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论的社会认知理论

无论是心理动力理论还是人本主义理论,都试图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建立一个宏大而宽广的综合人格理论。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无法解释某些恶意行为。仅仅用无意识动机、自我实现等理论来解释这些行为是不够的。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可

无论是心理动力理论还是人本主义理论,都试图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建立一个宏大而宽广的综合人格理论。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无法解释某些恶意行为。仅仅用无意识动机、自我实现等理论来解释这些行为是不够的。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心理动力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人格理论的社会认知理论


1.班杜拉的理论:观察学习与人格

班杜拉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人格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模式的集合,很多行为模式不需要亲身经历,只需要通过。从观察中学习你可以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并关注结果来学习新反应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驱动我们行为的不仅仅是内部力量或外部奖励,还有我们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预期。人格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预期行为结果能力,尤其是从他人身上学习某些行为的后果。

班杜拉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互惠决定论。他认为,人格不仅仅是习得行为的简单组合,而是行为、认知和环境相互强化的结果。

人格理论的社会认知理论


2.罗斯控制点理论

罗斯认为,人类的行为取决于对个人力量的控制感。我们感知的这种感觉叫做控制点它像过滤器一样过滤我们的经验,驱使我们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对自己的命运或力量有很强掌控感的人有内控倾向,他们会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那些听天由命,认为自己无法掌控生活中时间的人,性格往往比较外向。这样的人往往表现出不作为,更容易抑郁。

许多研究表明,控制点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但罗斯拒绝将其称为一种特质。因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控制点很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超重的好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是内部控制,但在身体管理上是外部控制。

人格理论的社会认知理论


3.社会认知人格理论评价

批评者认为,认知理论普遍过分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忽略了情感和无意识这两个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新一代认知人格理论已经开始将情绪和无意识纳入理论体系。

社会认知理论的真正优势在于其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认知理论虽然不全面,但特别适用于焦虑、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的解释和治疗。


4.人格理论的发展趋势

现代人格理论的发展重点发生了变化。心理学家将心理动力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与关于文化、性别和家庭动力学的新知识相融合。有三个主要的新趋势:

4.1家庭系统理论

在家庭系统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家庭的。这个理论强调互动,认为人格首先是由人在家庭中的互动方式塑造的,然后才是由家庭中的人塑造的。同年龄组塑造互动的方式。他们更强调人际关系及其过程,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由功能不完善的群体引起的。

4.2文化差异

人格研究领域不再只是欧美心理学家的天下,我们的社会在伦理道德上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心理学家需要关注文化因素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人格理论的社会认知理论

4.3性别差异

人格理论的第三个发展趋势是人们越来越重视性别的影响。虽然我们不知道性格的性别差异有多少是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又有多少是后天环境因素决定的,但是我们知道,男性和女性对同一情况的感知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女性倾向于形成小规模的关系平等的亲密群体;而男性则更热衷于建立大规模的群体和不同层次的团队。


参考书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