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不偏不倚的“妥协”方式?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都城原在平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宋景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嵩山仪式,现存的《祭山歌》代代相传。据《北史》记载,“洛阳令”或“京赵胤”袁志与“上尉皇帝”李彪发生过一次有趣的争执。北魏的时候,有一个叫漆瑗的人。他很有才华,立下了许多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漆瑗有个儿子叫袁志。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是一

分道扬镳:不偏不倚的“妥协”方式?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都城原在平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宋景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嵩山仪式,现存的《祭山歌》代代相传。据《北史》记载,“洛阳令”或“京赵胤”袁志与“上尉皇帝”李彪发生过一次有趣的争执。

北魏的时候,有一个叫漆瑗的人。他很有才华,立下了许多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漆瑗有个儿子叫袁志。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是一个有才华但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据说,袁志凭借他的一些才能,经常对一些知识低下的高级贵族表示蔑视。一天,他开车在街上走着,碰巧遇到迎面驶来的李彪的车。李彪是御史大夫,孝文帝采纳了李彪的建议迁都。那时候官员出门总是围着。他们的官职越高,陪伴的人就越多,威望也就越大。当普通人在街上遇到他们时, 他们必须远远避开它们。官职低的官员只好让官职高的官员先走。遇到官位差不多的,礼貌一点就让路。袁志的官位应该让给李彪,但他看不起李彪,拒绝妥协。李彪非常生气,当场训斥了袁志。“我是建议中尉,官职比你大得多。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分道扬镳:不偏不倚的“妥协”方式?

袁志不买李彪的帐,说道:“我是洛阳地方官员。在我眼里,你只是洛阳的一个居民。地方官员怎么给居民让路?”两人各让一步,吵了起来。

袁志和李彪去见孝文帝。李彪说他是个“谏官”,在洛阳做地方官。他怎么敢跟他对抗,不肯让路?袁志说,他是首都的行政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列在他主管的户籍上。他怎么可能像普通地方官一样给一个帝国中尉让路?

孝文帝听了,不愿意去评判谁对谁错。他采取了不偏不倚的“妥协”方式,笑道:“洛阳是我的首都,我们就各奔东西吧。从今以后,你们可以分开走,走自己的路了!”

分道扬镳:不偏不倚的“妥协”方式?

习语“分道扬镳”:分道扬镳的本义是bit,指马嘴里露出的电枢两端。告别:驱马前行。比喻人们发展和施展各自的才能,或者因为兴趣和目标不同而各奔东西。


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3-12-09 00:47:26)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