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爱我” @所有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你该这样做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我爱我”,意为提醒大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自己”。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辍学、退学甚至自伤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天,边肖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六医院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来谈谈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应该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我爱我”,意为提醒大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自己”。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辍学、退学甚至自伤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天,边肖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六医院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来谈谈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做。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爱我” @所有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你该这样做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个人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特点、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学校专业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1.适应障碍是指短期和轻度的焦虑和情绪障碍,焦虑、紧张、轻度抑郁、自责和无助、失眠、逃学、游戏成瘾、吸烟、饮酒、打架等。

2.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症,即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害羞和尴尬,害怕被检查,害怕说话,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交孤立。

3.焦虑症常或持续出现过度焦虑、精神焦虑和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头痛;心悸、气短、腹泻、尿频等。

4.抑郁症无明显原因,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兴趣和精力下降,易疲劳、自卑、悲观厌世,常有“无用、无助、无望”感,伴有智力下降、活动少、食欲差、失眠等。严重者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5.进食障碍主要包括两种。厌食症患者总觉得自己太胖,害怕发胖。他们通过节食、过度运动、服用减肥药,故意造成并维持低体重,可能导致明显的消瘦、发育迟缓、内分泌紊乱。暴食症患者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和冲动性暴饮暴食,然后因害怕肥胖而禁食、过度运动、随地吐痰和滥用药物。

6.强迫症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想法和冲动,比如总是害怕弄脏,反复洗手,总是担心安全,反复检查门窗,反复回忆,强迫性地思考无用的问题。我觉得没必要,但又控制不了,这让我很痛苦。

7.严重的精神障碍,如躁狂发作和精神分裂症,可以从年轻人开始。躁狂症的特点是太高兴或易怒,话太多,言过其实,想做大事,忙忙碌碌等。,但却是虎头蛇尾;睡眠少,性欲和食欲亢进,有的伴有幻觉和妄想。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表现多种多样,如幻听、参照妄想、受害妄想、情绪反应不协调等。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

高凌冰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爱我” @所有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你该这样做

你遇到过这些困惑吗?

问:为什么我每次都纠结于重要的作业或考试?一方面想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总是拖拖拉拉。虽然很自责,但是就是不想做?

拖延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会让我们暂时不用面对困难或麻烦,减少焦虑。但长此以往,会损害我们的效能感,强化我们的罪恶感、自责感、焦虑感和无力感。延迟的任务往往很大很复杂,很难一下子完成,需要忍受不确定性和暂时的挫败感。对于有些人来说,把事情做好是自尊和价值感的唯一来源,所以他们害怕“做不好”,这将是对他们整体的否定。因此,他们很难容忍挫折,甚至是挫折的可能性。一旦事情出错或者没有正反馈,就会避免拖延。

问:为什么每次别人问我事情,即使我不想做,我也不能拒绝?

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过分强调了顺从。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维持和谐的关系,避免冲突,就要尽量顺从,满足别人的期望,忽略自己。也许我们有过反抗,但是发现对方无法理解和体谅,反抗之后更难受,修复关系更累,就不敢再闹了。过去的经历对我们现在的行为和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随着心智的成熟和发展,逐渐可以看出我们面对的人和过去不一样了,现在的关系性质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在新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学会与新的反应互动。

问:为什么我不是很想父母,但是在一起没几天就有矛盾了?

曾几何时,父母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如此需要他们。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和脸上的微笑,我们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光明和温暖的。他们稳定温暖的存在,给我们注入了最初的安全感和联系感,这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只有经历了这样的亲密,才能像风筝一样逆风飞翔。在我们灰心丧气的时候,是父母的接纳和支持重新给我们注入能量,渡过难关。也许长大后,我们会觉得和父母渐行渐远,彼此有很多不喜欢的地方,因为曾经亲密无间的融合会逐渐转化为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个体。这个过程对双方都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会有很多矛盾和激烈的情绪。我们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接纳和引导我们的父母,修复关系的裂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父母和孩子都希望在情感上彼此靠近,而这种联系的驱动力是永恒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张思燕,副主任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爱我” @所有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你该这样做

做到这六点,可以减少心理问题。

1.规律的作息规律的作息不仅是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对精神和大脑健康也非常重要。建议早睡早起,每天保证7 ~ 8小时睡眠。

2.远离烟酒。长期吸烟或饮酒会对情绪产生破坏性影响。严重时会形成烟瘾或酒瘾,正常的大脑功能也会受到损害。可能有人会问,偶尔抽烟喝酒可以吗?比如“带着酒睡觉”?“喝酒尽兴”?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目前发现,抽烟喝酒是一种不好的减压方式,不利于身心健康,喝酒带来的睡眠也不正常,不健康。

3.培养兴趣爱好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发掘自己的潜力,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研究发现,有个人爱好的人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4.学会如何调节情绪调节情绪的第一步是学会感知自己的感受,明白情绪没有对错,逐渐了解感受背后的想法、需求和期望。学会探索适合自己的良性减压方法,帮助我们缓冲日常学习生活的压力,提高心理韧性。推荐的减压方法中有不同种类的练习。比如接触自然、艺术活动(比如画画唱歌)、阅读、写作、冥想。

5.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研究发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在大学里,我们经常要面对很多相处的问题。比如如何和不在身边的父母相处?如何和亲密爱人相处?如何与朋友相处?怎么和自己相处?有意识地学习相关方法,可以促进我们的人际交往,促进自身健康。

6.学会寻求帮助。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早期,面临着许多发展任务。比如恋爱的经历与管理,成熟人际关系的发展,自我认同与能力的评估与定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发展,职业规划。很多学生从以学术为导向的中学进入多元化的大学,会感到不适应和迷茫。

成长的路上,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你在困难的时候,不用一个人承受痛苦。可以及时向自己信任的亲人、朋友、老师求助。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雪梨·王慧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爱我” @所有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你该这样做

这些方法都是“坑”,千万别踩!

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中学时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他们变化大,压力大。另一方面,他们个人的应对方式可能不足或不成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会想方设法寻找各种方法来缓解自己,希望痛苦尽快消失。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可能会迅速平复痛苦,但通常只是一种逃避行为。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很多。以下是学生必须避免的一些错误的情绪应对方式。

药物滥用

抽烟、喝酒或吸毒可能会让年轻人觉得自己很酷,很成熟,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或者让自己更容易融入一些小群体,减少孤独感。此外,烟、酒、毒品作用于大脑中相应的神经元受体,可以缓解各种不良情绪,甚至通过生物效应产生特殊的快感。然而,这种缓解效果是暂时的。当体内物质浓度下降时,个体的快感消失,再次体验到痛苦。这些物质具有成瘾性,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导致对香烟、酒精或其他物质的成瘾。

网络成瘾

当现实中人际关系不好,受挫时,有的同学选择沉迷手机,玩游戏,看视频,浏览各种网页。虽然这暂时让人忘记了各种烦恼,但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反差,使个体更难接受现实,从而自我封闭,产生学业下降、身体状况不佳、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

购物成瘾

有些人因为被压抑被忽视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感,会通过购物来补偿自己。随着网购的普及,网购成瘾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冲动购物并不是真的需要,有些人收到快递甚至都不拆包。由于消费的增加,个人感到自责和内疚。虽然暂时克制,但很快就会陷入下一个冲动-克制-再冲动的恶性循环。被困在购物成瘾的恶性循环中,很多人并没有深刻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通过欺骗、偷窃甚至其他不良方式来获取金钱,这进一步伤害了自己。

糟糕的饮食

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年轻人可能太在意自己的体重,希望保持非常苗条的身材。为此,他们节制饮食,过度运动,滥用减肥药和泻药,有的人吃多了就呕吐,然后把吃过的食物吐出来,试图维持一种能吃又不胖的状态。这样不仅伤害身体,还会让内心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自伤行为

有些年轻人会在情绪风暴下自残,掐、摘、咬、烫、割、划或者做非常危险的活动。只有有意识地感受到痛苦和鲜血,他们才能稳定情绪。他们不一定想自杀,但是自残和自杀没有明确的界限。自残,感觉像上瘾,习惯性用这种方式。自残者其实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给予理解和关爱。但在别人看来,自残行为血腥,太有冲击力,让人恐惧和担忧,却又不能给予相应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方法即使暂时隔离了痛苦,也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还带来了新的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得不偿失。痛定思痛,大学生如何平复情绪,前提是善待自己,然后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才是长久之计。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特殊门诊部

孔梅清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爱我” @所有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你该这样做

善用学校的心理援助。

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不仅仅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非大学生的同龄人要好得多,不要夸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依托学生事务部门,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各高校还根据自身条件,开通了大学生心理疾病诊治“绿色通道”,设立了心理危机救助24小时热线,开设了心理健康科普微信官方账号,提供心理自我评估方案。这些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更符合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比如心理危机援助热线开通后,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学生在最需要的时候拿起手机,重拾生活和学习的希望。

微信官方账号和自评小程序的应用,让学生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如何评价和处理情绪问题。例如,一些学校提供了一个用于自我测试的“情绪温度计”小程序,让学生可以自我测试自己的情绪,并获得如何处理情绪的建议。对于有严重问题或可能危及自身的学生,该方案提供心理援助热线,并提供一键拨号支持。

当然,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不是治疗机构,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紧急危机干预和健康教育。普通轻度学生可以通过咨询解决问题,咨询不能代替临床治疗,所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是关键。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处副部长

郭琦


来源:健康新闻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