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人,善于做“没用”的事。

作者:虞成编辑:碳水化合物来源:易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最近在清理旧物,突然发现花了这么多钱。比如有段时间沉迷篆刻,买了很多资料。结果我发现刻两遍太难了,就放弃了,材料一直放在角落里吃灰。有时候我也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意志薄弱。原来不是因为我没有目的,而是因为我有很强的目的。每次对什么东西感兴趣,都是因为在网上看到大神们的精美作品,才会突发奇想。图片来源:pexe

作者:虞成编辑:碳水化合物

来源:易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最近在清理旧物,突然发现花了这么多钱。

比如有段时间沉迷篆刻,买了很多资料。结果我发现刻两遍太难了,就放弃了,材料一直放在角落里吃灰。

有时候我也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意志薄弱。

原来不是因为我没有目的,而是因为我有很强的目的。

每次对什么东西感兴趣,都是因为在网上看到大神们的精美作品,才会突发奇想。

真正优秀的人,善于做“没用”的事。

图片来源:pexel

我一直认为,只要稍加练习,我也能取得同样的成绩,即使是日程安排。

一上手就发现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很失望。我在短时间内达不到预期效果后,很容易就放弃了。

问题的根源不是我真的不适合这个活动,而是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正确的态度,之后无论做什么,我总是觉得不舒服。

如果你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不妨反思一下能否以更好的心态开始新的任务。

01

探索心态

让坚持变得容易。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做一件事之前预设了自己的目标,这是典型的成就心态。

实现一种心态,就是给自己设定目标,并努力坚持实现目标的态度。

比如设定的目标是考上岸,我们就提前一年努力学习;

设定的目标是篆刻能达到网络大神的水平,一有时间就会不停的找教程和资料练习。

达成心态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一旦半途而废,人就很容易气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态崩塌”。

那么如何才能不崩溃呢?其实除了达到的心态,还有一种心态叫探索心态。

实现心态重在结果。

探索心态,顾名思义,注重的是探索的过程,所以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没有具体的目标,也不会对结果有太大的期待。

做事的时候,方法会更自由,走到哪里,尽可能的享受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

探究心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最近在学习使用PS软件,一开始就做了详细的计划。

真正优秀的人,善于做“没用”的事。

图片来源:pexel

但是,仅仅过了半个小时,我就开始觉得太无聊了,刚学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

于是我决定放弃这个计划,不再看教程。而是自由探索,尝试每一个功能键。

没有了预设目标的限制,我立刻放松下来,每发现一个新功能,我都觉得非常惊艳,成就感满满。

半天下来,我发现我的学习效率更高了。

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只是稍微改变了想法。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如果说是功利导致了心态,那么是好奇导致了探索的心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好奇心与大脑奖赏有关。

当我们被好奇心驱使去接触新事物时,中脑的多巴胺系统就会被触发,从而产生积极愉悦的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觉得挺好玩的。”

只要找到“好玩”的地方,越玩越入迷,对事物的理解也会越深刻。

同样的东西,在达成心态上可能很无聊,但在探索心态上很容易发现它的独特魅力。

真正优秀的人,善于做“没用”的事。

图片来源:pexel

02

探索心态

为什么人会更坚持?

探索心态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完成某些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与经历有关。成功经历越多,自我效能感越强,越愿意接受未知的挑战。

探索心态在这个正反馈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你学了一个PS滤镜,从达成心态的角度来说,很难称之为“成就”。最多只是一个小任务,对提高你的自我效能感没有帮助。

但如果是探索的心态,由于我们对结果本身的期望值足够低,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惊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着我们不断探索,这些小的成就感越积越多,自我效能感提高,人会更愿意坚持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探索的过程会让人觉得过瘾的根本原因。如果容易达到一种心境,那么探索的心境就是“无心”。

真正优秀的人,善于做“没用”的事。

图片来源:pexel

其实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从探索自己的心态开始的。

比尔·盖茨第一次接触编程的时候,他并不想成为世界首富,而是想想出一种不用和朋友花钱就能玩电脑的方法。

结果越来越上瘾,最后编程能力几乎等同于专业程序员。

所以目的本身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当你担心自己无法达到某个目的时,不妨放弃目的,允许自己先去探索。也许下一秒就会大白于天下。

03

怎么

打开探索的心态

既然探索心态的好处那么多,怎么打开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1)降低对结果的期望

知乎的一位网友分享了他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现象:身边的人,但凡是做了一件期望值很高的事,最后都失败了。

举个例子,最近想学PS,准备放假,如果你觉得“假期我想学几个渲染方法”,越接近假期结束,你就越焦虑。

最后事情可能做不好,连假期都不如意。几次不愉快的经历后,很容易放弃。

因此,我们应该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如果要规划,那就只规划努力的方向和过程。

比如“我准备假期开始学习渲染”,至于学习到什么程度,那就等到时候自己去摸索吧。

真正优秀的人,善于做“没用”的事。

图片来源:pexel

没有过高的期望,我们就能在最普通的经历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和惊喜,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坚持下去。

2)为探索行为建立正反馈。

我们以学习PS为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每天学习两小时”的计划,就很容易说服自己。

但如果我们把第一步设定为“打开PS软件,学会插画”,那么完成任务就需要几秒钟,阻力会小一些。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足够小,难度控制在“不完全简单,但需要几分钟掌握”的水平,然后给自己更多的正面反馈。

每次坚持一段时间,或者学习一个新的功能,奖励自己几分钟的休息,喝杯茶,或者和朋友分享喜悦。

这样即使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阻碍,也会认为“坚持就会有回报”,不会半途而废。

3)达成心理与探索心理的适当结合。

凡事没有绝对。虽然探索心态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心态。

成就一种心态也有自己适用的场景。

美国学者洛克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将需求转化为动力,朝着特定的方向更加努力。

所以这两种心态各有利弊:

成就心态是外在驱动的,效率高但持续性低,适合短期的硬任务,如考试、职称评定等。

真正优秀的人,善于做“没用”的事。

图片来源:pexel

探索心态是一种内驱力,让我们有动力去坚持,但相对低效,适合长期的软性任务,比如发展兴趣爱好,副业。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心态,也可以两者结合。

比如你觉得一个硬任务太枯燥,你可以一开始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习惯了之后再用探索的态度来提高效率。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态,只要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任务,都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不必拘泥于某种心态,而是允许自己多尝试,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探索。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