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有情绪就“自残”吗?家长要警惕“情绪饥饿”或危及生命。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最近很多关于孩子情绪爆发,毅然结束生命的社会新闻频频发生。比如“上海一个17岁的男孩因为母亲的责骂而跳下卢浦大桥,他一点都没有犹豫”“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老师批评他一时调节不了压抑的情绪而跳楼”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很多关于孩子情绪爆发,毅然结束生命的社会新闻频频发生。比如“上海一个17岁的男孩因为母亲的责骂而跳下卢浦大桥,他一点都没有犹豫”“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老师批评他一时调节不了压抑的情绪而跳楼”等等。这样的事件不是一个两个了,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忍不住瑟瑟发抖。其实这就是“情绪饥饿”导致的最坏结果,让人不寒而栗。

这类案件给父母敲响了警钟。家长在生活中要和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理解和疏导孩子的情绪。希望我们能越来越少看到这样的新闻。

以上新闻是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后最强烈的自残行为,说明这种行为已经危及生命。

事实上,生活中有些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自残行为。如果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演变成上述新闻。

人不是天生一张白纸,孩子可能对知识一无所知。但由于基因的遗传和生理、心理、语言的缓慢发展,孩子会有正常的情绪,就像婴儿几个月不肯喝奶,三四岁的孩子不肯上学一样。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为孩子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孩子就会逐渐摆脱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性格。

相反,如果父母对他的不良情绪置之不理,甚至训斥,那么孩子的负面情绪必然会加剧,逐渐导致情绪紧张,无处发泄,最终可能会演变成自残。

孩子一有情绪就“自残”吗?家长要警惕“情绪饥饿”或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不被理解,经常被父母打骂,被否定和不信任,如果这种伤害的程度不深,那么孩子可能只会感到无聊或者有自卑心理;但如果程度太深,他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抑郁,容易生气。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当他触碰到深深的阴影时,他会很容易爆发,以自残来发泄。

“情绪饥饿”是由于长期缺乏理解、信任和尊重而产生的心理压抑,是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的被动保护,是抑郁情绪的发泄。

也就是说,孩子的自残行为是一种“情绪饥饿”,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只能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释放。第二,孩子通过这样的行为攻击父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无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自残行为,当孩子有自残行为时,家长都要引起重视。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整。

  • 家庭不和谐

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的父母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感。出身家庭的不和谐会在孩子心中种下愤怒的种子,一旦生根就很难根除。

  • 被同学欺负

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被欺负经常被孤立,同学都远离他。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内心的自卑和对关注的渴望,增加他们以极端方式博取眼球的可能性。

孩子一有情绪就“自残”吗?家长要警惕“情绪饥饿”或危及生命。

  •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

父母在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主观意愿的情况下给孩子施加压力,容易导致孩子行为的扭曲。

小说《无声的自白》一开始就讲述了莉迪亚的自杀。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知道女孩的母亲经常感到紧张和压力,甚至最后离家出走。她的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她妈妈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丽迪雅身上,从来不问丽迪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丽迪雅在安静的表面下有什么情绪和想法,以至于这么好的女儿最后低声下气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莉迪亚早就产生了抵抗力,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莉迪亚的妈妈内心充满矛盾,那孩子怎么心理健康呢?

就像小说想表达的那样,我们的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但如果原生家庭的伤害无法摆脱我们,我们又如何找到自己呢?

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生理和心理都还处于发育阶段。特别是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更加敏感,容易冲动,对情绪的自控能力不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通常情况下,孩子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主观需求和欲望。这时,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能正确引导,就会通过说教来控制他们的需求和欲望,他们的不良情绪往往容易爆发。

孩子一有情绪就“自残”吗?家长要警惕“情绪饥饿”或危及生命。

  • 情绪不稳定,容易被激怒。

一般不强烈的刺激也会引起非常强烈的情绪波动,容易突然崩溃,做出自虐行为。不满足自己的愿望或要求,就不会停止自残。

  • 沮丧的

沉默寡言,对别人漠不关心,往往会给人不开心或孤独的感觉。

  • 极度焦虑

是指儿童在意识到不利事件即将发生时,表现出的夸张的恐惧、紧张和烦躁。这样的孩子往往警惕、敏感、在意别人的看法。

  • 自我惩罚

自我惩罚的目的有几个:一是对自己面临的糟糕处境进行自我惩罚,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厌恶;二是通过对痛苦的感受来释放压力和痛苦;第三是结束冲突。通过自我攻击来威胁他人,让他们感到恐惧和压力。

孩子一有情绪就“自残”吗?家长要警惕“情绪饥饿”或危及生命。

  • 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出身家庭对一个好孩子后天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之间有爱,孩子基本会朝着健康、善良、乐观的方向发展。所以夫妻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更不要拿孩子出气。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父母用消极的方式看待事物,孩子很难成为乐观主义者。但是,如果经常鼓励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那么孩子一定会积极的看待一切。

  • 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父母可以每天花一些时间陪孩子,陪孩子玩,聊天等等。也可以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中,可以高效学习,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不良情绪得以表达,注意力得以转移,而不会沉浸在悲伤中。

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知道在外面跌倒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肩膀可以依靠,让孩子对生活保持乐观。

  • 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感同身受。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不要急于否认。而是听听他的想法,不要让他在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回家也不要被父母理解。耐心询问,让孩子知道你理解她的挫败感,不要让孩子感到无力。

孩子一有情绪就“自残”吗?家长要警惕“情绪饥饿”或危及生命。

  • 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不要急于安抚孩子的情绪或满足他的需求。如果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哭,那么他只会越来越无知,因为他会认为只要吵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哭闹行为可以适当忽略。

另外,让孩子学会心理自我调节,让孩子在宽以待人的同时,也懂得宽以待人。毕竟人无完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也不能勉强来,也不要刻意去撞南墙。换个方向思考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你要把目标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每次达到一个小目标的时候都告诉自己其实很棒。

记得当你心里真的有压抑的情绪时,要让父母老师朋友告诉你,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一哭,或者把想说的话写在日记里。

  • 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会有大哭大闹的暴力反应。这时候情绪化就会导致大脑无法理性思考。这个时候,所有的真话孩子都不会听。

家长可以选择通过复述孩子的问题来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问题。这时候,家长不要用说教的方式去解决,而应该像朋友和导师一样,用说服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一有情绪就“自残”吗?家长要警惕“情绪饥饿”或危及生命。

我是小啊的母亲,也是一个4岁婴儿的母亲。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你解决照顾宝宝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人!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