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阶段。虽然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人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价值,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依然是一段有起点有重点的旅程。当人老了,目睹你将何去何从和他身边亲人的逐

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阶段。虽然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人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价值,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依然是一段有起点有重点的旅程。

当人老了,目睹你将何去何从和他身边亲人的逐渐离去,生命终结这样沉重的问题,往往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未知和恐惧。

如果借用黑格尔的观点,青年个体就如同处于“不可知”状态的人一样。因为未知,所以害怕。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在这之后,生活实践中的许多现实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生与死的分离,个体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不再有以前那种深深的恐惧。

然而,个体对死亡的看法并不是静态的、线性的变化。它是一条抛物线形的曲线,在青年和老年时达到两个极值,中间相对较低,在壮年时达到最低点。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年满70岁的老人,会达到这个“极值”,产生一种对死亡最大的恐惧状态。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那么对于人类来说,既然看了那么多你这辈子会去哪里,那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是会害怕死亡吗?

所谓死亡焦虑,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而且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恐惧和迷茫,更是生理层面的恐惧和迷茫。

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个体来说,当他们年龄越来越大,接近生命尽头的时候,会出现气短、出冷汗、头晕等生理反应,这是非常真实的体验。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当你在一段时间后不得不面对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时,一开始你可能会害怕。后来随着复习备考内容的发展,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也多了,这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紧张了。

直到考试前几天甚至前一天,情绪会达到一个极端,此时你的内心会充满焦虑、不安、期待等各种复杂的情绪。所以有的人还会出现所谓的“考前焦虑”,精神紧张,出汗,呕吐等现象,以至于整个人几乎无法正常生活。

同理,我们不妨把这种现象放到人们的生死观上。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人在一生中会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死亡的本质,就像正在备考的考生一样,会逐渐有信心,减少紧张。

但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精神状态达到相对较差的状态,就像重大考试来临的前一天,各种情绪会交织在一起:或者会后悔人生有未竟的事业,却难以完成。

或许是感叹人生苦短,不能尽兴;或者醒来后庆幸这一天终于到来…各种情绪都会导致个体情绪复杂。一时之间,人体承受不了那么多的思想和精神压力,容易导致情绪崩溃,甚至加重对死亡的恐惧。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这种年龄增长带来的死亡恐惧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我们很难也几乎不可能完全克服这种恐惧。

我们能做的,往往是做好准备,尽力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因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命运也是如此。

除了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所谓“不可避免”的死亡恐惧,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这种现象,其中之一就是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个体出生后,会一直生活在社会中,至少是在某个群体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个体和集体因素的影响。

比如法国的社会年鉴学派,一般研究社会,集体意识和集体代表性是社会组织的一大特点。

简言之,一方面,一群人会被一种文化特征所聚集,另一方面,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也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生观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形态。

对于西藏社会来说,死后的生命应该属于上帝,所以尸体被秃鹫吃掉的“天葬”就成了他们的归宿。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在欧美国家,死亡意味着结束。如果“原罪”在死前就已经被洗掉了,那么以后就会被上帝接受。

对于汉族社会来说,生死是一种轮回,一个人的风光来来去去都带着排场,所以不管人为什么离开,一个合适的葬礼都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大多数文化中,死亡意味着结束,人们更注重年老和“归根”的概念。

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当他们觉得自己的大限不远时,往往会让子女带自己回老家,只是因为他们有很重的乡土情结,不想被埋葬在外地。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所以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死亡不仅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还意味着轮回的开始,某些关系的结束,善后的处理以及后代的生活…很难“走开”,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和群体中的。

就像墨西哥电影《梦之旅》想揭示的那样,一个人会“死”三次,这是生物性的,一次是在葬礼上,最后一次是被所有人遗忘——当你被所有人遗忘的时候,你就真的“死”了。

总之,一个老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内心的不舍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所以,多陪陪身边的老人,只是为了避免“儿女要养,不待亲人”的情况,并不是空穴来风。

人生最后阶段的珍贵陪伴,对这个人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老年对死亡的恐惧不仅仅是“恐惧”,还有失望和难忘。

人不是“怕死”,只是不想与世隔绝。

-结尾-

作者|汤米

编辑|不下雨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a . Bruk、s . g . Scholl和h . Bless(2018)。美丽狼狈效应:自我他者对展现脆弱的评价差异。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115卷2期,192-205页。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第一心理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