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压力水平很高对不(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压力水平很高智慧树)

《心智化:依恋关系情感调节自我发展》摘录31-40彼得?冯纳吉乔治?葛瑞盖艾略特·朱里斯特玛莉?汉普沃斯著魏与晟、杨舒涵译林俐伶审阅31.反思功能的概念出自于丹尼特的论文,他认为人能运用三种位置来预测别人的行为,分别是:身体位置、构思位置与意图位置。丹尼特以电脑与人类下棋的对弈程序来举例:身体位置就是电脑设备本身的状况;

《心智化:依恋关系 情感调节 自我发展》摘录31-40

彼得?冯纳吉乔治?葛瑞盖 艾略特·朱里斯特 玛莉?汉普沃斯著

魏与晟、杨舒涵 译

林俐伶 审阅

31. 反思功能的概念出自于丹尼特的论文,他认为人能运用三种位置来预测别人的行为,分别是:身体位置、构思位置与意图位置。丹尼特以电脑与人类下棋的对弈程序来举例:身体位置就是电脑设备本身的状况;而构思位置是指这台电脑所拥有的知识,像是对弈程序的设计。当电脑开始下棋时,我们能推论电脑下一步的棋路,因为我们从中可看出电脑的信念与欲求,而这就是意图位置

32. 「心智理论」指的是个体能用一系列相连的信念与欲求解释人的行为

33. 有些人可能会说,反思功能的这个概念与梅兰妮?克莱恩所提的忧郁心理位置最为相近,因为忧郁心理位置的概念就是:一个人开始能够了解他人的伤痛,并且知道自己在那个过程中所参与的部分。反思能力也很类似比昂所描述的「阿尔法功能」(a function)。阿尔法功能指的是将内在经验中那些僵硬的东西(难以消化的)转变与描绘为能忍受与思考的经验

34. 温尼科特曾提过,照顾者若能对婴儿有心理上的理解,就能让婴儿产生出「真我」。他认为,当个体能经验到自己在他人的心中是一个有自身想法与感受的人,就能发展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父母无法以理解来回应婴儿的内在经验,就会从孩子的身上剥夺掉一个相当核心的心理结构,使孩子无法良好地发展出自我的感受。

35. 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认为,与他人发展出亲密的情感连结是人类普世的需求。早期关系中的相互性,是所有哺乳类能正常发展的先决条件,人类自然也不例外。

36. 没有人生来就具备调节自身情绪反应的能力。情绪调节无法以一人之力来达成,而是仰赖于照顾者能理解并回应婴儿时时刻刻改变的讯号。如此一来,才能成就婴儿的调节能力。

婴儿会学到,照顾者出现时引起的兴奋感,并不会使他们因应事情的能力全盘崩溃,而照顾者将会帮他们重新唤回平静

当无法控制的感觉就要出现时,婴儿会想要亲近照顾者,希望被安抚,并恢复内在的平衡。

37. 「陌生情境测验」,以观察婴儿内在工作模式的行为表现。在测验中,当婴儿与照顾者短暂分离,进到一个陌生情境后,会出现下列四种行为模式

(a)安全型依恋:在主要照顾者还在的时候,婴儿会去探索环境,而陌生人出现时,会感到焦虑并且躲开她。婴儿虽然对照顾者的短暂消失感到难过但在照顾者回来后,可以快速地与照顾者接触,感到安心后便能继续探索环境

(b)焦虑/回避型依恋:在与照顾者分离时,婴儿不太会感到焦虑,当照顾者再次出现时,他们也不会刻意亲近。他们在陌生人面前也不会显示出对照顾者的特别偏好;

(c)焦虑/抗拒型依恋:照顾者还在的时候,婴儿很少会探索与游玩,而与照顾者分离的状况会让婴儿感到非常难过继而出现很大的反应,像是挣扎、原地不动、哭个不停,或是用负面的方式吵闹。就算照顾者再次出现,试图安抚他,都还是不能使婴儿感到放心,婴儿的焦虑与愤怒使他难以接受照顾者的亲近。而当婴儿感受到照顾者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良好的调整,并且有着一定的敏感度,很少会过度反应,有能力稳定自身混乱的情绪时,这些经验就会形成安全依恋行为的基础。在这样的照顾下,就算日后处于压力情境当中,婴儿也比较能维持住自身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会觉得负向情绪是如此可怕,并能把这些情绪当成有意义的经验与可以沟通的讯息。

(d)混乱/失序型依恋:第四种类型的婴儿则是会出现一些混乱的行为,比如像僵在原地、拍手、用头撞墙等反应。即使照顾者在身边,孩子也有可能会想逃出这个情境。这类型的孩子被称为混乱/失序型。一般认为,第四型婴儿的照顾者可能既让婴儿感到安心也让婴儿感到恐惧,导致婴儿的依恋系统产生强烈的矛盾感。可想而知的是,这些婴儿的成长环境通常与父母多次或长期的分离、激烈的婚姻冲突,或是童年受到严重忽视,或曾遭受过身体上或性方面的虐待有关。

38. 我们假设,焦虑/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在情绪受到激发时,情绪很难被照顾者所稳定,或是父母入侵式的养育风格给予了婴儿过度的剌激;所以这类型的孩子会过度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躲开有可能让他们感到难过的情境。而焦虑/抗拒型依恋的孩子,则是对自己的情绪调节不足。他们可能努力想引起照顾者可预期的回应,却又太着重于表达自己的难过,由于太容易感到被威胁,孩子满脑子只想着与照顾者联结,又会无时无刻地对此感到挫折以至于就算有被安慰的机会,他们也不愿接受。

39. 自主型的人在讲述依恋经验时,会统整过去的记忆,并转述成有意义的叙说

不安全型的人难把他们的回忆转换成有意义的文字

疏远型的人对过去的回忆表现出躲避的态度,包括否认回忆,或把回忆理想化,或是把早期关系说得一文不值。

过度干涉型的人被问起依恋经验的回忆时,则会对依恋者感到困惑、生气或是恐惧,有时候则会持续抱怨一些儿时琐事,这其实能对应到他们当年身为抗拒的婴儿时,可能经验到的状况。

未解决型的人在描述自己童年的依恋关系时则是杂乱无章,谈到自己的童年创伤或是最近的失落时,在语意与文法上都十分怪异。

40. 婴儿时期的依恋分类与成人期的依恋分类有高达68-75%的一致性。婴儿时观察到的行为与成人时期的行为有非常高的一致性,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之后所成长的环境与出生的第一年相差无几。

不只如此,依恋关系可能在剥夺性的代间传递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为何会这样说呢?因为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依恋类型的成人,安全型依恋的成人有高出三到四倍的机率,能养育出安全型依恋的子女。不只如此,父母的依恋型态能预测的变项还有孩子的气质,或是其他的情境因子,像是生命事件、社会支持或心理病理等。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