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在心理学的类型学中,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内向和外向性格最为著名。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了内向和外向的性格。后来,他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这两种性格类型。在这本书中,他讨论了性格的一般态度类型和功能类型。荣格的心理人格理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在心理学的

在心理学的类型学中,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内向和外向性格最为著名。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了内向和外向的性格。后来,他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这两种性格类型。在这本书中,他讨论了性格的一般态度类型和功能类型。

荣格的心理人格理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在心理学的类型学中,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内向和外向性格是最著名的。荣格根据性欲倾向对人格类型进行了分类。个体利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即外向的人;利比多的活动倾向于自我,也就是内向的人。外向意味着性欲的向外转移,内向意味着性欲向内发展。它显示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消极关系。

1.一般态度类型

荣格根据性欲倾向对人格类型进行了分类。个人性欲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即外向的人;利比多的活动倾向于自我,也就是内向的人。外向意味着性欲的向外转移,内向意味着性欲向内发展。它显示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消极关系。外向(外向)的人重视外部世界,善于交际、积极、外向、自信、进取,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向(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善于沉思、内省,经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中。他们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沉默寡言, 并且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向型和内向型是人格的两种主要态度类型,即人格对特定情况的两种态度或方式。

2.功能类型

荣格指出,个人心理活动有四个基本功能:感觉、思考、情感和直觉。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某些东西存在;思考告诉你它是什么;情绪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直觉告诉你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般来说,荣格的直觉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荣格根据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的组合描述了八种功能类型的人格。

1) 外向型思维

这类人既外向又注重思考。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必须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用外部信息刺激他们的思维过程。例如,机器如何启动?为什么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变成蒸汽?等待科学家是外向的思想家。他们了解客观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创建理论体系。荣格认为,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两位科学家在外向思维方面取得了最充分的发展。外向型思维类型的人情绪低落,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出冷漠、傲慢等个性特征。

2) 内向型思维

这类人既内向又注重思考。除了思考外部信息,他们还思考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他们对自己的想法感兴趣,并从外部世界收集事实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哲学家属于这一类。荣格指出,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具有标准内向思维的人。内向型思维者具有情绪抑郁、冷漠、沉迷幻想、固执、固执和骄傲的性格特征。

3) 外向型感觉

这类人既外向又情绪化,他们的情绪符合客观情况和一般价值观。荣格指出,外向的情感类型在“爱情选择”中最为明显。他们不考虑对方的性格特征,而是考虑对方的身份、年龄和家庭。外向型情绪型的人,思维压抑,情绪外露,喜欢交流,寻求与外界的和谐。

4) 内向的感觉类型

这类人既内向又情绪化。他们的情绪是由内部主观因素驱动的。内向的情绪型人,思维压抑,感情深厚,沉默寡言,试图保持一种隐藏的状态。他的性情常常忧郁。

5) 外向型知觉

这类人不仅外向,而且偏向于感官功能。他们头脑清醒,倾向于在外部世界中积累经验,但他们不会单独深入事物的底层。外向型的人寻求快乐和刺激。他们的普遍感受是肤浅的,直觉上是压抑的。

6) 内向的感知类型

这类人既内向又注重感官,远离外部客观世界,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官世界中。外倾感觉型人,其感知来自外部世界,是客观对象的直接反映;内向的感官感知深受他们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似乎来自内心深处。它们具有艺术性和直观性。

7) 外向的直觉型

这类人既外向又直觉。他们试图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各种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尚处于萌芽状态但前景光明的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他们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鲜感。外向的直觉主义者可能是新业务的发起者,但他们不能坚持下去。荣格认为,商人、承包商、经纪人等通常属于这类人。

8) 内向的直觉型

这类人既内向又直觉。他们试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可能性。内向的直觉主义者不在乎外在事物,脱离现实,擅长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奇怪。荣格认为艺术家是内向和直觉的。

荣格并没有明确地将人格分为八种类型,但他的心理类型学只是作为解释人格差异的理论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外向和内向的中间型。以上内容用于解释每种模式都是典型的极端模式。没有纯粹内向的人或外向的人。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由于局势的影响,一种态度才占上风。每个人也可以同时使用这四种心理功能,但侧重点不同。有些人更多地发挥这种心理功能,而另一些人则更多地发挥另一种心理功能。此外,外向型或内向型不会影响个人的职业成就。比如李白有明显的外向性,杜甫有明显的内向性。然而,他们在唐代都成为了伟大的诗人。

由于荣格对人格类型的分类是基于他的力比多理论,而力比多是一种本能的力量,这一理论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具有神秘色彩。此外,荣格提出的八种功能类型并不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是通过数学综合方法主观推导出来的。各种类型之间的界限不清楚,几种类型的特征也不清楚。然而,他关于内向和外向的一些论述符合现实。这一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学、职业选择等领域,因为这种简单的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便利。现在,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内向和外向是主要特征(维度) 个性。心理学家已经编制了一个衡量内向和外向的量表。EPQ和MMPI量表也包含内向和外向分量表。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内向和外向具有复杂的结构,它们由许多特征组成。

理论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荣格的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种判断和感知,从而形成了人格的四维和八极特征。他们结合起来形成了十六种性格类型。经过20多年的研究,编制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数,将荣格的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然后,迈尔斯在荣格的上功能和下功能、支配功能和从属功能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功能等级的概念,有效地确定了每种类型的功能等级顺序,并提出了类型的终身发展理论,使心理类型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

四维八极

心理类型理论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类型的四个维度和八个极点及其人格特征、类型的功能水平和类型的终身发展。

要理解心理类型理论,我们首先要理解类型的概念。类型是指以许多个体形式出现的一般态度的特殊模式。荣格认为,“类型是一种样本或范式,以独特的方式再现了范畴或一般范畴的特征。”这十六种类型中的每一种都与其他类型有本质上的不同。偏好是类型理论的核心概念。这可以理解为“最自然、最容易做到的”。类型理论通常使用方便的隐喻来解释偏好的含义。一只好手的每一个动作都比一只坏手更自然、更放松、更容易。当使用不利的手时,它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因此它更累更难。这意味着个体可以在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在每个维度的两极, 个人自然倾向于使用某种方式。偏好和行为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但它们并不完全一致。

尺寸和电杆

倾斜(I)-外倾(E)尺寸

这个维度用来表达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取和与外界互动的程度,即个体的注意力更多地指向外部客观环境或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想法。外向态度表明,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指向对象,即在外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依赖外部环境中产生的信息,这是兴趣从主体向对象的向外转移。外向的人需要通过经验来理解世界,因此他们更喜欢大量的活动,更喜欢通过对话来思考,并在语言交流中处理信息。内向的态度表明,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内在的精神世界, 内向的人在内心世界中获得支持,并重视发生的事件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们的许多活动都是精神活动,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安静地思考以处理信息。外向的人往往先行动后思考,而内向的人往往专注于思考而缺乏行动。

感觉(S)-直觉(N)维度

这个维度也被称为非理性维度或感知维度,它指示了个体收集信息时的注意力方向。也就是说,他们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关注现实、直接、实际和可观察的事件,或者他们对未来事件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符号和理论感兴趣。感性的个人倾向于接受任何可以衡量或证明的东西,并关注真实和有形的事件。他们相信感官可以告诉他们有关外界的准确信息,他们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们重新出现,关心某个时刻发生的所有事情。直觉的人自然地识别并发现所有事物的意义。他们重视想象力,更加关注未来, 努力改变现状,而不是维持现状。直觉的人看到一个环境,想知道它的意义和可能的结果。感性的个体被认为具有更多的实践意识,而直觉的个体被视为具有更多的改革意识。直觉维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思维(T)-情感(F)维度

这个维度也称为理性维度或判断维度。这个维度用于指示个人使用什么系统来做出决策,即做出决策和做出结论的方法,无论是客观的逻辑推理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情绪化的人希望自己的情绪与他人保持一致。他们决策的基石是什么对他们和其他人来说是重要的;它的理性判断基于个人价值观。思考型个人通过客观、非个人的逻辑分析来做出决定。他们关注因果关系,寻求事实的客观尺度,因此较少受到个人感受的影响。

感知(P)-判断(J)维度

这个维度用于描述个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倾向于以更固定的方式生活(或做决定)或以更自然的方式生活,或收集信息。这个维度是一个态度维度。虽然个人可以使用直觉和判断,但这两极不能同时使用。大多数人都意识到,采用一种生活方式总是比另一种更容易,所以他们在与外界打交道时总是采取这种态度。有判断力的人倾向于以有序和有计划的方式控制自己的生活。他们希望看到问题得到解决,习惯并喜欢做出决定。感性个体更喜欢感性经验,他们不断收集信息,以保持他们的生活灵活自然。他们努力保持事件的开放性,并允许事件自然变化,以便更好的事件发生。

以上是四维八极的类型,八极的基本性格特征如下:

外向

倾斜式

倾向于对外界的物体做出反应

倾向于在内心世界冥想

活动

喜欢内省

经验先于理解

理解先于行动

全部展开

根据心理类型理论,个体之间有两个基本的差异,即我们如何收集信息,以及我们如何处理我们收集的信息并做出决定,从而形成认知功能的第二和第三维度,这些维度通常被视为最重要的维度。第一和第四个维度是态度维度,描述了我们对心理能量的处理以及如何面对外部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好坏之分,个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所有偏好。类型理论不能解释一切,也不能用来测试能力。它只解释了个人在态度和功能上的倾向,这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上述四个维度和八个极点构成了16种不同的心理类型。特别清单如下:

(ISTJ)内向的感官思维判断

(ISFJ)内向的感官情感判断

(INFJ)内向的直觉情感判断

(INTJ)内向的直觉思维判断

(ISTP)内向的感官思维知觉

(ISFP)内向的感官情感知觉

(INFP)内向的直觉情感感知

(INTP)内向的直觉思维感知

(ESTP)外倾感官思维知觉

(ESFP)外倾感官情感知觉

(ENFP)外向的直觉情感感知

(ENTP)外向的直觉思维感知

(ESTJ)外倾感官思维判断

(ESFJ)外向的感官情感判断

(ENFJ)外向的直觉情感判断

(ENTJ)外向的直觉思维判断

注:I:倾斜度;E: 外倾;S: 感觉;N: 直觉;T: 思考;F: 情感;J: 判断;P: 感知。

层次结构和发展

根据心理类型理论,心理功能是在各种情况下保持不变的某种形式的心理活动。荣格声称,“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功能是利比多的表现,在理论上是永恒的。在很大程度上,它被视为物理能量的形式或暂时表现,就像物理力一样。”根据心理类型理论,个人感知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处理和决策信息的方式有两个基本差异,这两个差异是天生的。

这两个差异构成了四个基本的心理功能,即以下两个维度,即感觉(S)-直觉(N)维度和思维(T)-情感(F)维度。前者被称为非理性维度和感知维度,后者被称为理性维度和判断维度。当个体偏好感官功能时,他们对周围外部环境中的事件有强烈的兴趣,但很少关注不现实的事件;当个人偏好直觉功能时,他们对事件所代表的意义和可能性有强烈的兴趣,但他们几乎忽略了现实本身。当个体在其行为中考虑事件的一致性和逻辑时,他使用的是判断维度的思维功能;当个人考虑事件是否能让他人开心或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他们使用的是判断维度的情感功能。

第四个维度,即感知(P)-判断(J),反映了个体在生活方式中的外部行为差异。个人总是倾向于感知或判断,这导致第二和第三维度之间的偏好。因此,判断和感知的过程构成了个人人格的核心,而思维、情感、直觉和感觉四种功能中的个人偏好构成了个人行为的本质差异。

迈尔斯说,“个体感知和判断的本质差异导致显式行为的相应差异是很自然的”,因为感知维度“决定了个体在情境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而判断维度“决定着个体如何对事件做出决定”。根据心理类型理论,由于各种功能的不同方向,一个人不可能在现实中使其所有四种心理功能同时发展。因此,在类型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功能必然会发生分化。发展的第一功能成为个人最自然的偏好。“这种偏好或多或少已经完成,这种被最大程度开发的功能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类型”。也就是说, 在个体的行为中,总是有一种特定的功能成为支配性的功能,它从心理上影响着行为。因为,“这个最高权力总是单独属于一个功能,并且只能属于一个职能,因为另一个同样独立的职能的介入必然会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倾向,这至少会部分地与第一种倾向相冲突。”这种功能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人来说是终生不变的,始终是他的主导职能,并且是第一个从他的意识中区分出来的。这种功能不仅是主导功能,而且是主导功能和主导功能。

主导功能为个人定位其生活提供了坐标。如果主导功能是感官功能,那么个体将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收集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和相关信息;如果主导功能是直觉的,那么个人将尽力获得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全球图景”;如果主导功能是思维功能,个人期望和追求有序的生活,并试图使用非个人逻辑来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主导功能是直觉的,那么个人将努力使自己的生活与其价值观保持一致。在类型发展的过程中,其他三种偏好的功能也日益发展,并相继参与了意识水平。

由于意识的调节过程使某种功能明显地成为主导功能,相应能力的第二功能的出现自然受到抑制。因此,另一个功能只是次要的。这种劣势的重要性在于,在特定情况下,它本身不作为主要功能,也就是说,它作为绝对可靠和决定性的因素,而更多地作为辅助和补偿功能。然而,只有当它的性质不足以抵抗主导功能时,它才能表现为辅助功能。例如,情感功能不能是主导思维功能的第二个功能,因为它的性质与主导功能过度对立。虽然从属函数的性质不能与支配函数对立,但它总是与支配函数不同。对于主导思维功能, 只有感觉功能或直觉功能可以用作其辅助功能。因此,只有当辅助功能服务于主导功能且不与主导功能冲突时,辅助功能才可能有效。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主导功能总是与第四维度中的辅助功能相对,即感知(P)-判断(J),从而形成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如果主导功能是感知维度的感官(S)或直觉(N)功能,其辅助功能必须是判断维度的思维(T)或情感(F)功能,反之亦然。从补偿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任何个体来说,理性判断功能总是需要与非理性感知功能相配合。荣格认为,“这一原则对所有实际出现的类型都普遍有效,即除了意识的主导功能外,还有一种相对无意识的辅助功能,在每个方面都不同于主导功能。”

迈尔斯认为,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从感觉(S)-直觉(N)维度。个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注意力是指向内部精神世界还是外部客观环境。内向的个体主要关注内在的概念、概念、思想和其他精神世界;外向的人主要关注外部的人和事件。因此,当环境允许时,内向的人总是将他们的感知和判断指向想法和想法;外向的人总是把他们的感知和判断指向外部环境。因此,外向的人必须向外使用他们的支配功能,而内向的人必须向内使用他们的主导功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外向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外向或内向的另一极的不平衡,这是指在外部客观世界中的使用, 内向的使用是指内在精神世界的使用。

第二,从补偿效应的角度。心理类型学理论认为,为了获得良好的类型学发展,个体必须在外向的外部世界和内向的内部世界中发展。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因此,必须在辅助功能方面对其进行补偿。也就是说,如果外部使用主导功能,则必须内部使用辅助功能以实现平衡。例如,ENFP类型的主导功能是直觉,辅助功能是情感,因此这种类型的个体会在外部世界中使用直觉功能,同时通过内向地使用情感功能来获得平衡。对于ISTJ型而言,主导功能是感觉,而辅助功能是思考,因此这种类型的个体将在内部精神世界中向内使用其主导感觉功能, 并在外部世界中向外使用辅助思维功能。

第三,从感知(P)-判断(J)维度来看。迈尔斯在荣格类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感知功能和判断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心理类型的第四维度,即感知(P)-判断(J)维度。这个维度反映了个人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习惯的生活方式偏好。因此,这个维度可以用来识别个体在感知功能和判断功能方面倾向于在外向中使用哪些功能。也就是说,当外向的个体在感知(P)-判断(J)维度上偏好感知时,其主导功能是感知;当个体内向时,个体外向以使用感知功能,因为内向的个体使用其主导功能,所以根据补偿功能,必须外向以使用辅助功能, 因此,它的辅助功能必须是感知功能。例如,ENFP型个体在外部世界中使用其主导的直觉功能,并通过内向使用其辅助情感功能来获得平衡。

在两个功能维度中,两个极点分别成为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而另两个极点将受到较少的开发和关注。与支配功能的另一个极点(荣格称之为劣功能)相比,作为支配功能的对立形式,它被支配功能最大程度地抑制,进入无意识水平。由于它与自然界中的主导功能对抗,在开发中存在潜在的困难,因此该功能只能最终开发。“上级职能总是作为意识层面上的人格表达而存在,而下级职能只得到较少的发展,因此只能简单地称之为‘存在’”。因此低级功能只能成为功能级别排列中的第四个功能, 并且在辅助功能的维度内与辅助功能相对的另一极成为功能级别的第三功能。

上述原理是类型的动态机制。以下原则适用于ESTJ和INFP。

对于ESTJ型个人,有四种偏好:外向、感觉、思考和判断。通过对第四维度的偏好,我们可以看到,当个人处于外部世界时,他们往往会做出判断。由于个体的外向态度,他们的主导功能是判断维度的思维功能。因此,他的辅助功能是知觉维度的感觉功能。因为思维功能是主导功能,相对情感功能是第四功能,而直觉功能是第三功能。顺序是:思考、感觉、直觉、情感;对于INFP型,有四种偏好:内向、直觉、情感和感知。通过第四维度的偏好,我们可以看到,当个体处于外部世界时,他们倾向于感知。由于个人的内向态度, 感知维度的直觉功能是辅助功能,而判断维度的情感功能是主导功能。因此,与支配功能相对的思维功能是第四功能,而感官功能是第三功能,其顺序是情感、直觉、感觉和思维。通过应用上述原则,可以对每个特定人格类型的认知功能的两个维度中的四个功能进行排序。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四个维度的所有八个偏好,但很少有人能够自然和适当地使用所有偏好,他们总是自然地分别偏好四个维度中的一个极点。在类型发展的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然地”发展自己的偏好,因此他们的表面行为和动机本质上有自己的动态偏好原因。

迈尔斯认为,字体的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虽然不适合在两个功能维度上平等地开发所有功能。然而,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开发不同的功能。根据心理类型理论的动态机制,随着个体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偏好,他们会首先发展自己的主导功能,然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开始发展自己的辅助功能。青年时期是个人明确并发展其偏好的时期。在中后期,个体开始发展其早期被抑制和忽视的偏好,即剩余的第三和第四功能。

根据心理类型理论,个体天生具有先天的气质和功能偏好,这种先天性是类型形成的原因。然而,来自家庭和社会之外的环境影响非常重要。迈尔斯说,“这是因为环境因素不仅可以促进个人先天偏好的理想发展,而且可以通过行为和动机的负强化,在个人先天偏好发展中造成困难,甚至被阻止。”这种改变个人类型发展的理想方式被荣格称为“篡改”,他认为这会导致神经症或严重的生理衰竭。

以上是心理类型学理论的功能层次理论和类型学的终身发展。这两个部分通过类型学的动态机制相互结合,形成了类型学理论的主要部分。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