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似乎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极度内卷的当下,没有哪个人能够幸免而躺平,再加上这三年大环境的骤变,裁员潮,就业难,大家的身体和心灵都扛不住时代下的沙了。“躺平”、“摆烂”是最近网络用语的高频词汇,而与前些年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正能量”等流行语相比,这些网络热词的更迭无疑反映
焦虑,似乎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极度内卷的当下,没有哪个人能够幸免而躺平,再加上这三年大环境的骤变,裁员潮,就业难,大家的身体和心灵都扛不住时代下的沙了。

“躺平”、“摆烂”是最近网络用语的高频词汇,而与前些年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正能量”等流行语相比,这些网络热词的更迭无疑反映了整个社会心理的变化。2022年的春夏并没有比2020年更好,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更是突破了千万大关,而我也是千万求职者中的一员,不出彩的简历和院校背景让我本不富足的自信心受到更猛烈的重锤。
无疑,焦虑几乎伴随着我的整个求职季。那么焦虑是种什么状态呢?轻度、中度到重度,我想我大概都体验过了,写下这篇文章,其实不是劝导,而是一种自我救赎,因为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去克服焦虑。

焦虑,其实也是一种内耗,很多焦虑都来自于对人和事的失控感和对未知的恐惧,始终觉得未来是缥缈的,无法掌握的,人在当下,但是心却已走远,身心分割就会造成严重的认知失调,想要的太多,但是实际拥有的还无法填充内心的欲望。所以说,活在未来的人是最容易焦虑的。
我曾经有很严重的焦虑症,最痛苦的时候是深夜闭上双眼躺在床上的时候能切身感受到大脑在飞速运转,是能感知到大脑中的脑细胞和物质在脑子里流动的那种触感,有时候甚至还能感知到灵魂漂浮起来,整宿睡不着觉,从一开始一粒褪黑素到一把都无法拯救我的睡眠的时候,我开始尝试自救,去思考为什么我会如此焦虑,因为焦虑靠药物是无法解决的。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焦虑出现的原因无异于以下几条:
受到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患有先天性的焦虑症,但这种原因显现出来的症状大多可以治愈,但极有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后加重症状。
其次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些人不快乐的童年时光让他们一生都处在焦虑中,这种是最可怕的。比如从小就生长在不被认可的家庭,这严重影响了一个人的性格建构,父母的否定和情感表达的缺位,都是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导致我们在内心中对自己的不认可,不断地怀疑自己,有些甚至自我攻击自我毁灭。
还有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压的生活方式,就业难等问题,让当代人的心理承受力的阈值越来越低,而生活的幸福感也与之不断下降。
我找到了一张焦虑自测表,大家可以试着自我检测一下。

其实,拥有适当的焦虑感也正是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体现。未来正是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才值得我们去闯,去探索,把不确定性变成事实。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有时候适当的焦虑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情绪,也是我们多元的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
风险预警
良性的焦虑情绪会激发一种“未雨绸缪”的感知,从而为那些无法预期的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即使是bad thing降临的时候,我们也能拥有自如面对的态度。而一个完全没有恐惧的人,在灾难来临时,往往是措手不及。
激活专注力
焦虑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为了一个目标而焦虑时,对于目标的强烈获得感会倒逼你不断地提升自我,集中精力朝目标走去,这会让你变得更加专注。
虽然说焦虑感有它向善的一面,但我们大多数人毕竟还是普通人,很多人缺少清醒的自我认知,很容易被焦虑感带偏,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自救”。

1. 接纳自我,与自我和解
人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与自我相处中度过的,因此,自我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生活中最重要事情的不是让自己的变得更好,而是要找到那些症结所在。如果只是盲目地奔跑,就像带着镣铐和枷锁奔跑,就像往一个有漏洞的池子里加水,只能是徒劳无功、疲于奔命,力不从心,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2. 停止观摩他人,专注自身
中国式教育下“别人家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我们成长中的桎梏,学习、工作、生活,不停地与他人比较,忽视了自我内心的成长,很多时候自我的成长好像只有在他人的衬托下习得感才会强烈?其实并不是,这也是我们焦虑和不幸福的来源。
3. 预期管理,合理预设目标
人性中对欲望的索取和贪婪的本性会放大对目标的设限,而处于极度焦虑中的自我要做的恰恰是降低欲望,合理设置目标,我们要做的是适时地给自己松绑,这就像是捆绑在自我身上的绳子,越挣扎越难解。
4. 放松躯体,适当运动
焦虑的人往往都是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人,而那些神经大条的人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拿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我严重焦虑的时候吃很多褪黑素都不见效,然后我尝试了跑步,每天下午的户外跑真的让我很放松,在跑步的时候思绪是放飞的,我感觉我那些焦虑感都随着甩掉的卡路里一起远走高飞了,而且,3公里5公里的跑步会让我们在夜间更容易入睡,躯体疲惫了,心灵自然也跟着入睡了。
焦虑并不可怕,我们要学会正视它,尝试去拥抱焦虑吧,接纳自己吧…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