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来了!精准精神心理学时代已经到来,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能高效康复。

本文字数约4652字。阅读时间:7分钟。本文的章节:01.什么是精确的心理心理学?02.心理学可分为“科学”和“非科学”。03.在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动刀”,高效解题。文|何日辉发布|阳光心理我们经常提到“在文章和视频中”精密精神心理学“这个概念。我们深入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引领我们进入。精密

本文字数约4652字。

阅读时间:7分钟。

本文的章节:

01.什么是精确的心理心理学?

02.心理学可分为“科学”和“非科学”。

03.在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动刀”,高效解题。

未来来了!精准精神心理学时代已经到来,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能高效康复。

文|何日辉

发布|阳光心理

我们经常提到“在文章和视频中”精密精神心理学“这个概念。我们深入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引领我们进入。精密精神心理学的时代。

许多读者对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有疑问。

精神心理学可能相对容易理解,但是“精确”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有必要在本文中详细解释一下,这有利于增进读者对我们的了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精神和心理问题背后的真相。

01.什么是精确的心理心理学?

精确的精神心理学涉及三个特定的概念。

一个是精准,来源于近年来临床医学逐渐实现的“精准医学”。是指准确找到病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使其利益最大化。

二是精神,指的是“精神病学”而不是“精神病学”。精神病学关注疾病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精神病学往往只从生物层面看症状,忽略了社会环境和患者的心理状态。

事实上,近年来,主流精神病学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但主要是在精神病学的药物使用上。

比如,很多患者在被确诊为精神障碍后,会选择服用药物,但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每个患者的个人体质也不一样。

对于一个患者来说,哪种药物效果最明显,副作用少?精神科医生和患者往往要花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尝试药物,才能找到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但现在借助基因技术,医生可以先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看患者对哪些精神类药物更敏感,即哪些药物更有效,这样可以缩短试验周期,提高治疗效率。

虽然现在不是每个医院都有这个水平和条件,但至少在技术上,这是可以初步达到的。

然而,即使药物治疗“精准”,也很难通过服药真正解决患者的深层次问题,临床上大量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深有体会。

对于精神障碍的遗传因素,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达到准确。

早已证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不是单基因遗传病。研究人员转而猜测这些精神障碍可能是由多基因遗传引起的,并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究,找到了一些候选基因,但至今没有得出有效的结论。

几年前,国外的科研杂志甚至发表了一篇分析,说之前关于“抑郁基因”的研究基础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显然,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的多基因遗传研究已经走到了死胡同。科研人员虽然很努力,但如果研究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徒劳。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这些精神障碍的遗传因素实际上是表观遗传机制,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大。

02.心理学可分为“科学”和“非科学”。

既然精神类药物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那么精神障碍的基因研究就承认了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精神障碍的研究和诊断治疗都离不开心理社会因素。

这是“精确精神心理学”涉及的第三个概念——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

现在很多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医院也有跨学科意识,意识到疾病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很多医院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治疗师,一些精神科医生也在积极学习心理治疗知识,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

这种临床上的进步是很好的,但是心理学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严格来说,非科学心理学只能说是心理学派。

比如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都很有名,尤其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但其核心思想很难被科学实验证实,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是不科学的。

精神分析理论在建立初期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在精神心理学领域很大程度上引领了人类走出愚昧。但似乎即使不断进化,也不能说它们对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没有作用,但效率相对较低是事实,并不能触及真正的心理根源。只能用“潜意识问题”来概括。有些精神分析师遇到难以解释的心理问题时,甚至会用“潜意识问题”的理由搪塞过去。

相比之下,认知行为疗法相对更科学,是循证医学公认的一线心理治疗。但只能针对患者已经形成的扭曲的认知和行为症状。这些症状背后有哪些具体的心理根源?认知行为疗法无法给出答案。

我们所说的科学心理学指的是"病理记忆“还有”记忆再巩固认知神经心理学是一门更科学更高级的心理学。

具体来说,在深入的临床心理干预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还是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成瘾性疾病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这背后的主要根源其实是病理性记忆。

当然,如果患者处于意识不清或谵妄状态,也可能有精神障碍。这种特殊情况不能完全归因于病理性记忆。

这些病理性记忆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患者遭受了大量叠加的心理创伤事件。比如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校园不良事件等。,使患者反复、反复、长期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是一种病态的积极情绪体验。比如患者因反复过度的赞美和奉承而产生的兴奋,或者患者滥用成瘾物质或成瘾行为而产生的兴奋。

这些体验虽然让患者感觉非常好,非常快乐(所以称之为“积极的情绪体验”),但实际上是非常有害的,是患者随后发生某些疾病的主要心理根源,所以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记忆还有一个特点——虽然持续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但患者可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甚至唤醒不了这部分记忆,也就是平时记不住。

这涉及到科学心理学的另一套概念——显性记忆水平内隐记忆水平

外显记忆水平是指个体能够主动记忆的记忆。只要你在脑海中搜索回忆,就会浮现出来。比如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都属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水平是指大脑中仍然存储着,但个体无法主动记忆的记忆,如发生在个体童年、童年甚至部分青少年时期的叠加心理创伤事件。

很多患者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一些症状,还有很多不良习惯和公众无意中形成的非理性认知,往往是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造成的。

记忆再巩固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激活个体的某些记忆后,记忆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然后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对记忆进行再巩固。

这里的“重新巩固”不是指让记忆变得更强,也不是指删除或篡改记忆,而是改变记忆的某些方面的特征,然后稳定下来。

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长时记忆一旦形成并稳定下来,就再也不会被改变,但是记忆再巩固理论和相关的动物实验推翻了这个观点,这是科学心理学的突破!

目前的实验表明,记忆的重新巩固可以通过药物或心理和行为干预来实现。卢琳院士和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tonegawa都发表了相关实验。

Susumu tonegawa的实验还表明,一种特定的药物(PAK1蛋白分子)可以唤醒小鼠大脑中的内隐记忆。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将PAK1蛋白分子注入大脑记忆细胞,也可能唤醒人类的记忆”。

此外,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也与个体的归因模式有关。如果归因模式严重非理性,个体容易出现人格异常。

除了错误的归因模式,人格异常的背后还有大量的病理记忆。

03.在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动刀”,高效解题。

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不使用药物激活患者内隐记忆水平的病理记忆,也不使用药物巩固记忆。

因为药物可能会激活大部分的内隐记忆,而且呈现出来后很难有针对性的处理,也很难看出哪些病理性记忆对应哪些症状,对缓解其精神心理症状帮助不是很大。

我们采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的方式。具体来说,无论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是否患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我们都会利用深度催眠状态下的病理记忆修复技术(TPMIH),深入到他们的内隐记忆层面,准确找到症状背后对应的病理记忆,并进行高效修复,尤其是应对强烈的情绪,纠正扭曲的认知,甚至快速改善患者的相应认知。

当这些处于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被修复后,患者相应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症状就可以得到快速、大幅度的改善,甚至可以立竿见影。

深度催眠状态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其实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技术,它的效果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感到惊艳。这种技术出现后,我们才找到背后的理论支撑——病理记忆和记忆再巩固。

而且在这项技术中,深度催眠只是我们进入患者内隐记忆层面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催眠只是桥梁和手段,不是目的。

现在社会上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说可以催眠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或者症状,让人觉得催眠本身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实际上,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催眠疗法都属于浅层催眠下的暗示疗法,无法进入个体的内隐记忆层面准确找到病理记忆,更谈不上修复病理记忆。

其他人比较了解心理学,听到催眠术可能会想到现代催眠术之父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创造的“自然催眠”非常神奇。他能迅速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性格和思维特点,并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使其进入催眠状态,给予间接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埃里克森有许多神奇的成功故事,广为流传,使他成为催眠大师。

但他的方法主要着眼于解决症状,而不是解决症状背后的深层心理问题。病人的症状可能已经减轻或消除了,但他们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可能埃里克森自己也不知道。而且,埃里克森忽视了患者人格的完善。

我们深入临床的心理干预技术,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和消除,还能找到背后具体的病理记忆,可以发现患者经历了什么事件导致了某种症状。

比如我们见过的患者乐玲,几乎每天黄昏时分,尤其是看到晚霞的时候,心情会特别压抑难受,眼泪会流下来,她自己也不明白原因。

乐龄的症状很可能被精神科医生称为“不明原因抑郁症”,是“内源性抑郁症”的重要表现,认为这主要是生物因素引起的。而且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找不到具体原因,无法高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但在深度催眠下,我们发现,原来她在童年和青春期都曾多次遭受过这一刻的叠加心理创伤,只是在外显记忆层面忘记了,只在内隐记忆层面储存了。

当叠加的心理创伤越积越多,她出现精神障碍后,大量相关的心理创伤就会被激活,每天黄昏出现情绪症状。

当我们利用深度催眠状态下的病理记忆修复技术(TPMIH)修复这些心理创伤时,她的这种莫名其妙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而且我们找到病人的病理记忆并修复后,第二天会把这些发现都告诉病人的父母。

特别是如果这些病理性的记忆涉及到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会深刻的给父母分析为什么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应该是怎样一种更科学的做法。

很多家长往往会觉得很震撼。原来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语和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叠加的心理创伤,第一次清楚地了解到孩子是如何患上精神心理障碍的。

当家长有了这种认识,就会更容易听从我们的引导和警示,自觉反思自己,改变和提高,重塑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患者也会更快康复。

也就是说,不仅要让患者和家属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对于精神心理障碍,主流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长期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精神病学更多的是从生物因素上理解和突破,而心理学分很多流派,各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不仅更贴近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本质,还能找到其背后的精准原因,在内隐记忆层面进行类似手术的精准治疗,有效帮助患者走向真正的心理健康,拥有更加完美的人格,快速重塑家庭关系。

所以有患者和家属说,我们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是“在人的灵魂上割一刀”,这是对“精准心理心理学”最形象、最贴切的比喻!#精神心理学# #精神病学# #心理学#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