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崩溃 从这张自测表就能看出来……

2019年2月的最后一天早上,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门前的辅道上,汽车排起了“长龙”。门诊大楼里,门诊交费机前和挂号处前的患者肩并肩,导诊员、护士、医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这个场景在全国各大医院几乎都是一

2019年2月的最后一天早上,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门前的辅道上,汽车排起了“长龙”。门诊大楼里,门诊交费机前和挂号处前的患者肩并肩,导诊员、护士、医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这个场景在全国各大医院几乎都是一样的。

有序的流程才能让每天面对如此忙碌场面的医护人员不至于崩溃。诚然,他们终究觉得“累”了。当被问及他们的心理健康时,大多数医务人员表示他们很少关注。卫生部门会寄一份给你抑郁自评量表14名医生和护士接受了自我评估测试。自测结果显示3例无抑郁,6例偶发性抑郁,4例轻度抑郁,1例中度抑郁。

医生崩溃 从这张自测表就能看出来……

这份由医护人员填写的抑郁症自评量表,来自国内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家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可能存在轻至中度的心理问题;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

在职业群体方面,报告显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我国普通成年人的平均水平,焦虑、偏执和抑郁较为突出,而外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儿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心理健康水平。。为了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卫生部门采访了不同地区的医生或护士,他们的描述具有代表性。

医生崩溃 从这张自测表就能看出来……

郭医生,男,34岁,手术坐标:北京

“注意心理健康?我不自由。”

作为一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外科医生,郭医生的日常工作一般在查房、写病历、做手术、值夜班、急诊中循环。“如果不是你给我这张自测表,我真的没有注意到我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我是学医的。”郭医生告诉健康圈,他认为自己虽然工作忙,但性格乐观,所以很少思考心理健康问题。

郭医生今年34岁。2005年参加工作,2008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他喜欢晒朋友圈。翻看他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九连拍”,医院里的雪景,新发芽的树,医院病房的走廊,可爱的女儿。“这是偷老婆的图。”谈到他女儿的照片,他说。

郭医生的自测结果是“偶尔抑郁"。他笑着说:“我估计就是那种‘偶尔’想老婆孩子的时候。"

忙碌是中国博士的生活常态。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医师多点执业白皮书》,中国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51小时。其中,26-35岁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平均为52.43小时;24%的医生可以休年假,23.6%的医生从不休年假,一半的医生休年假更少,4.4%的医生不知道有年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健康蓝皮书》主编傅小兰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不仅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身心压力加大,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单纯的身体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对于忙碌的医生来说,关注自身健康的时间本来就少,关注心理健康似乎更奢侈。

医生崩溃 从这张自测表就能看出来……

陈医生,女,29岁,发热门诊坐标:江苏

“下班后不想多说话。”

此时正值流感季节,这让在发热门诊工作的陈医生每天要接诊近百名患者。她开玩笑说:“我上学的时候,以为老师是说话最多的职业。当了医生才知道自己错了。”

当被问及心理健康时,陈医生表示最近在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她买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书来读。“下班后不想说话,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对老公发火。我的孩子才2岁,但我不想这么带她。”她接着说,“怎么样总觉得自己心态有问题。。“这是她关心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

陈医生总结自己的焦虑主要是怕患者不满意,怕家属不理解,怕流感病毒传染给孩子,怕患者或家属不理解医生,怕职称评定焦虑…“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医疗纠纷,但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感到焦虑。”陈医生说。

早在1988年,在心理学家库珀提出的几种高压力职业中,医生被认为是压力最大的群体,因为他们要对人负责。他们的所有行为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医务人员不仅要治好病,还要治好病人。这项工作既不同于工程师服务对象,也不同于科学家的思维作用于自然,更不同于商人逐利、运动员争名…

有学者做过医患关系对医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得出三个结论首先,女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医生略差,女医生比男医生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或问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不同性别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其次,不同职称的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职称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低职称者比高职称者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或心理问题。第三,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生的心理健康,而不良的医患关系会严重影响医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大大降低其工作效率。

陈医生在心理健康测试中得分最低,是唯一的自评结果。"患有中度抑郁症“医生和护士。她说她有必要咨询专业医生。

医生崩溃 从这张自测表就能看出来……

护士王女27岁妇产科护士坐标:河南

“强迫症是心理健康问题吗?”

2019年春节假期,王护士上了两个夜班。"短暂的假期被两个夜班搅得支离破碎……"她抱怨这种安排。当被问及心理健康的话题时,她急切地问道,“强迫症是心理问题吗?"

“我经常下楼然后回家确认我的卷发棒是不是关了……”“我经常提醒父母药物的剂量……”“我经常检查我记录的内容或反复填写表格……”护士王转述,她可能是强迫症的症状。她将这些症状归因于“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过多”。

她的猜测不无道理,因为护理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接触。护士不仅要完成普通、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与患者、家属、来访者打交道,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的患者和家属,应对患者情绪等情绪变化。超负荷的工作条件和紧张的脑力劳动让护士们长期疲惫不堪。

近年来,国民就医需求水平提高,临床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涌现,医疗机构快速扩张,但护理队伍规模却没有相应增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不科学,护理人力资源的过度劳累和身心疲劳是其出现紧张、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为护士每天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不确定因素很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快速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

王护士在采访中问道,“妇产科是面对病人和病人家属次数最多的科室吧?”健康记者无法回答,只能安抚她几近崩溃的情绪。她的自评是“轻度抑郁”。

每个人都有职业焦虑,医护人员也很多。

卫生部门在采访中发现,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医疗纠纷、疲劳和职业病是影响医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33.2%的被调查医师在过去一年内患有某种疾病,67.3%有呼吸系统症状,63.8%有神经系统症状。

更有论文显示,3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最低,年龄越大,主观幸福感越高;在收入方面,年收入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有伴侣者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无伴侣者;每周工作时间越长,主观幸福感越低;职称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这一结果与蓝皮书的发现一致:年龄越大的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多数医护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向卫生部门表示,医院设置了一定的减压设施,如健身房、图书馆、咖啡厅、卡拉ok室等。,甚至有专业心理医生指导,但总体来说,效果不大。这源于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不足,没有时间去。

著名医学历史学家西格里斯曾说:“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一个有机体健康,而且是使人适应环境,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这段话说明了医务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显然,身心健康的医护人员可以面临很多挑战。

附: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来源:精神卫生蓝皮书)

情绪:看情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存在恐惧、担心等过于严重、持续时间过长的负面情绪;

行为:看行为是否正常,睡眠、饮食、工作、娱乐是否有问题;

思想认知:是否有反复的消极思想,或智力低下、无法有效思考、记忆力下降等。;

社会功能:如果你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娱乐,说明你的心理很不健康。

抑郁自评量表

医生崩溃 从这张自测表就能看出来……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