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劝别人去做心理咨询?

经常会被问到:我的问题心理咨询能解决吗?咨询后能好起来吗?可以让孩子做心理咨询吗?我想他需要它可以请女朋友咨询吗?什么时候可以尝试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你?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烦恼或困难。此刻,我们会感觉到犹豫,无奈,痛苦。当这些问题持续了一段时间,而我们自己又找不到很多解决方法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社交生活甚至

经常会被问到:

我的问题心理咨询能解决吗?

咨询后能好起来吗?

可以让孩子做心理咨询吗?我想他需要它

可以请女朋友咨询吗?

什么时候可以尝试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你?

想要劝别人去做心理咨询?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烦恼或困难。此刻,我们会感觉到犹豫,无奈,痛苦。

当这些问题持续了一段时间,而我们自己又找不到很多解决方法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社交生活甚至是一些身体上的不适,那么尝试心理咨询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把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这才是健康的。

当我们内心有不舒服甚至痛苦的经历时,

求助心理咨询适合到什么程度?

看到身边的朋友好像心理有问题,

能不能劝他们去寻求心理咨询?

如果你有类似的疑惑,

今天的文章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01谁受苦,谁就求助。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原则:谁受苦,谁就求助。

很多来访者来咨询的时候,一开始都会说:

“怎么才能让对方改变?”

“可以让我的孩子和老公做心理咨询吗?”

“为什么我爸妈不换,让我来做咨询?”

其实这涉及到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原则:谁痛苦,谁求助。

有些人会想,明明是别人的错,为什么要改变?

比如妻子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唠叨丈夫,丈夫受不了妻子的唠叨,希望妻子通过心理咨询改变,但妻子不愿意做心理咨询。

这种场景下,痛苦的是丈夫,丈夫受不了妻子的唠叨。

妻子不一定感受到痛苦,因为她通过唠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也通过吵架来增加与丈夫的沟通时间,从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丈夫受不了妻子的唠叨,又找不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所以很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妻子和丈夫,关系中更痛苦的一方,改变的动力其实更强,心理疏导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可能有人会问,建议妻子去做心理咨询也是一种应对方式。为什么无效?

原因很简单:妻子还没有痛苦到需要心理咨询的程度,这可能不是她最需要的。

可见,心理咨询的动机需要从一个人的内心出发:谁受苦,谁求助,谁改变。

想要劝别人去做心理咨询?

02痛苦是一种内心体验,很难用外在来衡量。

我们痛苦到什么程度?

是可忍还是不可忍?

是必须求助于外界还是可以自己消化?

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心理咨询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在判断他是否需要心理咨询时也是如此。痛苦的感觉是你在经历,在经历,所以现在是什么程度,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有的人会做各种量表,看看自己的抑郁指数,焦虑指数等等,都还可以。但另一方面,这些只是帮助我们探索自我的工具。最终的判断,以及是否求助于心理咨询,要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

理解我们的内心体验通常需要我们沉浸其中。

比如作家余华在《活着》写作的时候,初稿是用第三人称“他”讲故事的,中间写不下来。然后他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修改,把第三人称“他”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整部作品就圆满完成了。

内心痛苦的体验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跳出来谈论痛苦,经常处于一种被卡住的状态,把自己放进去,就能对内心的痛苦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所以,如何判断内心痛苦的经历是否足以寻求专业帮助?

我们每个人对疼痛的承受力都不一样。尝试对您经历的疼痛程度进行排序,例如:想想你经历过最痛苦的事,体会它带给你的感觉,然后给这种感觉打个分:10分。再想一个不那么痛苦的事件,体验一下它给你的感受,可能是3分,也可能是2分。根据这两个分数,更容易判断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痛苦程度。

不建议你到了10分的痛苦程度就求助于心理咨询,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状态已经过于衰竭了。相比之下,7分可能就足够寻求心理咨询了。

03积极的帮助意味着积极的改变。

最后说一下心理咨询中的动机。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刺激和维持个体行动,并引导行动向某一目标发展的心理倾向或内在驱动力。

动机在咨询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激发功能。

这就是之前说的“谁吃亏,谁求助”。痛苦会激励一个人去寻求帮助。寻求帮助只是改变的第一步。心理咨询要想有好的效果,之后还得做很多努力。

第二,维护调整功能。

归根结底,心理咨询还是需要来访者做出改变。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动力越强,改变的可能性越大。其中,来访者的主动性很重要。

医学界有句话叫“医生不敲门”,意思是医生不会主动去敲病人的门,说“来,我给你治病”,因为这样容易引起病人的防御心理,病人很可能会说“我没事,我能治什么病!”

在劝别人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也经常出现类似的场景。有些同学,进入心理咨询后,遇到心理困扰会劝身边的朋友去看心理咨询,以为心理咨询一定会对自己有帮助。

想要劝别人去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可能真的有帮助,但前提是这个朋友有寻求帮助的动力。

这样在后续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建立的工作联盟足够强大,来访者才能真正从心理咨询中受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反,心理咨询师是咨询与访谈关系中相对被动的一方。这种被动性反映在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来等待来访者准备好迈出第一步,准备好做出内心的改变。当来访者做好这样的准备后,就是心理咨询的“时间”了。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