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女性冒险家卡罗琳·保罗在TED的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这一经历:“我以前是女消防员,经常有人问我,你不怕火吗?但是,我从来没听过男消防员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这个社会似乎对女性的勇敢没有期待。女人天生就没有男人的勇敢吗?其实这种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来源于我们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就像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帮助一样。"卡罗琳认为,女性社会地位的劣势源于

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

女性冒险家卡罗琳·保罗在TED的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这一经历:

心理学家: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我以前是女消防员,经常有人问我,你不怕火吗?但是,我从来没听过男消防员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这个社会似乎对女性的勇敢没有期待。女人天生就没有男人的勇敢吗?其实这种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来源于我们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就像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帮助一样。"

心理学家: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卡罗琳认为,女性社会地位的劣势源于出身家庭对亲子关系的错误归纳和不当处理。我们从小就在接受错误的信息——女性不够勇敢,女性的劣势在家庭教育中被扩大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女人没有男人勇敢,这是灌输的观念。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也存在,而且更严重。2018年,一份社会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中国家庭没有处理好三者关系。

心理学家: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从心理学上讲,家庭关系的和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感情和情绪状态。

一方面,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另一方面,扭曲的家庭关系会成为生活的压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状态甚至工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从个人角度来说,如果把自我比作一个小圈子,那么家庭关系就是自我圈子之外的延伸。心理学家Aron(1986)曾提出,人类的核心动机是自我扩张,而实现自我扩张的途径是建立亲密关系。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会把对方纳入自我的范畴。然后从个人的“我”到家庭的“我们”。然而,即使在家庭中,关系也是分亲疏远近的。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建立密切的联系,反而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学家: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集体主义社会,更强调以家庭为单位,荣辱与共,共进退,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这三个关系。

一、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维系的核心,是建立和谐家庭氛围的保证。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往往被放在第一位,对伴侣的需求和关心急剧减少。

久而久之,有了这种对伴侣的忽视,双方的沟通和互动自然减少了。在心理学的短期焦点中,“家庭疗法”认为“沟通”是增进相互理解、解决矛盾的基础,缺乏沟通会导致很多家庭问题。

但是对于那些经常吵架的家庭来说,缺乏沟通是夫妻不和的首要原因。夫妻关系处理好了,其他家庭关系才能处理好。

心理学家: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第二,亲子关系

1、对儿童的压迫

在家庭的概念中,核心是父母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其次是长辈亲戚组成的大家庭。

“虎父虎母”、“孝子生于棍棒之下”等俗语,可以反映出中国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持压抑态度,其中男性尤其受到压迫,因为他们将面临更大的社会和家庭责任。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存在。女人不仅和弱者联系在一起,还会影响整个家族的传承。女性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削弱,也刺激了各种社会矛盾。

2.儿童生活干预。

在中国的家庭中,父母有很大的管理权。父母总是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期望,尽力遏制超出自己可接受范围的行为。

因为青少年的前额叶皮层发育并不完善,很难做出理性的决定。所以家长的适度干预无可厚非。但这种过度的控制和干预,在很多孩子成年后依然存在。

比如人生的重大决策,选专业,找工作,找伴侣,都会被父母过度干涉。更有甚者,我觉得自己经验多了,就帮孩子做决定,希望安排孩子的生活,却不知道这些行为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第三,自己和亲人的关系

逢年过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场景。七大姑八大姨盘问自己,询问学习、工作、感情方面的消息。

这种过度窥探个人信息的行为让人很不舒服。即使是亲戚朋友之间,如果别人不愿意主动说出来,也不要以关心的名义太好奇。

但是,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自我和亲人的关系都没有处理好。虽然交流不多,但他们总喜欢打听别人的信息,制造尴尬的气氛,这是不必要的。

中国社会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比较复杂。正确处理这三个关系,对于新时期个体生活压力的释放、社会焦虑的缓解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尾-

作者|神奇小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第一心理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