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治疗:把家变成一个有爱的港湾

近日,一场名为“亲子疗法的关键——提高父母婚姻质量”的专题讲座在北京安定医院举行。主讲人是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精神病学与哲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旭东。本期,我们邀请赵旭东教授与您分享讲座的精彩内容。孩子有“心脏病”,可能是“家里有病”的信号家庭关系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父母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养育,养育子

近日,一场名为“亲子疗法的关键——提高父母婚姻质量”的专题讲座在北京安定医院举行。主讲人是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精神病学与哲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旭东。

本期,我们邀请赵旭东教授与您分享讲座的精彩内容。

亲子治疗:把家变成一个有爱的港湾

孩子有“心脏病”,可能是“家里有病”的信号

家庭关系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父母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养育,养育子女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在一个有“系统观”的心理治疗师看来,如何进行“亲子治疗”?

亲子治疗是针对亲子关系中的问题进行的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疾病的治疗是一样的。我们应该“系统地”看待这个问题。什么是“系统”?核心家庭(子女和父母)是一个“系统”,大家庭(核心家庭和各自的原生家庭)是一个大“系统”,包含学校、工作单位、朋友、医疗资源、社会后形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心理治疗师可能会认为他不是家庭“系统”中唯一的病人,甚至认为他根本不是病人,而是这个家庭“有病”,或者认为这个家庭中还有比他更有病的人,后者才是真正的病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只是家庭功能失调的信号。看来这孩子心理有问题。其实可能是孩子有意无意在挽回父母的婚姻。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被医生诊断为早发性双相情感障碍。我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两年没上学了。这两年你家里有什么变化吗?”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生病没去上学后,父母就不再提离婚的事了。”

所以,孩子的“病”有时候可能是家庭问题的临时“药”。如果没有认识到根本原因,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将继续受到影响。如果他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玩耍,他就不能健康的生活。他会继续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看”父母身上。

夹在父母之间的孩子可能两头受气,陷入“双重束缚”

我刚刚完成了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是关于儿童青少年(家庭)抑郁症的临床试验研究。这个持续多年的项目,通过同步记录电生理信号和脑功能磁共振活动,研究家庭沟通和互动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可以证实,与健康对照组的孩子相比,父母之间的长期争执和冲突更多,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生理影响,孩子的某些脑区的变化非常明显。所以一定要注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非常遗憾的是,家庭经常会遇到很多“麻烦”。除了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对家庭的影响,一些慢性压力事件,如长期负债、过度劳累、慢性病、育儿焦虑等,现在也很常见。有时候,父母在追求事业,逃避压力和痛苦的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痛苦。

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双重束缚”的传播困境。“双重束缚”是指一个人在一段非常重要的亲密关系中处于压力之下,因为在他的认知和情感层面上,重要的人发出的信息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或者在现实中无法实施,会让他陷入矛盾,他无法倾听、倾听、评论这段关系。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孩子无法摆脱,更谈不上选择。这就是“双重束缚”。在家庭中,孩子夹在父母中间,可能两头受气,内心很纠结。不知道该听谁的,该做谁的。逻辑层面和内容层面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心理问题。

所以在很多“亲子疗法”中,看似是孩子生病了,或者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其实是家庭关系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婚姻问题。可见,“亲子疗法”的关键其实在于父母婚姻质量的提升。

幸福的家庭让家庭成员互相滋养,互相满足。

在家庭治疗师眼里,什么是正常家庭,什么是问题家庭?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家庭的基本功能,包括:满足家庭成员的物质、情感和精神需求,如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满足夫妻之间的性需求,提供家庭成员之间的安慰和支持,在生物层面上传宗接代(即代际传承)。

家庭是否正常是一种社会建构,受我们的世界观和文化影响,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现在我们综合使用四个标准来评估:

首先是医学的否定和排斥标准:正常的定义是没有麻烦,没有症状,没有坏事;

二是统计学观点:一般、典型、正常的家庭是主流家庭模式,平常是正常;

第三种是健康的理想观: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工作,拥有美好而恰当的特性和功能;

第四种是相对专业的系统观:关注“系统”成员间生物、心理、社会变量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互动过程是流畅的。

各种心理模型研究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幸福的家庭有爱的能力,有情感,有利他,有热情。成员之间互相滋养,互相满足,可以维持长久的关系。在这样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个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标准有四个维度:

第一,要能与人产生良好的联系,体现在拥有积极的关系,对社会有贡献,获得归属感,与人共情;

其次,他们应该有功能,有良好的智力,接受教育,谋生,做出健康的决定,学习新的技能;

第三种叫做善于应对,应对压力,适应变化,接受新的想法,做出复杂的选择,理解和管理情绪;

第四维叫做茁壮成长,知道自己的能力,感觉良好,找到人生的目的,考虑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家庭幸福,那么你的后代更容易达到上述标准。

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让孩子的情感“小船”更加平稳地前行。

一些权威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不应该那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早期育儿环境。前期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功利影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

因此,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更好地养育孩子,关键在于父母能否经营好夫妻关系,营造更幸福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构建“爱的基地”。有了“爱的基地”,父母之间的良好互动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一位著名的婚姻治疗师在他的“爱情实验室”里对婚姻进行了数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影响婚姻的四大杀手:批评、轻视、防御和冷战。如果夫妻总是这样沟通,那么婚姻就岌岌可危了。

家庭治疗师如何帮助家庭克服困难和危机?

首先是重视家庭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树立家是幸福灵魂的港湾的观念。

二是扩大关注范围,从关注个体心理健康转向关注人际系统心理健康。

三是改变价值取向和工作重心。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心理治疗师,都应该转变旧观念,从病理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帮助家庭跳出缺陷,看到并利用好这个“系统”或者更大的“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再仅仅是解决症状,而是与家庭一起看到问题的根源,以帮助改善和预防。

要求一个孩子去改变成人世界的现状,显然是不现实的。孩子情绪的承载量就像一艘船。自从他们懂事以来,他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接受来自父母和老师的焦虑,以及竞争带来的压力感。这些情绪就像放入这条船的石头。一场轻微的风暴过后,小船可能还能不稳地承受,但如果突然来了一场大风暴,原本就有危险的小船可能马上就翻了。如果父母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改善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改变亲子互动中不良的沟通方式,孩子对亲密关系、家庭、学习、社会的感受、想法和反应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第四,医务人员和心理治疗师要放下架子,从权威教育转向平等帮助。

第五,要从心身医学走向系统医学,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系统”里发生了什么,如何评价,如何专业地扰动,以促进“系统”的积极变化。其实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资源。

综上所述,家庭中的孩子是“有病”的,治疗师对待家庭,不仅要以孩子为中心,更要着眼于让父母“重新恋爱”,把这个家庭变成一个温暖有爱的港湾。

亲子治疗:把家变成一个有爱的港湾亲子治疗:把家变成一个有爱的港湾

正文: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赵旭东。

整理:张廷成金峰易

编辑:张浩华于孟忠毅

审核:徐炳南和李岩

亲子治疗:把家变成一个有爱的港湾亲子治疗:把家变成一个有爱的港湾亲子治疗:把家变成一个有爱的港湾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