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社交超能力”离我们并不远

[简短评论]作者:张赟在微博上以“社会恐怖主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社会恐怖分子的噩梦”、“社会恐怖主义的学校生活有多可怕”、“什么样的工作适合社会恐怖主义”等话题吸引了数万人参与讨论,阅读量甚至过亿。在豆瓣App上,“社交恐惧症”“我有严重社交恐惧症”“我几乎没有社交恐惧症”前三

[简短评论]

作者:张赟

在微博上以“社会恐怖主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社会恐怖分子的噩梦”、“社会恐怖主义的学校生活有多可怕”、“什么样的工作适合社会恐怖主义”等话题吸引了数万人参与讨论,阅读量甚至过亿。在豆瓣App上,“社交恐惧症”“我有严重社交恐惧症”“我几乎没有社交恐惧症”前三组的成员数已经超过14万。

“社交恐惧症”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是指在社交活动中因害怕尴尬而出现的明显的焦虑、紧张和植物神经症状。属于恐惧症的一个亚型。事实上,成年人中“社交恐惧症”的患病率仅为1.5%。大多数情况下,“社交恐惧症”并不是所谓的“社交恐惧症”,而是人们在与陌生人相处时,用“社交恐惧症”来形容自己的紧张、尴尬、焦虑、无语甚至逃避的身心状态。

“社交恐惧症”患者羡慕被称为“人类社交天花板”的“社交牛”群体。与最初在公共场所放飞自我的“社交黄牛”的精彩行为相比,如今的“社交黄牛”获得更多的正面评价,这些评价往往与高效的沟通、自信的表达和高水平的双重业务联系在一起。他们能在各种社交场合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和表达个人魅力。

“社交恐惧症”和“社交公牛”更像是年轻人在社交中的情境策略选择,而不是性格比较。不难发现,有些人在熟悉的家人朋友面前可以正常交流,但在陌生人面前,却表现出一种不愿表达、不善交际的“社交恐惧症”状态。还有一些人打着“我害怕社会”的旗号,只是想逃避面对面社交中的麻烦和尴尬,转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冲浪。

原因是人们常常担心自己处于“社交失败”的境地。他们害怕说错话,做傻事,丢面子,出丑,在人群中变得“渺小透明”,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无法实现自己“完美人设计”的想法。当他们不得不面对社交场合时,他们干脆选择避开社交网络,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大多数轻度的“社交恐惧症”,最好的医生可能就是你自己。首先要正确评价自己,积极调整心态,勇敢尝试,必要时练习一些沟通技巧,学会与自己内心的“完美人格”和解。有时候会主动和路过的同学打招呼,在聚会上和陌生人说话,在职场上认真准备演讲稿。一个勇敢的小改变,可能会对下辈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如果这种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尝试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治疗。

其实很多所谓的“社交恐惧症”都是在网上说的,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安全,但也挺孤独的。他们仍然渴望与他人交朋友,甚至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关键是迈出重要的一步,告别“社交恐惧症”。站出来,用更真实的自己和别人交流。“社交超级大国”离我们并不遥远。

《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9日07版)

来源:光明日报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