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舟山丨面对疫情,“心理防疫”同样重要——对话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景明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随着疫情的持续,市民们最近普遍感受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一些负面情绪?尤其是老年人应该如何应对焦虑?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等重点群体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情绪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张景明。他提醒,市民在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防护。过度焦虑、恐惧、失眠等负面情绪会直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随着疫情的持续,市民们最近普遍感受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一些负面情绪?尤其是老年人应该如何应对焦虑?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等重点群体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情绪问题?

记者就此采访了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张景明。他提醒,市民在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防护。过度焦虑、恐惧、失眠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市民应注意加强心理调节。

人物名片

张景明,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医生。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和心理咨询26年。擅长各种临床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善于运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对情绪和行为进行整合和调节。

疫情下的负面情绪并不可怕,但要引起重视

对话周山:张主任您好,其实我们知道目前并不可怕,但是它引起了很多人的焦虑和恐慌。这种情绪的主要来源在哪里?

张景明:尽管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但人们仍然对新冠肺炎有很大的恐惧,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近阶段的情况下。其实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网上流传的各种负面信息,比如故意渲染被病毒感染后的各种症状和后遗症,导致各种怀疑、恐惧和焦虑。这些情绪其实很正常,是每个人对未知因素的正常反应。

对话舟山:这种恐惧会造成什么危害?

张景明:焦虑和恐惧应该是主要的情绪问题,包括害怕病毒,害怕被感染,担心感染的后遗症,担心家人的健康。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有些人会感到绝望、抑郁、烦躁,会变得更加敏感。比如现在社会上流传的“怕阳”、“阳幻”,其实都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导致恐惧过度的一种表现。过度恐慌的人会觉得自己好像被病毒包围了一样,同时会有一些相应的身体表现,比如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常见的不适,可能是心慌、胸闷、气短、心跳加快、肠胃不适等。,然后怀疑自己有病。有些人的警觉性会增强, 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再次入睡,醒得早,睡眠时间短,多梦多噩梦,睡眠持续时间和质量大大降低,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在这种过度恐慌的基础上,有的人会出现过度的应激行为,比如囤积大量的药品和食物,过度的消毒和清洁,有的人甚至达到了强迫的程度。这些都是过度焦虑导致的过度补偿行为。

其实在疫情的那一刻,这种应激状态下的负面情绪,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并不可怕。即使看到它的积极作用,比如囤积一周的水果蔬菜,去公共场所的频率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当然,要尽可能避免极端的情况,要适度。但要注意负面情绪的积累,尽早引导自我调节或宣泄,保持基本的稳定和放松。

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抗疫情压力。

对话舟山:对于现在“阳”的朋友,可以推荐几种放松情绪的方法吗?

张景明:当感染者产生负面情绪时,他们需要积极交谈,理性发泄,调整自己,尽可能放松身体。病毒毒力减弱,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奥米克隆感染有严重后遗症。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可以很快治愈,恢复正常生活。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睡眠规律;饮食营养要均衡,适度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补充一些维生素,通过食疗缓解不适。另外,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转移对自己症状的过度注意力,做一些有氧运动,帮助自己走出恐慌。

对话舟山:能推荐一些合适的锻炼方法吗?

张景明:我建议你做深呼吸放松训练。首先深呼吸3秒,然后屏气2秒,呼气5秒,放松身体。重复以上步骤3分钟,过度的紧张情绪可以得到放松。也可以试试腹式深呼吸,就是把手放在肚子上。想象在你的肚子里放一个气球。吸气时,气球变大,腹部鼓起。然后当你呼气的时候,气球消失,腹部收缩。把手放在肚子上,可以感觉到腹腔的起伏。这种呼吸要深沉缓慢。一般来说,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稍长,如吸气3秒,呼气5秒,自然循环,缓慢,专注于呼吸过程。这种做法还可以缓解焦虑和恐慌,特别是由恐慌和焦虑引起的身体症状。

我们要接受疫情带来的焦虑,这是接受承诺治疗的核心思想。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积极回应。很多焦虑、恐慌、想太多都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强化这种恐慌情绪,反而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这时候就要接受、放松、调整认知,用积极的认知代替消极的认知。如果你有积极的心态,免疫力自然会提高。拥有乐观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免疫力,甚至让病程变短。

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老人和一线防疫人员。

对话舟山:新冠肺炎对老年人的影响很大。很多老年朋友非常担心自己和家人被传染,所以变得特别焦虑和紧张。怎样才能缓解这些情绪?

张景明:事实上,不仅老年人担心,年轻人和中年人也担心。老人可能担心自己不能及时就医,加重子女负担,所以会特别焦虑和紧张。嗯,其实两手准备也是可以的。一方面要尽可能做好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即使真的感染了,也只要几天时间,积极治疗就够了。如果是家庭感染,肯定需要有人照顾,所以做好家庭成员间的交叉感染预防。很多老人病后特别紧张,同一类型的药有好几种。服用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避免服药过量。

我们说与其过度焦虑,不如多了解一些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科学,越准确,那么这些未知的,不可控的因素,在你眼里都是可控的,可预测的,你只需要积极应对,积极对待。

对话舟山:如果老人过度紧张焦虑,子女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

张景明:我们应该清楚,有这样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作为老人的子女,我们应该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除了告诉他们要注意防控和自我保护,还要尽可能帮助老人做一些生活上的琐事,避免让他们去人多的地方。对于一些有老年病和基础疾病的老人,要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们聊天交流来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对话舟山:现在很多同学都在家学习或者提前进入假期。长期在家学习往往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丧失、学习信心下降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他们?

张景明:的确,许多学生觉得在家学习效率低下。因为电子设备的介入,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很多人沉迷于电子产品。首先,要正确对待网络课和家庭学习。家长和孩子要提前定好规则,约定好电子产品的时间段和时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监督到位,否则规则也没用。

对话舟山:目前很多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过度劳累,心理防线容易受到冲击,导致情绪出现问题。这些人应该如何应对?

张景明: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各个医院的医务人员,面对疫情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在医疗系统,医护人员都是普通人,也有对病毒的恐惧,还要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此外,他们还担心家人。在网上看到其他城市的医疗机构甚至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带病值班的,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重点是在一线,但医护也是人,也有家人和生命。所以这个时候同事之间要积极协调工作,互相支持鼓励,领导干部要关心、理解、支持一线医务人员,这比任何物质奖励都重要。对于一些有实际困难的医务人员, 尤其是那些家里有二孩家庭和病人要照顾的,组织上可以考虑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这场流行病教会了我们学习新技能。

对话舟山:下一阶段,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逐步进入常态。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张景明:疫情缓解后,如果他们是被感染的朋友,说明他们已经“经历”过了,所以要恢复正常生活,同时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对于少部分没有感染的人,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人际距离,减少接触。勤洗手,勤通风。这种良好的防控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保留。比如疫情期间学到的新技能,比如呼吸放松、调整体育锻炼、调整心理认知方法等,都可以保留下来。

后疫情时代,我们还是需要调整认知。有些人很乐观,积极看待事物。有些人倾向于悲观,消极地看待事物。这个时候你要学会了解自己的认知倾向。比如某人是个悲观的人,那么你以后遇到情绪问题,学会往那个积极的方向想,调整自己的认知倾向。逐渐把这种认知变成习惯行为,你就会变得更加积极,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称之为心理韧性,来源于爱丽丝的合理情绪疗法(ABC情绪理论)。心理韧性就是学会从积极认知的角度看问题,会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我觉得这应该是疫情积极的一面。

疫情本来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从危机中,在紧急关头,我们得到了成长的机会,经历和心理的锻炼。这一过程被称为危机后增长。经历过痛苦,以后就能有效应对压力,这也意味着我们抗压和承受精神压力的能力增强了。当我们遇到新的压力和困难时,我们更有能力去处理,这是坏事件或压力事件带来的机会。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