僧团伦理观念的演变,而“百丈清规”正是这一演变的结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意义在于它从宗教伦理和善恶的本质意义上肯定了劳动的道德性和合律性,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劳动、反对乞食和不劳而获的融合。正所谓“垦土诛茅、运薪汲水、竖拳竖指之类皆自性天真之道用也。”

百丈开创的“禅苑清规”不久即行于全国,“天下禅宗,如风偃草。”这不仅标志着唐代的农禅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促进了以马祖道一大师为代表的中国禅宗智慧的高度发展。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每一个僧尼都要参加劳动和寺院建设,这即是禅门中的“普请”(俗称“出坡”)劳动原则,意思是普请大众,上下合力,共同劳动。其后,禅门高僧黄檗,沩山,临济仰山等等皆以具体的农禅生活,推动了这种修行价值的认同。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农禅并举”制度在大陆基本销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很多禅宗僧侣都在为恢复“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而努力。广东省清远市御金街少林禅院释德政禅师首开“禅农堂”,恢复了消失在历史中的“农禅”生活,为复兴禅宗文化中的农禅文化开辟了道路。而以原赣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证通所驻锡的宝华禅寺则一直都努力发扬着农禅传统,坚持了稻田耕种,蔬菜种植和茶叶制作等农禅生活。现在宝华禅寺的菜园差不多解决了百分之五十的蔬菜供应。甚至有的时候,招待客人的饭菜全部都来自于寺院的菜地。从这一点上来说,宝华禅寺的确继承和发扬了一千多年前开山祖师的农禅并重思想。2016年,作者曾有幸在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云门禅寺居住了一段时间,亲眼目睹了寺院僧尼在下午四点以后出坡劳作的欢快场面,发现云门寺的出坡劳作每天必行已经完全制度化,其后,我们一行参学者又得以跟随寺院方丈明向大和尚下地干活,亲身体验了何谓农禅。

有农禅,就会有劳作,有劳作,就会有问题发生,而马祖道一大师的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非常善于在农禅生活中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展现禅宗的大智慧,因机施教,对症下药,使他的“平常心是道”的观点对弟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运用自然、触景皆如,把禅完全融于日常生活中,让大众认识到“禅”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如马祖禅宗故事“能进能退”就非常典型。

有一天出坡,一个叫隐峰的禅师推着小车子去搬运物品,马祖道一禅师正好伸着脚坐在路中休息,隐峰请求马祖把脚缩回去,以便让他的车子顺利通过,马祖却说:我的脚只伸不缩。隐峰也不甘示弱地说道:我的车只进不退。两人相持不下,于是隐峰不顾一切,仍然推车向前,结果辗伤了马祖禅师的脚。马祖回到寺里,立刻登堂说法,手里还拿着一把斧头,对聚集的寺中大众说道:刚才是谁辗伤了我的脚,快站出来!隐峰禅师便走到马祖面前伸出了脖子让他砍,马祖却放下斧头说道:你决定了要往前走的路毫不犹豫,三千大千世界你都可以走了。隐峰缩回脖子,向马祖跪拜顶礼,然后弯腰退走。马祖称赞道马祖称赞道:能进也能退,才是真正的法器。

人们可能会问,为了推车,怎么能将老师的脚辗伤?受伤的老师怎么可以用斧头威慑?但是,当大家的思路还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时候,马祖道一师徒已经开始了配合默契的论道说法。这便是禅宗的智慧。

在宝华禅寺附近居住的农民都知道,宝华山上有很多野鸭子,有时一两只,有时成群结队到处乱飞。但就是这些不被人注意的动物,早在1200年前,马祖大师和他的弟子百丈怀海就配合非常巧妙地给当时的宝华出家僧人上过一次生动的的禅宗教育课。

有一天,马祖和怀海在山下散步,突然一只野鸭飞了过去,马祖立马问了百丈一句,那是什么啊?百丈也很快回道,一只野鸭子。马祖又问,到哪里去了?百丈回答,飞过去了。话音刚落,马祖回头使劲揑住百丈的鼻子,疼得他大叫起来,马祖问,还说飞过去了吗?百丈顿时觉悟了。所以后来历史上才能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的高度评价。而这个经典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宝华,即使到了2022年的今天,我也很想问一问,为什么说百丈禅师就在这个时候顿悟了?

坛经》记载,六祖曾谓怀让和尚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马驹者就是马祖道一禅师,他继承发扬了六祖顿悟的禅宗修行方法,他提出的“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思想,不仅体现了佛法真正圆融的大智慧,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除烦恼,对佛教在中国的广泛弘传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从马祖时代起,佛教的中国化就已经开始对中国各个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

所以,创建了宝华禅宗祖庭的马祖道一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确名副其实。

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

于宝华禅寺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