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不能回家过年、开不了学上网课、居家隔离……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6问来帮你

新华社上海1月21日电(记者龚文)疫情常态化。你身心准备好了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市民心理咨询16题来了!1.过年期间,新冠肺炎出现新病例后,我在家吃不了年夜饭,也不能出门。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该怎么办?答:疫情确实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改变了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

新华社上海1月21日电(记者龚文)疫情常态化。你身心准备好了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市民心理咨询16题来了!

1.过年期间,新冠肺炎出现新病例后,我在家吃不了年夜饭,也不能出门。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该怎么办?

答:疫情确实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改变了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现在抽烟随地吐痰的人少了,大家都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习惯。呼吸道和肠胃疾病也明显减少,各方面减少后暴饮暴食和醉酒的人也少了。……

疫情防控形势下,确实限制了亲朋好友的物理距离。然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可以探索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例如在网上聚会,这也会带来不同的体验。此外,疫情也让家人更加关心彼此,有更多增进感情的话题。

因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当然,如果情绪持续低落,难以摆脱,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2,疫情波动,学生担心无法开学,可能又要上网课了。如何帮助学生调节居家情绪?

答:首先,我们应该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当在线学习让人感觉充满压力时,你可以试着去发现它积极的一面。比如和老师同学一起网上学习,一定会给自己增加很多乐趣。第二,调节压力会带来负面情绪,可以劳逸结合,闲暇时打打游戏,听听音乐。第三,寻求身边人的支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老师、家长或者朋友,了解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请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第四,规律作息,开窗通风,适量运动,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都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总之,有了之前的网课经验,相信大家一定能与之和谐相处。

3.朋友被孤立在家,心情不好。我该怎么安慰TA?

答:给大家的几个小建议。首先,你需要知道:在居家隔离期间,确实可能会出现不确定性导致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或抑郁。二、谈兴趣:你可以通过电话或网上与朋友谈论你的兴趣爱好。如果发现适合自己的事情,不妨试着去做。第三,你会放松:如果你有明显的焦虑,也可以一起做放松练习。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先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静坐,然后闭上眼睛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再慢慢呼气,默默数“一、二、三、四、五”再慢慢呼气,使全身肌肉逐渐放松,一个周期后重复五六次。

4.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我父母很着急。我该怎么安抚他们?

答:父母的焦虑都和孩子有关。他们担心孩子离家后的糟糕岁月和他们的健康。这就是“心连心”。所以,可以给父母送两颗“定心丸”。一、报平安:父母和父母通电话,报平安,聊聊家里的事,更有用。俗话说“今年过节不收礼,只收‘报平安’”。二、有事可做:父母在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种花草,听音乐培养自己的修养,分散注意力可以更放松。

5.2020年感觉浪费了。2021年还会一样吗?绝望的

答:要有信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有很多面。2020年的疫情虽然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一些不便,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这些变化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可以好好回忆总结,也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减压。比如用科学的方法治愈身心,每天做正念练习,在上海发微信,在微信官方账号、上海、新冠肺炎公众服务平台的心理服务模块里找心理减压练习。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吃一口饭的时候,拿一勺或一筷子停下来;看着你即将要吃的食物,闻一闻,听一听,准备好了就放进嘴里;在咀嚼的过程中,注意它的口感、质地、温度等。,甚至是细嚼慢咽时牙齿发出的声音;咀嚼和吞咽后, 注意它的口感、质地、温度以及咀嚼时声音的变化。试一试吧,也许你会有新的体验和感受。

6.目前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天接触的病人太多,总觉得自己消毒做得不够。我该怎么办?

答:接受自己的情绪。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或者高危暴露人群。在今天的情况下,产生紧张、恐惧、害怕的心理反应是合理的。正是因为这些恐惧和害怕,我们才会保持警惕,更好地科学保护自己和家人:要定期进行体温和核酸检测,感觉不适要及时就医;劳逸结合,关键岗位轮岗;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听音乐,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冥想训练,这样心态会逐渐平静下来,减少一些烦恼。

7.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如何安慰因为疫情而紧张的普通患者?

答:首先,医务工作者要维护自己的职业形象,具备足够的疫情相关专业知识,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其次,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也要保持冷静和温和,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找到切入点,用专业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多给予支持和鼓励,给予正面引导,必要时引导患者做一些放松训练。最后,如果发现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患者,应建议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

8.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因为我的原因,家人需要在家隔离。我有点内疚。我该怎么办?

答:首先,我想说,你辛苦了。在疫情下承担风险大的工作的同时,还要承受自责和内疚的情绪,真的很不容易。有自责、内疚和无力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可能不会突然消失,但同时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和家人,作为医护人员,你有能力保护和陪伴家人。多用心照顾自己,多和家人沟通,是让对方安心和支持对方的有效方法。接受自己偶尔的不良情绪并积极调整,正常作息,生活规律,积极应对与家人隔离期间的生活。

9.作为一名测试人员,每天重复的工作和拥挤的人群让我焦虑和厌烦。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

答:检查人员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紧张忙碌的重复性工作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你辛苦了!如果你感到焦虑和无聊,你可以使用适当的放松技巧,如呼吸放松或渐进的肌肉放松,来帮助调节你的身心。你需要保护好自己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保证充足的饮食和睡眠,适量运动。如果出现失眠、抑郁、焦虑情绪,难以调整,应及时申请工作调整,寻求专业帮助。

10.目前上海有新增病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很担心和以前一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答:担心可以理解,但没必要过度紧张。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和各级政府建立了积极应对疫情的预案,特别是在建立疫情的常态化管理方面。同时,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城市,上海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一直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带着信心、爱心、安心,积极面对疫情常态化,做好自身管理,做好社区防控。

11.现在,当我听说上海出现了新的新冠肺炎病例时,我感到非常紧张。晚上睡不着,白天感觉烦躁不安。我该怎么办?

答:对疫情保持一定的紧张和关注是必要的,但不必过度。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疫情的防控和病例的救治都有完整的规划。此外,新冠肺炎并没有那么可怕。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因此,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做好个人防护,冷静面对,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12.人命关天不能安身立命吗?一直这么惊心动魄真的很无奈。

答:最近,许多地区报道了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带来了很大压力。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感到无助和无力,这是可以理解的。经过2020年的洗礼,从最初的未知和迷茫,到后来对新冠肺炎知识的探索和普及,从疫情发生时的恐慌和无助,到现在半小时内新病例的聚集…每个人都在进步,都在与新冠肺炎抗争。值得肯定的是,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和接种成功,并把大规模爆发的疫情减少到小规模分发,有国家做后盾,中国人的健康是有保障的。每一个零星案件之所以四面八方追根溯源,恰恰是全民高度重视的体现。我们要做的是团结一致, 不是给国家或我们自己添乱。积极应对,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警惕,不要过于担心。疫情常态化下,生活可以是美好的,充满阳光的。

13.前段时间打了疫苗,但是听说打了也没用。我好焦虑。

答:根据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中国疫苗整体保护力高达79.34%,疫苗抗体阳转率为99.52%。这意味着接种两剂疫苗的人群中,99.52%的人产生了中和抗体。但产生中和抗体并不意味着疫苗就能起到保护作用,还需要抗体达到有效浓度,保护强度会因人而异。基于疫苗的保护效力越高,就能更快和更有效地实现群体免疫。因此,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相比,虽然没有完全免疫,但接种疫苗的人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会更高。与其焦虑紧张,不如做好自我保护,比如戴口罩,勤洗手, 所以预防胜于治疗。

14.我的孩子可能又要面临“漫长的寒假”了。去年很难调整,今年成绩又会下滑。我很担心。

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长寒假”的到来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减少人员流动提供了部分保障。作为父母,他们需要和孩子一起适应“漫长的寒假”带来的生活变化。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规划寒假的学习生活计划,争取学有所成,劳逸结合。要知道,充分的规划会有效缓解孩子和家长双方的焦虑和压力。另外可以思考一下之前的学习经验和不足,特别是需要建立从心理到实践对网络课程的适应。人们常说我们是有准备的,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调整和适应。

15.如果新冠肺炎的疫情一直上上下下,除了恐惧,我们平常的生活节奏都会被打乱。什么时候会结束?

答:在持续的高压下,人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随着焦虑和恐惧的增加,情绪的起伏会影响生活节奏,使人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感。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困难,更要关注积极的方面:中国有丰富的抗疫经验。目前,新冠肺炎疫苗已逐步开始在中国接种,未来将有更好的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平常心。困难总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

16.如果疫情正常化,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适应明天?

答:经过几千年无尽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的生活中也存在各种压力,如环境污染和其他流行病,但人们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享受日常的喜怒哀乐。疫情常态化下,更需要大家保持轻松正常的心情,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可以回顾一下自己在去年疫情期间的生活变化,结合目前的情况重新调整自己的防护措施、生活和工作计划;也可以和家人朋友聊聊,缓解内心的焦虑,交流下一步的日程安排。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尽量让生活和工作井然有序,活好当下的每一天,更好的适应明天。

来源:新华社上海分社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