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1971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毛主席心里却一直有一件放不下的事,那就是自己小女儿李讷的婚事。李讷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40年,如今已经年满30周岁了,却迟迟没有一个如意郎君,这让毛主席可着了急。他对李讷说:“你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要求不要那么高,找个工人就行,农民也行,看你姐姐都有二胎了。”毛主席极少唠叨儿女,但这次毕竟李讷的姐姐李敏都有二胎了

1971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毛主席心里却一直有一件放不下的事,那就是自己小女儿李讷的婚事。

李讷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40年,如今已经年满30周岁了,却迟迟没有一个如意郎君,这让毛主席可着了急。

他对李讷说:“你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要求不要那么高,找个工人就行,农民也行,看你姐姐都有二胎了。”

毛主席极少唠叨儿女,但这次毕竟李讷的姐姐李敏都有二胎了,可李讷依然“打着光棍”,这让他老人家非常着急。

李讷很理解父亲希望自己早些成家,能有一个人相互照顾,但也坚信宁缺毋滥,总能等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没过多久,她就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那个人,对方是一名服务员。毛泽东了解了对方的情况之后,立马表示了同意。

只可惜,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一年就宣告结束了,李讷又重新恢复了单身。

那么,这段感情的始末究竟是怎么回事,李讷最后的归宿又是怎样的?

而作为毛主席的儿女,在婚姻大事上是否和寻常人家有所不同?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毛主席与李讷

今天,我们就通过李讷的婚姻经历,谈一谈一代领袖面对子女的婚姻问题是怎么处理的。

  • 01 备受宠爱的小女儿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 里仁》篇,意思是君子要说话谨慎而行动敏捷。

毛泽东的大女儿名叫李敏,小女儿便起名为李讷,这寄托了父亲对女儿们的殷切期盼。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毛泽东和李讷

李讷从小就被毛泽东带在身边,她唤毛泽东为“小爸爸”,毛泽东则亲切地叫她“大娃娃”。

毛泽东一有空就陪着他的“大娃娃”玩,用木棍搭房子、玩泥巴,每当这时候,他就好像暂时忘记了工作中的烦恼。

就连李敏都表示了羡慕:李讷是我们兄妹中最幸福的一个,得到的父爱比我们几个都多。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毛主席和李讷、李敏

李讷长大成年之后,毛泽东也经常在书信中表示对女儿的牵挂。

1958年,还不到20岁的李讷却面临着两场手术:阑尾炎手术和断针取出手术。

李讷小时候有一次生病了需要扎针,针头不小心断在了肉里面,一直没有取出来。如今医疗条件好了一些,必须要取出来了,否则很可能影响以后的生活。

毛泽东得知女儿要进行手术之后,心里非常挂念,马上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毛泽东在给女儿的信里这样写道。

他不仅鼓励女儿要用意志战胜病情,还告诉她要加强锻炼,字字句句都体现了一个老父亲对孩子的思念和担忧。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毛主席和李讷

  • 02 在父亲先进思想的影响下长大

即使是在战乱的时候,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品德上都没有落下。

旁边没有稳定的学校,他就自己抽出时间教女儿认字;女儿淘气时,他也会一改“慈父”的形象,狠狠地批评她。

后来建国之后,毛泽东也从不搞特殊化,学校里的人都不知道李讷的身份。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而李讷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195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还选择了最喜欢的历史专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讷开始对一些事感到迷茫,对人生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每当这时候,父亲就是她的指路明灯。

1963年,还在上大学的她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信里说,她最近读了一篇古文,名叫《庄子·秋水》,内心大受触动。

虽然从小就被父亲教导不能搞特殊化,生活要节俭、学习要上进,但作为主席的女儿,又受过良好的教育,李讷还是免不了有些骄傲自大。

于是她在信中说,感觉自己就像文章里面的河伯,目光短浅,孤僻高傲。

毛泽东收到信之后却非常高兴,他知道女儿真的长大了。于是,他立马给女儿回了一封信,解决女儿心里的迷茫。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大学比高中的好处就是能提高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今你感到忧虑是一件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争上游、鼓干劲。”“一定要避免作为干部子弟翘尾巴的现象。”

收到父亲的回信之后,李讷感到茅塞顿开。从此,她放低了自己的姿态,生活也更加从容了。

  • 03 在江西五七干校遇到第一任丈夫

1971年,毛泽东认为李讷没有经受过太多劳动教育,便派她去江西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李讷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居然在这里遇到了那个让自己无比心动的人。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五七干校旧址

或许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又或许是因为她本人性格太内向了,来到五七干校之后,李讷身边很少有朋友。

一个姓徐的年轻人发现了这个常常待在角落里一个人吃饭的女生,便主动过去搭讪,邀请她一起吃饭、一起下地干活。

小徐为人阳光、热情,还十分讲义气。都说谈恋爱讲究互补,这个阳光的大男孩瞬间抓住了李讷的心。

在后来聊天的过程中,她得知对方来自东北的一个普通家庭,现在是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的一名服务员,小徐也知道了她是主席的女儿。

两人身份的巨大差异让这个大男孩感到惶恐,自己何德何能做主席的女婿?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李讷倒是毫不在意,当初父亲催她结婚时便说过,不要在意对方的身份,是个农民也行,只要阶级立场正确就足够了。

交往过一段时间之后,两人更加确定自己的心意了。为了让这段关系稳定下来,也打消小徐的顾虑,李讷在江西给父亲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信中,她详细说明了小徐的身份情况以及自己对他的感情,还表示自己有要结婚的意愿。

本以为父亲会稍微考虑一下,没想到没过几天毛泽东就写来了回信,信中只有两个大字:同意。

毛泽东本就不是在意出身的人,他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农民也一直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盟友。

在他心中,只要这个男孩子思想正确、积极上进,能给女儿带来幸福就好了。

于是,李讷和小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就在五七干校的新房子里面举行,一切从简。

虽然毛主席当时身在北京没办法亲自主持婚礼,但他派出了自己的内勤工作人员路来谦作为“娘家人”,还让路来谦带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为贺礼。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婚礼上热热闹闹的,欢声笑语不断。可谁都没有想到,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

  • 04 第一次婚姻的失败

两个年轻人恋爱的时候总以为爱情能克服一切困难,可到结婚之后发现,爱情居然连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这些小事都没办法克服。

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两个人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小徐并没有很高的学历,他还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想过平淡的生活。在他看来,妻子只要在家好好照顾孩子就够了。

可李讷从小受到父亲毛泽东的先进思想的熏陶,又接受了高等教育,她从不认为女性就该被禁锢在家庭当中。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李讷

她有自己的追求,有想实现的理想,她需要一个能帮助他的“同志”,而不是思想相差如此之大的丈夫。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经常在家中大吵大闹,好几次邻居都过来劝架了。甚至在李讷怀孕生子期间,两人的争吵也没有断过。

终于,两人都受不了了,选择了结束这段婚姻。李讷挺着大肚子回到了北京。

毛主席得知女儿回来了,赶紧把她叫过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听女儿讲了心中的委屈之后,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哎,讷娃的婚事还是草率了。”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 05 毛泽东放心不下儿女们的婚姻

毛泽东一向十分关心儿女们的婚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家庭和睦了,才能更好地建设革命事业。

从大儿子毛岸英到小女儿李讷,主席的操心从来没有断过。

几个儿女中最先结婚的是大女儿李敏,她和孔令华是自由恋爱。李敏最初碍于孔令华是国民党将军儿子的身份,不敢把他介绍给毛泽东。

可毛主席知道之后却非常开心,他不但赞同两人的恋爱,还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中南海摆了三桌宴席。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毛泽东和李敏、孔令华

除此之外,大儿子毛岸青和儿媳刘思齐的婚事也没少让他头疼。

事情还得从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相识说起。

1946年,24岁的毛岸英结束了在苏联长达九年的学习生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就在这一年,他认识了小自己8岁的刘思齐。

刘思齐很早便认了毛泽东做干爹,看着这个喊自己父亲“爸爸”的女孩,毛岸英心中涌起了一股别样的感情。

1948年两人在西柏坡再次相见,很快便坠入了爱河,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毛岸英和刘思齐

刘思齐后来曾回忆说,她:“我和岸英结婚,是因为爱上了他,爱他的性格……”

可当时的刘思齐还没有满18岁,毛泽东便苦口婆心地劝导毛岸英:“你们两个的婚事我是同意的,但还是要等一等,等到思齐18岁再办。”

眼看毛岸英想要继续坚持,毛泽东立马变得严肃了:“不管你说什么,现在就是不能办!”

毛岸英只得作罢,毕竟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必须遵守婚姻法。

1949年10月,毛岸英和刘思齐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没想到在刚刚过上幸福的日子,毛岸英就主动请缨前往朝鲜战场。

刘思齐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同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美军的轰炸中不幸牺牲。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刘思齐痛不欲生,身体也日渐消瘦下去。

直到1960年,她都未曾改嫁。毛泽东看着儿媳一直一个人生活,三番五次地催促刘思齐改嫁。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晚年刘思齐

“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该结婚了。”毛泽东对儿媳说。“现在结婚可难了,去哪找合适的呀。”刘思齐打趣道。

毛泽东也开起了玩笑:“实在不行去大街上抓一个也行啊。”“那要是抓个大麻子怎么办”刘思齐的一番话引来大家的哄堂大笑。

玩笑归玩笑,毛泽东心里明白,刘思齐还是忘不了毛岸英。

于是,1961年,他又给刘思齐写了一封信劝她改嫁。“女儿,哪有忘记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下决定结婚吧,是时候了!”

终于,1962年1月,刘思齐和空军学院的一名教员杨茂之结了婚,毛主席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算是放下了。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毛主席和李讷、毛岸英、刘思齐

1970年,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出生了,第二年李敏也怀了二胎,可小女儿李讷的婚事却迟迟没有动静,毛主席这才催了催她。

当时只觉得小徐忠厚老实,没有考虑两人之间到底合不合适,就匆匆忙忙的让女儿结了婚。想到这里,他的心里非常自责。

没过多久,李讷便生下了儿子徐效芝。母子俩相依为命,很多事做起来都不方便,她便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儿子。这样一来,母子俩的生活就变得十分拮据了。

毛泽东听说了此事,又念到女儿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就从自己的稿费中抽出了3000元给李讷寄了过去,后来又追加5000元。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拿着父亲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八千块,李讷泪流满面。父亲平时连衣件衣服都不舍的买,身上的那件睡衣已经穿了30年,打了几十个补丁。

如今父亲身体也不好,却依然要惦记着自己,李讷心中感到无比愧疚。

1976年,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因病逝世,这给李讷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但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李讷带着儿子到了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小院里,母子俩过着最普通的生活。

每天早上,李讷都会骑上自己的破三轮车,载着儿子去上学。儿子走了之后,她就去拉大白菜、拉煤球,辛辛苦苦地维持着生活。

也不是没有想过再婚,可像她如今这副模样,又有谁愿意和她生活在一起呢?

李讷想到这里,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或许,她真的要孤独终老了吧。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83年。当时,中央警卫团团长刘辉山去世了,王景清来到北京参加葬礼,遇到了老战友李银桥

李银桥曾是毛泽东的护卫长,李讷唤他叔叔,他可以说是看着李讷长大的。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李银桥

一听说王景清也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而且到现在依然是单身,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便想起了自己的“侄女”李讷。

经过两人的介绍,李讷和王景清见了面。

刚开始两个人还比较拘谨,王景清比李讷大了13岁,他害怕李讷嫌弃自己年纪大;而李讷则害怕对方嫌弃自己现在的身份。

不过在交往过程中,两个人逐渐敞开了心扉。他们都有一段失败的婚姻,都知道遇到一个对的人有多不容易,所以十分珍惜对方。

王景清和小徐不同,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十分尊重李讷的想法。他认为一段好的婚姻应该是相互成就。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王景清

相互了解了几个月,王景清觉得李讷就是自己后半辈子想要一直陪伴的那个人,考虑再三之后,他提出了结婚。

“如今我们年纪都大了,为什么不珍惜彼此呢?我知道你很关心别人的想法,但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别人爱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王景清这样对李讷讲。

李讷已经很久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关心了,她感动的一塌糊涂,流着泪答应了王景清。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李讷和王景清

  • 07 白头偕老,终此一生

1984年,两人在北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婚礼邀请的人不多,只有李银桥夫妇、叶子龙、康一民等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结婚之后,两个人的生活过的非常幸福。李讷身体不太好,王景清就到处带她看病、给她买药,无微不至的照顾她。

王景清甚至还买了一辆崭新的三轮车,妻子想要去哪他就蹬着三轮车带她去,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毛主席去世之后,李讷非常怀念自己的“小爸爸”,便提出想要去韶山故居看看,王景清二话不说就陪着她一起去了。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李讷和王景清在毛泽东故居

为了不给别人带来麻烦,他们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身份。

可看着爸爸曾经用过的东西、住过的房子,李讷还是没有忍住,泣不成声。王景清就在一边默默地安慰她,为她擦眼泪。

除此之外,王景清对李讷的儿子徐效芝也非常好,供他上学、给他买好吃的,生怕委屈了他。

后来,徐效芝改名王效芝,他在心里真的把王景清当成了亲生爸爸。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时光里,两个人生活的悠闲又快乐。他们喜欢文学、喜欢历史,经常相互探讨。

在王景清写《神府红军游击队》这本书时,李讷不仅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和他一起去陕北实际调查,两个人可以说是一刻都离不开对方。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在意近黄昏。”对于两位老人来说,人生所剩的时光早已不多,好好珍惜身边的人,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李讷与王景清

  • 08 结语

从毛主席对待儿女婚姻的态度上,我们不难看出一代领袖超前的婚姻观。

他不在意出身,不在乎是否门当户对,只求子女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他坚守婚姻法,没有达到法定年龄、不符合法定条件就一定不能结婚;

着急的英文(着急的成语)

他带头破除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主张“共产党人从不望门守节、从一而终。”

在许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些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

参考文献:

余灵芝. 论毛泽东的婚姻家庭观. 湘潭大学

丁晓平. 从伟人家书看干部子弟教育观. 《中国纪检监察》2021.10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