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良好家庭氛围至关重要,帮助家人保持心理健康可以这样做

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创造良好环境,共同助力精神健康”。目的是促进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和精神需求,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创造良好环境,共同助力精神健康”。

目的是促进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和精神需求,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家庭生活、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环境中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是最亲密的存在,家庭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今天,市四院心理治疗师刘天为大家讲解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家人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一个

精神疾病是全球性的。

公共健康问题

精神疾病是困扰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以抑郁症为例,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占3.4%。目前,我国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环顾世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琳的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负担加重,抑郁症患者增加约7000万,焦虑症患者增加约9000万,失眠患者更是多如牛毛。

但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或者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相比,有时是不可接受的。很多人往往强调患者需要自我调节和应对,或者期待药物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而忽略了支持和理解对患者的重要性。这些人中,不乏患者最亲近的家属。

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家人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家属及时察觉到患者的变化,给予有效的关注和引导,主动了解和调整自己,满足患者的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精神疾病患者的未来走向。

有些家属只看到病人的行为和症状,看不到背后的情绪和心理因素。他们可能会简单地把这些问题定性为脆弱、叛逆、意志力薄弱。长此以往,不仅会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良好的家庭关系

它是对抗不良情绪的武器。

良好的关系和家庭的支持是人生最温暖的光,足以抵御心理的黑暗。

在神经心理学家詹姆斯·法伦的畅销书《自然变态》中,作者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他偶然发现自己的基因序列中有一个变态的基因,后来才知道自己的父系祖先犯下了无数的罪行,甚至是恶性的罪行。在童年时期,他经常觉得自己的情绪极其不稳定,他缺乏行为控制和共情能力。

但他后来成了广受尊敬的大学教授,而不是罪犯。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和他母亲之间的安全关系。他妈妈的耐心和包容,对他行为的理解,对他的安全和保护,都帮助他包容和消化了不良情绪。最终克服了基因中的人格缺陷,没有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何治疗精神病患者

家庭提供心理支持。

1.了解精神疾病,

做好接受病人症状的认知准备。

要了解不同精神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最佳治疗方法,您可以:

从可靠的来源找到关于你的家庭诊断的信息。

了解更多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向相关精神卫生机构(如微信官方账号,专业医院)详细了解疾病。

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

2.积极提供情感支持。

尊重他们的隐私。

有些人在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可怕,不愿意提及与心理疾病相关的话题。所以,无论是你的父母、伴侣还是孩子被确诊,你在给予支持的时候,也要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强迫他们说他们不想说的事情(可能他们还没准备好)。但如果发现有自残或伤害他人的危险,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就医。

让他们知道你会在他们身边,陪伴他们,爱他们。

你可以通过倾听他的感受,认可他的情绪来表达对他的支持。你也可以听听他的真实想法,问问他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

当他谈到他的症状时,请仔细听他说。虽然你不一定能完全感同身受,但最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你相信他。

不要强迫他解决一切,和他沟通,一起想办法解决。如果他有其他亲近的人,也可以让他们参与谈话,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在恢复健康的过程中为家人提供爱、支持和同理心。给他一个感受被支持的机会,给他照顾自己的力量,让他知道有人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处理家庭心理疾病时,做好自我保健。

记得为自己创造一个支持的环境,可以包括朋友、家人或你信任的支持社区。你可以尝试以下自我保健方法: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确保定期锻炼

○与信任的朋友和爱人相处

○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或爱好。

○写下你的想法和感受

练习正念冥想

正视精神疾病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让家人感受到更多的爱和支持。

转自:健康成都关伟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