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拉·埃夫隆在《心痛》一书中写道:“孩子就是手榴弹,当你有了孩子,你就在婚姻中国引发了一场爆炸,当骚乱平息的时候,你的婚姻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她不一定会更好,也不一定会更差,只是和原来不一样。”
生孩子之后,其实不是另一半变了,而是夫妻双方有没有共同面对这份压力,有没有共同进阶,有没有共同适应有孩子后的三元关系模式。
小雨是我的一位女性咨询者。在小雨怀孕6个月的时候,丈夫升职了,但是,丈夫这个升职是需要调动,是去上海就任的。
丈夫来找小雨商量的时候,小雨看着眼前这个她无比了解的丈夫。小雨知道丈夫35岁了,盼望这次升职盼了多年,丈夫一直以来勤勤恳恳,可是就是升职遥遥无期。而这次的升职,几乎是丈夫最后的希望,小雨知道他不想错过。小雨一直坚信风雨同舟,相信和伴侣可以共渡难关,她骨子里有一种并肩作战的义气在里面。
于是,大着肚子的小雨,安慰丈夫说:“你去吧,我不是还住你家里吗,还有公公婆婆照顾着。等你在那边扎下根,就把我们娘儿俩接过去,好吗?这是你事业的关键时刻,我支持你。”丈夫一把抱住妻子,感谢妻子的支持。
可就是小雨这一次义气,多的是万万没想到的煎熬。

小雨是顺产,可是痛了很久,两天一夜,那种折磨小雨再也不想经历了。小雨活活把妈妈的手咬出了几排深深的牙印子。等丈夫终于赶回来的时候,小雨已经顺利生出了儿子。
小雨对丈夫在关键时刻没有在身边陪伴生产是有怨气的,她觉得关键时刻才能看出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还不如一个例会重要,多么可笑。陪伴了三天,丈夫就要回上海继续工作了。他委托公婆代为照顾,便匆匆而去。
婆婆睡的隔壁,无论孩子哭得多厉害,都从未把婆婆吵醒,更不用说来帮忙了。从月子里到孩子三个月,那些日子里,小雨都是忍着伤口的痛,一个人没日没夜陪孩子、奶孩子、给孩子换尿不湿和给孩子洗屁股。那一段时间里,小雨的生活里只剩下了这些。
小雨很慌乱,想要孩子吸干净,可是孩子太小了,依然堵,堵到痛,痛到哭。直到那个凌晨,小雨又堵奶了,堵到发烧,烧到快要窒息,吸不出奶的孩子大声地哇哇哭,小雨看着孩子,自己也无助得哭了起来。她觉得自己快要疯掉了。
一大早,她把孩子塞给婆婆,一个人,昏天黑地,踉踉跄跄,几乎是爬着去了医院。
三重煎熬之下,小雨觉得自己似乎带孩子带得抑郁了。她迫切想要自救,她想要丈夫辞职回来,可是开不了口。丈夫一个月回来两天。孩子跟他一点儿也不亲。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雨为了孩子都忍了。产后快一年了,孩子正是学走路的时候。也是带孩子最累的时候。孩子学步,需要每时每刻看着孩子,还要拉着孩子学走路。怕的是一个没注意,孩子要走又走不稳,特别容易出意外。婆婆年纪大了,体能没有那么好,依然帮不上什么忙。
经过这事,抱着孩子回到家的小雨,终于崩溃了。她在电话里跟丈夫吵了起来,她要求丈夫赶紧回家。丈夫还惦记着自己的工作,他很满意现在当领导运筹帷幄的感觉,他明白,如果他回来,是要降级的。小雨气坏了,质问丈夫:“你到底要家还是要职位?如果要职位,就离婚吧!”丈夫说:“离就离,谁怕谁!”小雨气到吐血。
小雨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我的。她问我:“我是不是不该把我老公叫回来?可是家庭里,少了谁,都不行啊。”小雨很痛苦,她觉得生孩子之后的日子,居然是一个人在炼狱,她受够了。
我给小雨安抚了之后,分析了他们的情况,然后我引导她说服丈夫,让她和丈夫一起,跟我做线上家庭咨询。基于让他们获得幸福的目标,我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分析。
这种心理变化和性格变化,是女人产后一年逐渐蜕变成长的。而这种丈夫的缺席,丈夫心中的“我们”,跟妻子心中的“我们”是不同的范畴。
所以丈夫的观念,并没有与妻子同步,从而会产生矛盾和不理解。丈夫需要的是,跟着妻子的节奏,进入新的家庭领域,获得身为父亲所需要的那些品质。
丈夫无法体会妻子的阶段,他们俩是不同步的。由此我单独给小雨的丈夫做了一些交流和沟通,丈夫意识到了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愿意通过行动来回归家庭。所以接下来的行动,需要丈夫与妻子相互配合。
同时每个月丈夫回来的时候,让夫妻二人留单独的时间,好好相处和交流。把孩子暂时让婆婆带一天。
让丈夫真正地带带孩子,妻子作出让步,给丈夫一些空间与孩子相处,让丈夫学着做父亲。
不久之后,小雨的丈夫请假回家与孩子和妻子生活了几天,他们按照我的建议,更多地与孩子互动,与彼此谈心。丈夫了解到妻子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庭需要自己的现状。丈夫决定调动工作,回到孩子和妻子身边。为了家庭,他开始物色本地的同行管理职位,确保事业和家庭两不误。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小雨和丈夫的感情慢慢修复了。小雨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丈夫为人父亲的一面,也看到了丈夫为家庭做出的牺牲;丈夫也看到了妻子的付出,意识到自己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他俩觉得,经历过这些,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稳固了。
不久之后,丈夫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同行管理职位,于是他回到了家乡,真正身心都回到了孩子和妻子身上。只要有意愿,有行动,事情,总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生孩子之后,其实不是另一半变了,而是夫妻双方有没有共同面对这份压力,有没有共同进阶,有没有共同适应有孩子后的三元关系模式。
在这类婚姻修复的最后,我往往看到的,都是丈夫由衷地对妻子表示感谢,感谢妻子的付出,感谢妻子为了家庭,经历那么多痛苦;我也看到妻子也感谢丈夫的理解与陪伴。婚姻中,除了爱,还有恩,而新生儿的诞生和养育过程中,就是夫妻之间产生“恩”的契机。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