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这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的原话应该是钟南山院士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的。他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这很有道理。为什么?因为有相当多的躯体疾病与心理因素、心理冲突、不良心理情绪、不良心理行为直接或间接相关。1、心身疾病的成因按照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协会制定的心身疾病分类(请注意:这是心身疾病分类),有很多疾病,其实都属于心身

这个问题的原话应该是钟南山院士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的。他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这很有道理。为什么?因为有相当多的躯体疾病与心理因素、心理冲突、不良心理情绪、不良心理行为直接或间接相关。

1、心身疾病的成因

按照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协会制定的心身疾病分类(请注意:这是心身疾病分类),有很多疾病,其实都属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精神活动影响身体的一种表现,即精神活动是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比如一个孩子面临考试。他心里很害怕,考试焦虑分很高。所以,他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患上了一种病:急性肠炎(腹泻)。这其实是他的心理因素影响他的身体,帮助他通过身体表达出来。

换句话说,心理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身体会站起来说话,帮助我们表达。比如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我在临床心理咨询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来访者,当我提醒他们过去不喜欢的人或事时,他们会突然想吐或身体症状会立即出来。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说,神经性呕吐是指他内心有一些东西是他拒绝和排斥的,所以他会用呕吐来表达自己。

比如有些哮喘和咳嗽,按照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其实是一种被压抑的情绪和自我哭泣。可能有时候我们想说点什么,想骂一些人,但是我们做不到,所以被压制了。所以我们可能会通过哮喘、咳嗽来表达,其实属于心身疾病。

2、心身疾病的源头——“目标”

在我的临床咨询中,也发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的人会出现故意咳嗽。例如,如果他在舞台上演讲,他会咳嗽得很厉害。演讲结束了,这咳嗽也没了。所以他越觉得压力大,咳嗽就越厉害。还有胃痛,头痛,都是神经方面的东西。一旦我们受到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的表达,我们的心理处理系统无法处理,这部分东西就会转化转移,指向身体的某个器官,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靶心”。

比如我们的一些愤怒不表现出来,可能会指向某个点,而这个点可能是一个器官,时间长了可能就坏了。所以我们说,决定一个人寿命的不仅仅是他的整体健康水平,而是他自身的某个器官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寿命。比如这个人没事,但是心脏坏了,装个支架也没用。也许他会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塞,突然发作会导致他生命的终结。他的心情不好,心理压力大,心理冲突一直没有解决。他们所指向的哪个器官就成了一个“靶子”,这个“靶子”的疾病就是心身疾病。

紧张性头痛和失眠是神经系统心身疾病的一种表现。甚至眼科也有心身疾病,如青光眼、弱视等,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还有最常见的口腔溃疡。

我个人的经验是,焦虑的时候会牙疼;后来牙痛问题好转后,转为偏头痛;后来头痛好转,我就用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其实没那么严重,我能面对。”通过缓慢而积极的暗示,情况有所改善。后来发现已经转移到鼻炎了,过敏性鼻炎,也很严重。这是不断变化的。后来发现鼻炎有所好转,现在鼻炎已经近十年没有发作了。去医院体检,医生说是潜伏期。然后,转移到口腔溃疡。两三年前,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容易得这种口腔溃疡。

这两年通过积极情绪的培养,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你发现我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比如我的头,鼻子,嘴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内心有矛盾,有不好的情绪,有自己处理不了的心理困扰,就会转移到身体上。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的就是身体上的疾病。国内数据显示,去综合医院的人,有三分之一患有心身疾病。换句话说,这些疾病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但大多数治疗躯体疾病的医生不会考虑精神问题。如果医生考虑心身疾病,效果往往会更好。

所以钟南山院士说“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一半是心理疾病”,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我在临床心理咨询(包括我自己的身体)中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身疾病点,也就是说中国有心身疾病的人相当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比如有的人有心脏病、高血压,这些都是受一些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再如腰痛、肌肉痛、痉挛、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斑秃、瘙痒、糖尿病等。这些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当心态平静了,情绪管理好了,情绪系统处理好了,这些症状就会减轻。

个人认为仅从“健康”二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更直观。“健康”意味着强壮的身体,“健康”意味着心灵的平静。钟南山院士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健康”是一半,“健康”是另一半。强健的体魄和洁净的心灵,不过是“健康”两个字。所以我们中国人对健康的理解已经解释了一半是身体的和谐,一半是精神的和谐,这就是我们对健康二字的回答。

1.最好的方法是放松。

让自己的心放松,放松之后,身体自然会柔软放松,肌肉也不会紧张。肌肉长时间紧张,人的颈椎和肩部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粘连;肌肉粘连后,颈椎会走样,进而出现肩颈障碍。所以现在很多相关的保健品,仪器,理疗等等都会流行。

其实这些疾病都是精神问题和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如果一个人认为外在是危险的,在社会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到不安全,那么他会在内心为自己辩护。如果防御状态分为几个等级,初级状态启动黄色预警,中级状态启动橙色预警,高级状态启动红色预警,那么他就会长期处于“防人不可少”的精神状态,导致他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和防御状态。就像拳击一样,他的腰椎、颈椎都会出问题,骨骼也会走样,出现腰椎间盘突出、颈椎侧弯等问题。如果他的防御水平很高,内心有更多的情绪无法化解,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这种不良情绪状态, 这些症状会指向内脏。

其实,人体可以分为三个大脑,脖子以上是理性大脑;脖子以下和腰带以上是情感大脑。我们今天所说的身心疾病,大部分都来自于情绪大脑。情绪脑运行不好,会导致心、肝、脾、胃、肺、肠等器官的疾病。如果你心情不好,你会觉得压力大,焦虑,不安全。所以要放松,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顶级防御状态,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紧张状态,就会出现失眠、口腔溃疡等疾病。

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放松自己。放松之后,人的身心疾病会逐渐减少。比如一个重病的人,如果有一天他突然放松了,他不想要这个东西,也不想要那个东西。剩下的三两年,他过着潇洒的生活,环游世界。这样一来,他的癌细胞和病毒就会下降,最后他就会好起来。

2.积极情绪的培养

其实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强不强,主要看一个人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强不强。正面情绪可以抵消负面情绪。所以,要想让身体更健康,就要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就要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需要管理情绪的能力。当积极情绪被培养出来,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就会提高,医院的门诊量就会减少,很多社会成本就会降低,医患关系的紧张就会缓解。

我不想夸大心理健康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其实确实很重要。比如我们心理网校的一门课就是建立夫妻关系。两个人知道恋爱了,就放松了;我不在你面前装,你也不在我面前装;我没有继续战斗,你也没有。两个人互相放松的时候,家就像家一样;身体和谐了,家庭幸福指数就会上升,所以心理健康很重要。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这有意义吗?

关于这个话题我就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回答,希望以后我们继续讨论这个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问题。


关于作者:

韦志中,NLD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18年,发表心理学著作17部,论文60余篇。中国环境保护大学、广州大学、武汉大学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曾被人民日报、南方之窗等数百家媒体采访报道。现任广州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韦志中心理网校校长,该校有2万多名学生。(作者微信:wzzhaoren)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