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次不能见效?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来访者找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自身的能力,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调节能力。但是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误解,只有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才会去咨询。事实上,在美国,每1000人就会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除了心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来访者找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自身的能力,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调节能力。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次不能见效?

但是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误解,只有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才会去咨询。事实上,在美国,每1000人就会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除了心理问题,出身家庭,失恋,感情迷茫,婚姻危机,挽回感情,走出失恋,个人成长,职业规划,都可以咨询。

由于文化因素:儒家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东亚人倾向于把看心理医生视为一件可耻的事情。随着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逐渐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但大多数人期望心理咨询,通常有以下期望:

第一种:找心理医生,让TA用催眠,看效果。

第二种:让心理医生给个办法,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第三种:有一些谜题,让心理医生一一解答。

第四种:我没问题,但是我老公或者孩子有问题,让心理医生做点什么来解决掉。

如果心理咨询能达到这种效果,生活就会变得快乐简单。只要你能负担得起,你可以预约几次,谈一谈,心理医生可以建议一些窍门,或者你可以看看问题是什么,告诉解决办法。担心孩子不上学却上网,被第三者怨恨,失眠头疼无法工作,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烦恼吧?心理学家应该解决这些烦恼吧?
心理咨询自然是解决这些烦恼和困惑的专业服务。
人们习惯于消费有形的东西,比如买一部手机,买一件衣服,或者买一本书,为手中的东西买单才是真正的消费。当你请律师出庭的时候,也能看到律师收集证据、写起诉书、出庭等有形的工作。但是,大多数人很难理解心理咨询的消费。我为什么要和你谈我的苦恼?你不仅收费,还一次次收费,让我继续来很多次。你一定知道我是怎么回事,但你不想马上告诉我。你是在花我的麻烦,骗我的钱吗?另外心理咨询的效果不确定。事实上,在人类服务方面,大多数服务效果是不确定的。
其实心理咨询并不是以大多数人认为的方式来帮助人。我之前说了,我付钱给你告诉你我的问题,然后你给我一些答案和方法,我就没事了。心理咨询根本没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这个世界上的全能神或者佛都不一定能保证效果。比如,信上帝的人祈祷孩子早日脱离网瘾,回到学校,向佛祖许愿,让折磨人的头痛早日消失,让我睡个好觉。
我想到了一个笑话。一个女人因为家庭分崩离析,去寺庙拜佛。她求佛祖开开眼,用雷劈打那个贱人小三,不然走着走着就没命了。一年过去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她很生气,跑到庙里扯皮,说佛祖没有兑现,要求退还100元的功德钱。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指望谁也没用。对于心理咨询来说,如果抱着让心理医生给出操作层面答案的方法,困境永远无法解决。特别是一些情况和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了生活质量,指望谈四五次肯定不行。如何判断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次不能见效?


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

第一类是感性的。痛苦、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有一半时间超过了70分的强度,持续了一个多月,说明这些情绪已经侵蚀了你正常的情绪功能。如果你对此无动于衷,你的情感问题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第二类是身体上的。长期失眠、头痛、胃痛、肠痉挛、腹泻,头部无肿瘤,胃部无明显病变,即无相应明显器质性疾病。身体比大脑聪明,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他们可能认为这是胡说八道。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对人毫无保留坦诚相待的,只有自己的身体。心理问题是生理上的,在人群中占很大比例。如果一个人失眠超过一个月,那一定是严重的心理状况。身体启动安全机制,让你对失眠感到不安和烦躁,控制你对失眠的注意力,这样你就不会意识到其他的痛苦。精神分析称之为,用一种可以忍受的痛苦代替另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身体帮助你承受心理上的痛苦。
第三类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与领导、同事、朋友、伙伴的关系。冲突是一种类型,避免冲突也是一种类型,或者说有一种类型是和这些人疏远的。不管你是对别人不满,还是通过别人的反应感觉到别人对你不满,都说明你在关系中得到的好的体验不如不好的体验。一段糟糕的感情可以使一个人活着,但看起来像个鬼。每个人都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与他人的关系,一种是心理的内心世界,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一段感情让你感到痛苦和迷茫,其实是在提醒你,你需要了解自己和你们的关系。
第四类是生活事件。比如经历过离婚,大病,严重车祸,目睹过别人的非正常死亡,丧偶,无儿无女,有时也目睹过父母双亡,父母之间的虐待。人是有情绪的,不同的事件一定会刺激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大事和小事是有区别的。上述事件都是大事件。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经历这些事件都会有比较大的情绪反应。大部分人在经历这类事件的时候可能还能过得去,但有些人不行。如果他们觉得半年到一年都没过去,就需要看心理医生了。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次不能见效?

那么找心理医生需要怎么做才有效呢?

首先,你需要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身体症状,情绪困扰,关系细节等等说清楚。总的来说,远远不够。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如果你用高度概括的方式告诉心理医生,首先你可能还没有做好让别人真正帮助你的准备,其次你是在用这种方式敷衍自己。你通过预约心理咨询,但是泛泛而谈,告诉自己我是在求助,所以我为自己尽力了。
其实素描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心理学家知道非常重要的细节。细节是心理咨询的重点。以上四类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地位。无论是哪一种,都至少需要5-6次才能谈得清楚全面,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出更多隐秘的内容。
其次,如果一个人感到迷茫和痛苦,必然会问心理医生怎么办。心理咨询之所以是专业服务,在于心理医生不会把你当普通朋友来谈,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大概也知道,你通常做不到别人告诉你的事情,这就是你感到困惑和不舒服的原因。比如你失恋了很痛苦,问朋友怎么办?朋友们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耐心会过去的,还是这个渣男,早点分手好。这种说法对你一点用都没有。
同样,只有不专业的心理学家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家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是他们会问你这段失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会很有兴趣知道你是怎么遇到他的,你们是怎么相处的,你们是怎么走到分手这一步的。
他们会问你,你说这个男人对你和花花公子都很不好,你觉得你会怎么被这样的男人吸引?
他们也会理解你。对你来说,这样的痛苦可能不仅仅是失恋,而是你觉得分手后,你身上的很多东西都被他拿走了,你很空虚,你为自己的空虚而痛苦。
心理学家也会提醒你很多你过去从未想过的问题,给你很多新的视角去回顾那些事情和感受。启发你从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

心理咨询师工作的独特性在于帮助当事人解决歧义问题。

比如说。

客户:我感觉很糟糕(模糊的感觉)

辅导员: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清情绪)

当事人:我不开心,委屈,懊恼!

辅导员:你能描述一下发生了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吗?(澄清事件)

当事人:我爸偷看了我的日记,还跟着我去找同学玩。我对他的行为不满,他对我大发雷霆。

辅导员:你父亲的这些行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澄清意思)

当事人:我觉得我父亲根本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觉得他不爱我。

当来访者进入咨询室时,他们通常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师应该解决来访者所面临的模糊问题。

很多客户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常会说感觉不舒服。当咨询师试图专注于不舒服的问题时,客户就会开始围着他转。简而言之,客户不能专注于某些问题。心理咨询师的价值就是和你把模糊的感觉,事情,意义说清楚。

这个过程可能一时解决不了。也许这个咨询看似清晰,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原来的问题可能又变得模糊了。这是一个动态的去模糊过程。

这是心理咨询师的技术门槛,也是心理咨询师的价值所在。

最后,如果你想从心理咨询中得到结果,如果你只是制定几次计划,那就没有必要开始。看心理医生不是一般的花费。找一个可靠的专业人士,无论天气如何,他都可以在固定的时间谈论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秘密,欲望,失落,孤独,痛苦和期待。重要的是他愿意谈论一切。心理医生不会像朋友一样骂你,也不会像他父母一样不理你。他会认真听,不会瞎插嘴,也不会觉得你会唠叨你。他会最大限度的给你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他会以恰当而有分寸的方式参与到你所谈论的事情中,提出一些问题让你思考,或者对他的观点给你反馈。更多的时候,他会用一种让你感到舒服的方式向你传达他的理解。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次不能见效?

因此,很多来访者会对心理咨询感到“无效”、“不满意”、“对期望失望”,觉得心理咨询师给不了他们想要的,地位好像停留在原地,从而对心理咨询师群体产生怀疑。
从早期接触心理咨询来访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与朋友聊天可以产生许多有用的“建议”,并引发一些思考。为什么花钱和心理咨询师“聊天”没用,成了“白聊”?
在心理咨询中,一些被情绪或人际关系问题困扰的来访者,总是希望心理咨询师能马上给出一个明确快速的解决方案。他们相信只要按照咨询师给的方法去做,就能解除烦恼。
但是,一刀切思维带来的咨询结果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
在大多数咨询中,来访者咨询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如情感问题、心理问题、婚姻问题等。这些问题往往是经年累月形成的,是长期的内部淤积。
这些情绪往往得不到正常的表达、梳理甚至压抑。
从来访者的角度来看,当这些情绪以各种症状的形式发泄出来时,如果注意力只集中在尽快消除症状上,就很难察觉到症状背后的原因。
只去除症状而不探究和正视症状产生的原因,根本问题并没有从本质上得到解决。当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时,问题思维依然占主导地位。
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他们确实很难给来访者一针见血的指导意见。
因为,能长期困扰来访者的问题,不会简单解决。仅仅通过几次咨询,几乎不可能改变和扭转来访者长久以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更何况个体的经历千差万别,咨询过程中的个案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大相径庭。

但是,如果心理咨询师不给出具体的建议,被访谈者的情感问题、烦恼、伤害如何改变和解决?

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是“潜意识意识”。
心理咨询师利用自由联想、释梦、共情分析等手段,引导来访者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内心冲突带到意识中。
潜意识是有意识的,来访者对原始潜意识中的欲望有了有意识的觉察,就能发生变化。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如果家长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氛围,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能逐渐培养孩子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能力。
心理咨询本身就类似于一个重新开始自我探索的过程,不断探索那些复杂现象背后真实的内心和情感冲突,寻找造成当下困扰的真正原因。
在咨询过程中,受访者会和咨询者一起“工作”,找出导致当前问题的原因,这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是逃避烦恼吗?或者情绪的表达和处理,沟通风格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帮助被访谈者逐渐了解让他们感觉好/不好的点,然后运用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应对策略来处理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不会像普通医生一样出具明确的诊断证明和治疗药物,而是慢慢帮助来访者自我探索。这更像是一个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来访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
人的语言和行为是在意识或潜意识的引导下产生的,问题的根源往往在意识或潜意识的层面;
咨询师直接给出建议,可能会扼杀来访者对自身意识和潜意识问题的探索,剥夺他们自我成长的机会,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理解和自我认知能力。

从咨询师是否会给来访者提建议的角度来看,你可能已经发现,咨询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拐杖,一个画家,要做的事情永远是帮助别人,帮助自己。

拐杖可以帮助你走路,但你应该总是离开拐杖,否则,你会摔倒,你永远不会自己走路。甚至,你不会发现跌倒并没有那么可怕,跌倒之后还可以爬起来。让你慢慢发现自己是什么,更了解自己,逐渐走向自知,最后把这种“成长”内化在心里。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拨开表面的迷雾,逐渐让真相大白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理解曾经被否定的感情,认识真实的自己,看清自己的选择,与自己对话,成为自己的朋友、知己、爱人甚至父母。
你可以在难过的时候抹眼泪,在痛苦的时候拥抱自己,在迷茫的时候安慰自己,让来访者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品尝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带来的快乐和甜蜜。
通过心理咨询,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质量,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体验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到充实和温暖,感到自信和有力量面对外界发生的任何变化,在两性关系中独立和有能力相互依赖,让下一代因为我们的改变而获得幸福的生活。
换个角度看心理咨询,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更好,才是心理咨询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