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文/一者一年之计在于春,虽是最好的季节,由于疫情心情一直欢愉不起来,好在窗外下起了下雨,即便不是北京的第一场雨(4月15日,北京夜里小雨),总还是春雨吧,润物细无声!窗外路灯下地面上,雨滴落下溅起星星点点的水光,心里有了丝丝慰藉。今年闰四月,这样的不冷

文/一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虽是最好的季节,由于疫情心情一直欢愉不起来,好在窗外下起了下雨,即便不是北京的第一场雨(4月15日,北京夜里小雨),总还是春雨吧,润物细无声!窗外路灯下地面上,雨滴落下溅起星星点点的水光,心里有了丝丝慰藉。

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今年闰四月,这样的不冷不热的天气还须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庚子之春终必过去,将迎来夏日的复苏。

女儿完成了一天的网课学习,妈妈陪着睡了,屋里静下来,听着窗外的雨声打开王羲之《十七帖》,翻看《远宦帖》。《远宦帖》又称《省别帖》,是王羲之《十七帖》宋刻本中二十八封书信之一,是王羲之写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其中一封信,我们知道《十七帖》中绝大部分是王羲之写给周抚的信札,可见两人有深厚的友谊。

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王羲之《远宦帖》

周抚是东晋时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刚强有毅力名将,曾经任职王敦麾下,王敦叛乱被平定后,又成为王导的部属,可见周抚与王家世代有通好之谊,与王羲之更是要好的朋友,也是姻亲。永和三年周抚升任益州刺史,一直到去世没有离川,镇守蜀地三十年。

王羲之在咸和七年因为参与庾亮军事要务到了武昌,虽然周抚曾镇守武昌,但两人并没有会面,当时周抚已经调任到四川。据研究者认为《远宦帖》是到武昌一年后写给周抚的信,因为信中提到武昌的朋友。

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远宦帖》局部:“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

信札第一段开始说:“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省别具”是看完周抚的信之后回复的起始语,就像我们说的信上的内容一一都知道了,“省”是“知道”,“具”是一件一件“具全”,“具全”两个字在王羲之信札里经常出现,大概是书信用语,简洁明了。“小大问”也常出现在王羲之书帖中。周抚与王羲之是好朋友,两人通信免不了问问家人好不好,周抚在信中“小大问”,把王家大大小小都问了一个遍。王羲之回信説:“足下小大问,为慰。”一家大小都被关心到,觉得很安慰,这才是好朋友呀。

接下来说“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朋友分开了,感念周抚还对大家牵挂。“悬情”两个字也是王羲之书信常用语。《十七帖?诸从帖》里讲到,堂兄弟王修载在远方,音信全无,也用到“悬情”二字,有“牵挂”、“悬念”的意思。

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下面一段是:“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当时与王羲之同在武昌的一些朋友庾翼、王胡之、王兴之,周抚一一问到,也都很怀念。王羲之回信中说“武昌这些朋友也多派驻远处做官了。”“远宦”即远处做官,唐代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两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即离乡远游以求仕宦,“远宦”这两个字便成为书帖的名称。

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信的最后谈到妻子生病,“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当时王羲之应该是三十岁上下,却称夫人“老妇”,这大概像今天的称呼“老公”“老婆”一样吧,与年龄无关,只是亲切的口语吧。

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这里“救命”二字,直接,简练。说出了王羲之自己的无奈,亲人重病,能做的也只有“救命”了,没有别的办法。当今也一样,只有全民“抗疫”,才能战胜病毒。王羲之此时心裡当然“恒忧虑”。《远宦帖》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人情之常”,并没有说人生大事,只是相互问候,话话家常,虽然两人都是朝廷命官,并没有谈及国家大事,这个“帖”让人落地,回到了平凡人生。这正是晋人的书信的风格,王羲之存世的书法信札,基本都是这样的内容,一个问候几句话,见字如面,做朋友最难得是相互牵挂。疫情当前,我远在他乡的朋友好吗?有没有口罩,有没有复工,孩子不能正常开学,网课学得好吗?生活得如何?……

晋人一封充满深情的信:“远宦”,朋友们在远处做官,甚是想念

“救命”两个字,细笔婉转,原来应该是极漂亮的两个字,因为是书圣所书,却因为胆怯线条失去张力。是呀,疫情当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都在“救命”,人生无常“奈何,奈何”,就凑合活着吧!

书帖最后结尾回答说:“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至。”。“粗”是“大概”,大概还好,“馀粗平安”也常见于王羲之信中,《平安?奉橘?何如帖》一开始就是“此粗平安”。那个战乱的年代,“粗”“平”“安”,足矣!这也许是晋人颠沛流离生活,退而求平安满足的一点微小安慰吧。

专业心理年龄测试 谭公子情感课程谭公子情感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