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作者:青云来源:易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前段时间去参加一个聚会,都是陌生人。除了我,大家好像都很熟,争钱,推杯换盏。我停下来吃面前的宫保虾球。腰果很香,虾球也很饱满。有点局促和紧张,脚趾害羞地蜷

作者:青云

来源:易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前段时间去参加一个聚会,都是陌生人。

除了我,大家好像都很熟,争钱,推杯换盏。

我停下来吃面前的宫保虾球。腰果很香,虾球也很饱满。

有点局促和紧张,脚趾害羞地蜷缩在鞋里。

我一直不太擅长处理这种社交场面,几乎放弃了挣扎。

聚会结束后,不出所料,我认识的人不多。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但是我一点也不难过,因为我吃了一顿好饭。

捕捉了很多隐藏的细节,听了一些有趣的观点。

“不太合群”一直是我的问题。

在与它斗争多年后,我选择了平躺,“带病生活”,但我很舒服。

但如果我们回到几年前,当我战斗到死,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01

关注这个问题

会越陷越深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接受自己不会社交。

那时候为了“消除”自己的社交恐惧,我会特意参加很多活动;

甚至活动的内容本身都不那么重要了,它们成了我训练社交能力的工具。

我去辩论社,但不关心话题本身;

我积极结交新朋友,但不关注对方;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我不会社交”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悬在我的头上。

我的一切行动都围绕着这个问题。

生活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

我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理想的自己-

她积极、热情、讨人喜欢。

能够灵活面对各种社会困难,我需要尽力去接近她。

说实话,那段时间我很累。

在社交场景中,看到别人很快就熟了,我觉得极其尴尬。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脖子上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同时又产生了另一种“次级情绪”——

焦虑。

我极度焦虑,因为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恐惧。

焦虑就像另一只手,指引我说话。

要社交,要微笑,这两只手被束缚,被强迫,让我很为难。

一次常规活动后需要三四天才能恢复。

一方面,我的体验很差;

另一方面,我是不是如我所愿变得更好看了?

好像不是。

有一点,我印象深刻。

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舍友一起睡到深夜,聊起大家对彼此的看法。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当时我觉得自己离理想中的“社会”自我更近了一点。

双手托着枕头拖着头,期待正面评价。

和我关系最好的室友A,用答案让我大吃一惊。

她说:“我感觉你没有以前那么轻松了。整个人紧绷起来,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当她说完的时候,我彻底崩溃了,抱着头哭了起来。

看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太在意问题本身了。

不仅仅是社交恐惧,还有粗心和莽撞。……

这些问题可能是我与生俱来的特点,但我选择不接受。

这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问题,常常笼罩着我,甚至给我一种错觉——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生活永远不会变好。

而那个真实的自己,被逼到一个小角落,早已尘封。

02

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先绕过这个问题

很多年后,我发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可能是“不解决”。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长期作息不规律。他经常在下午3点辗转反侧,不知道什么是深度睡眠。

一开始,她很焦虑。脑白金,绵羊,白噪音都安排好了。

她慌了,慌了,睡不好,第二天工作效率低;

她更加焦虑,盯着“我要睡着”这个目标。

最好有个按钮,一碰就能睡着,像婴儿一样沉睡。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结果她闭着眼睛熬到天亮,脑子里“要睡了”的声音就像那只“白熊”。

越是强迫自己不去想,越是走出来。

后来她反其道而行之,干脆不想睡了,连时间都用上了;

半夜醒来的时候,就看几页平时没时间看的书,或者记录一些突发的灵感。

半夜的寂静让她觉得异常安静,而这些事情做完之后。

自然,她觉得累了,心满意足地回到床上。

我真的很欣赏这种做法,背后有一种“允许”:

接受你现在无能为力,睡不着,那就做点别的吧。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李松蔚在他的讲座《关于构造的可能性的问题》中提到了这样一种提问方式,称之为“关于解的取向的问题”。

基本逻辑是:

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如果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但生活还在继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生活变得更轻松?

比如我害怕社会,我没有快速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

但我可以专心品尝美食,观察别人的行动细节,收集一些有趣的观点。

比如一个朋友,她反正就是睡不着;

但是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有些人可能是好奇,没有直视问题。是逃避吗?

这就是问题所在,而你却把它当成房间里的大象?

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在提倡阿q精神,而忽略了问题;

但是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没有“特效药”,没有按钮。按下去,世界就亮了。

问题的松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如果过于执着于问题本身,过于用力,就容易陷入“逆阵型”的防守状态:

很害怕,但强迫自己不要表现出害怕;

很脆弱,却强迫自己看起来很坚强;

当人们处于守势时,他们的“心理弹性”非常低,他们的行为模式变得僵化,他们太在乎别人的感受。

在这种状态下,问题的松动变得更加困难。

有时候,让我们痛苦的并不是问题本身。

是那种你努力克服却无能为力的无助感。

越打越觉得自己渺小。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03

学习

带着问题生活

以前经常被人批评“粗心大意,不注意细节”;

回去会很难过,责怪自己为什么很多事情做不好。

我一年能丢七把伞,走路很容易撞到树。

我曾经很讨厌自己。如果我有一块肉叫做“粗心”,我想把它切下来。

但是后来我发现“粗线条”无形中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

它不敏感,可以过滤掉很多负面评论;

更包容,更同情别人的小毛病;

有时候,重要的可能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1)接受问题,重构自我评价。

托尔斯泰说,“勇敢就是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我知道自己害怕社会,粗心大意;

这就像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小坑。如果我把它当成一个陷阱,我会尽力把它填满。

但如果是游戏,我甚至可以跳进去,在里面呆一会儿。

调整对问题的认知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你可以试着重建你的自我评价:

会“我害怕社会,我处理不好和人的关系”;

我是人群中的观察者,能捕捉到很多微小的细节。

我很粗心,总是丢东西。

我习惯于以大为主,放下小,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当然,也不是完全躺着过不好,而是接受自己不能一下子变成另外一个人。

下次社交的时候,可以试着多说一句,多认识一个人。

允许自己慢慢来可能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2)奇迹问题:问题消失后你想做什么?

李松蔚还提到了一种提问的方式,帮助人们摆脱“解决问题”的困扰。

那就是:

如果问题完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你想干嘛?

我想,如果我的社交恐惧症消失了,我会去说脱口秀,去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去认识更多的人。

我很喜欢《脱口秀大会》里的小鸟。她给了社会恐怖分子极大的鼓励。

声音微弱,起伏小,像siri一样被嘲讽;;

但这些并没有成为“问题”,反而让她变得与众不同。

她通过精彩的文字和独特的“葬礼”脱口秀成功获得了本季亚军。

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都擅长“带病生活”

我也可以去团体活动,但是需要做好预期管理;

你不会一下子遇到很多人,也不会一下子红起来。

但是我接受这种情况,所以我可以。

奇迹的美妙之处在于:

它帮助你淡化了只要问题存在,我就会有糟糕的一天的信念。

你会发现,即使有这些小瑕疵,也不会妨碍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把问题放在一边,享受事情本身。

尽量不要把生活当成工具,而是去沉浸,去体验。

允许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