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厌学被诊断患上抑郁症 家长“抱团”缓解焦虑、交流经验心得

突然厌学、确诊抑郁症的家长“抱团”,缓解焦虑,交流经验。重返课堂永远不会太晚。从小学被确诊为抑郁症开始,10年来,小资因为病情反复,一直在休学、复学、再休学…像小紫这样的少年并不孤单。《2022年全国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中,50%为学生,41%因抑郁症辍学。孩子的父母孩子主动问一对一辅导“穿越北京之家”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寻求帮助的家长。高燕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他

突然厌学、确诊抑郁症的家长“抱团”,缓解焦虑,交流经验。

重返课堂永远不会太晚。

从小学被确诊为抑郁症开始,10年来,小资因为病情反复,一直在休学、复学、再休学…像小紫这样的少年并不孤单。《2022年全国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中,50%为学生,41%因抑郁症辍学。

孩子的父母

孩子主动问

一对一辅导

“穿越北京之家”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寻求帮助的家长。

高燕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儿子突然没去上学。一开始家里人以为孩子被“利用”了,就逼他,打他,老师甚至天天上门让孩子回学校。

然而,学习和社交的压力仍然让他徘徊在重返校园的边缘,甚至一度出现“暴力行为”。老师来接他放学的那天,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高燕既苦恼又害怕。她顶住一切压力,坚持让儿子在家“休息”一段时间,罪名是“溺爱”。但她经常问自己:“是我的纵容伤害了孩子吗?”

高燕开始变得焦虑,但她不断提醒自己:你不能乱来,否则你怎么能让孩子们摆脱困境?一个人摸索了一年,儿子的状况似乎有所好转,从每天花10个小时打游戏,减少到现在的3个小时,也开始尝试其他的事情。高燕非常高兴,“我终于看到了一些希望”。

张远的孩子已经上学三天了,她没有一天不担心。去年1月,孩子突然出现“厌学”,拒绝参加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在家庭教育顾问的建议下,张远在寒假后带着孩子去了医院,诊断结果是中度抑郁症。

与其他母亲的困惑不同,在阅读了与抑郁症相关的书籍后,张远感到轻松。她觉得这个病“没什么大不了的”,接受了孩子请假在家,请了一对一的家教,期待着孩子重返校园。

然而,第一次复学失败了。返校不到一个月,孩子无故拒绝上学。

过了一年,在夫妻俩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终于同意转学。在这个新学期,张远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成功重返校园。

王凤霞19岁的孩子刚刚高考完,成绩比在京的初一高40分。

两年前的10月,她刚上高二的孩子开始拒绝上学。没有作业,没有自习,没有转学,没有改变。

去年9月到10月,孩子回学校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让王凤霞高兴的是,今年2月,这个孩子提供了“一对一辅导”,因为他认为他可能无法回到学校。

刚开始孩子也很“任性”,经常迟到早退,有时甚至直接躺在床上,但渐渐地,平均每天能坚持学习五个小时以上。

这期间,夫妻俩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值,很多过去无法接受的事情都变得可以接受了。

现在孩子顺利完成高考,考上了好学校。回顾这两年,王凤霞坦言:“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反正就是朝着你想要的方向慢慢发展。”

学生

对重返学校感到不安

“我该回学校吗?”

“我该回学校吗?”22岁的小紫在一次沙龙活动现场犹豫了很久,才向心理咨询师提了一个问题。在一个交流室里,20多位家长听小紫讲解他们的经历。

初秋的北京室内温度适宜,但小资裹着长袖衬衫,戴着鸭舌帽、眼镜和口罩,让人很难看清她的表情。

小学初中,小资还是可以靠吃药上下学的。她常常觉得自己的“身体”上学去了,但思维却恍惚了。

她在中考数学科目的考场上没有做任何选择题。中考失利后,小资决定去国际学校。但是到了高二,小紫还是坚持不住了。从那以后,小资就没有完全上过学。

现在她准备报二本专科。面对回到校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小资很不安。这一次,她主动带着妈妈参加了“穿越北京之家”举办的“公益家长沙龙”。“嘟嘟”是中国抑郁症互助社区和解决方案平台。这些帮助和服务是为那些因抑郁症而离开学校或刚刚重返校园的儿童及其父母提供的。

心理咨询师

多次停学

是因为家庭治疗没有完成。

据了解,“穿越”支援社区成立于2020年。当初是心理咨询师给家长分享如何支持孩子重返校园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微信群逐渐扩大。目前10个微信群4000多人,分为初中群、高中群、大学群等等。

邓老师是退学养社区的负责人,也是心理咨询师。这个社区的大多数成员都是辍学儿童的父母。

在这些群体中,辍学孩子的家长不会觉得“只有我的孩子特别”,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邓老师认为,通过社区让孩子减少家长的焦虑,恢复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更有帮助。

“很多家长会在群里问:‘我该不该退学?’或者‘我应该回学校吗?’其他家长会给他们建议。我个人的看法是,尊重孩子,不要主动让孩子退学,也不要强迫孩子复学。”邓老师说。

“我们应该从孩子开始关注自己。”作为“穿越”康复营的负责人,惠亮发现,这些家长普遍的焦虑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问题。因为负面情绪会带来负面思维,导致更多的负面交流。

在休学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会反复出现,几天都不想上学。

惠亮认为,这种重复归根结底是因为家庭愈合未完成:“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失学很久了,应该回去,但父母并没有完全改变。”惠亮认为,父母应该做的是从未来成长的角度支持孩子,调整家庭互动模式。

除了心理学家,惠亮还是一名教师和校长。她认为,所有的校长和老师都应该接受定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重视对学生的集体心理干预。

“孩子有问题。说到底是孩子的事。他们也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的未来。”惠亮发现,儿童从社区到营地往往是被动的。

惠亮建议,辍学的孩子应该主动做心理干预。更重要的是,走出去探索社会,融入生活。“这个学龄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所以学校要多理解,家长要多给空间,孩子要善用社会资源,让自己有生活的味道。到那时,复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会话

人生漫漫。

学习永远不会太晚。

在活动现场负责工作的邱杰,是一位“穿越”过假肢界的群主,也是一位辍学孩子的母亲。

北青报:你是怎么知道孩子生病的?

邱杰:他从小咬指甲,一直到大一点。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表现。还有就是总觉得作业写不完,经常到凌晨1点才搞定。当时,我很惊讶。

他主动跟我说不想上学,想去医院。现在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了解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他自己发现的,告诉我的。医生检查后诊断为重度抑郁,中度焦虑。我当时很惊讶,一直觉得这孩子挺开朗的。

这孩子从2020年10月开始就没怎么去上学了。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学生,现在上初中,但是这两年9月份才上过一个月学。

北青报:群里有收获吗?

秋姐:确诊后想找各种渠道帮忙,找到了这个群。当时希望从其他家长身上找经验,让孩子重返校园。

一开始我很着急让孩子复学,但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孩子休学只是病的表象,背后还有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我客观看待。

我以前对孩子很严格,孩子做得不好我会骂。后来学习了心理学知识,才开始意识到,我对孩子的严厉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创伤。我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格。

正如我们讨论过的,孩子生病后,父母反思和自责是必经的阶段。父母只有陷入自责,才会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隐藏在内心的问题,抚平创伤,走出自责,从而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走下去。

一般来说,孩子在患病初期都想封闭自己,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当他通过治疗或干预有了一点能量,他就会走出来。其实这是孩子和家长之间联系的重新建立,只是这时候的沟通可能是一种宣泄。

北青报:这两年心情有什么变化?

邱杰:刚开始很焦虑,现在没那么焦虑了。我觉得不妨给孩子一点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他其实是在挖掘自己,在进步,在成长。前几天他跟我说,感觉初中同学对他很好,但是感觉小学同学没以前那么讨厌了。事实上,这都是他自己的改变。以前他陷入人际关系的漩涡,出不来,太消耗精力了。

过了那个阶段,他就会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说明他已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开始自我修复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等这些事情做完了,你又可以去上学了。人生还挺长的,学什么都不晚。

注:本文患者及家长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张梓瑗实习生蔡雪琴

协调员/林炎张斌

来源:北京青年报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