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干预,大悟法院终于在一起离婚案中打开了“心结”,双方和平结束了“死亡”婚姻。原告张(女),43岁。她于1992年与丈夫傅相识并确立恋爱关系。1996年登记结婚,1997年生下一子。张某说,婚后,符某经常喝酒赌博,夫
近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干预,大悟法院终于在一起离婚案中打开了“心结”,双方和平结束了“死亡”婚姻。
原告张(女),43岁。她于1992年与丈夫傅相识并确立恋爱关系。1996年登记结婚,1997年生下一子。张某说,婚后,符某经常喝酒赌博,夫妻二人争吵不断,有时还打架。住在一起的两个人基本没有交流,根本没有幸福感。2015年7月开始分居,感情彻底破裂。夫妻关系名存实亡。请法院判决离婚,态度很坚决。
考虑到张某的情绪和年龄等因素,经张某同意,大悟法院立案庭心理咨询师李九玲在心理咨询中心单独与张某见面,了解到张某的离婚想法并非一时冲动。她多次和丈夫沟通离婚的事,但丈夫拒绝见面,不配合。多年来的争吵,夫妻间的冷漠,长期的分离,对张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平时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好。儿子已经成年,面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尊重父母的选择。由于丈夫一直拒绝沟通,张选择到法院起诉离婚。
第一次沟通后,李九龄认为夫妻双方都需要面对面的沟通,向对方敞开心扉。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也要敞开心扉。于是,负责立案庭的法官、李九龄再次与张、傅见面。一方面用法律知识解答他们离婚后的债权债务问题,另一方面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开导他们的思想,劝说他们理性处理婚姻问题。既然两人都同意结束不愉快的“死亡”婚姻,那就要学会放下,洗去心中的阴霾,迎接新的生活。
经过三个小时的沟通,双方最终达成离婚协议,由付某主动承担婚姻期间的债务。双方和平结束了23年的婚姻,彼此的误会甚至怨恨也有所缓解。
这是大悟法院将心理咨询引入家事案件成功调解的案例之一。心理咨询机制作为家事案件尤其是离婚案件的前置程序之一,可以通过发挥心理咨询的诊断和治疗功能,挽救和修复死亡婚姻和危机婚姻,增强当事人的家庭意识和家庭管理能力。对于无法挽回的死亡婚姻,引导当事人理性处理,打开心结,弥补心理创伤;对于危机婚姻,提出修复方案,引导和帮助当事人修复、改善、弥合婚姻关系,在婚姻家庭纠纷审判中彰显人文关怀和恢复性司法理念。(大悟法院:王琼、李九龄)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