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经常为别人感到“抱歉”。Ta们过度的反思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长期的、过度的感到愧疚和自责。“如果我没有伤害ta,ta现在会过得更好。”有时候,我们会收到一些人的道歉,“真的很抱歉,我伤害了你。”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反而会觉得更加愤怒。在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有些人经常为别人感到“抱歉”。Ta们过度的反思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长期的、过度的感到愧疚和自责。

“如果我没有伤害ta,ta现在会过得更好。”

有时候,我们会收到一些人的道歉,“真的很抱歉,我伤害了你。”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反而会觉得更加愤怒。

在我过去的几年里,我被这种挥之不去的内疚所困扰。直到我逐渐意识到,这种内疚和自责背后还隐藏着别的东西。比如强烈的控制欲,或者自恋。

内疚是一种含义丰富的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复杂而丰富的作用。今天就来说说吧。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发展心理学家霍夫曼研究内疚已经有几十年了。在他的定义中,内疚是一种充满自责的负面体验,因为它伤害了他人或违反了个人的道德标准。

内疚是一种自我惩罚的感觉。习惯于内部归因的人更容易产生负罪感。内部归因是指负面事件被理解为与自身相关的因素引起的,外部归因(将负面事件归因于与他人或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不会产生内疚感。

因此,内疚是一种与“我做了什么”密切相关的情绪,也是一种基于“我”的情绪——“因为伤害了ta而愧疚”“因为没有帮助ta而自责”。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这样。举个例子,愤怒更多的是针对别人。我生气是因为对方侮辱了我,我生气是因为对方的行为。在这种情绪中,我们更像是别人行为的接受者。

但是负罪感,一种消极的情绪,实际上有积极的作用。

内疚有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当我们试图伤害、欺骗或背叛他人时,内疚会让我们感到担忧和不安,从而阻止这些行为。
如果这些行为都发生过,那么内疚带来的不适会让人主动去弥补自己的错误,补偿他人来减轻自己的内疚。

可以说,内疚保护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因为什么“道德”本身就是社会决定的)。

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负罪感仍然是一种可以带来控制感的情绪。

心理学家科胡特曾经说过,有罪的人是他们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如上所述,罪恶感来自于自己的行为。所以,虽然感受到了这种不舒服的情绪,有罪的人还是能感受到他对自己人生故事的掌控。

一方面,在引起内疚的情境中,内疚者本身就是一个离经叛道者,会产生道德上的自责感。但与此同时,ta们也在感觉自己才是肇事者——也就是说他们是有力量的人,至少他们有伤害别人的力量。

与受害者的软弱无力相比,犯罪者是一个更强大的角色,也是更“选择性”的角色——只是做了一个糟糕的选择,而不是(像受害者一样)别无选择,只能承受降临的命运。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有负罪感的时候,也包含了一层心理暗示。有罪的人通常会后悔:“我不应该那样做/应该那样做/应该做得更多”,这也暗示着,如果我当时做了另一种行为,结局会不一样。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在充满遗憾和遗憾的“如果”中,有罪的人仍然可以从“如果当初发生了xxx,结果就会是xxx”的假设中,找到“他什么也做不了”和“理论上他对局势的结局有影响”的感觉。

这种权力感和控制感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

抑郁症患者和自尊心过度低下的人,会觉得生活无望,失控。特别自卑、抑郁发作的人,往往会陷入过度自责。

但实际上,他们首先是从“自责”中获得了某种控制感。所以我认为,每个症状也有它的作用。它给我们痛苦和我们需要的东西。

内疚也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为某种行为感到内疚,通过批判这种行为,我们也把自己和这种行为区分开来。坏的是行动,而不是我们整体。每当我们感到内疚和自责时,我们都在说,“我是一个比那种行为更好的人。”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弗洛姆曾提出,每个人都需要一种适度健康的自恋。但当自恋严重阻碍了个体对现实的认知时,就变成了自恋的一种恶性形式。

这种恶性自恋者身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叫做道德疑病症。也就是沉浸在对过去的愧疚中。

弗洛姆认为,这是对自己兴趣浓厚的表现——过于关注自己的表现而非客观事实。

内疚过度的人内心隐藏着五种绝对的幻想,每种幻想都有自己的作用。

幻想一:“我就是做出‘伤害’行为的人”

-这是关于主动意识幻想

幻想二:“我有伤害对方的能力”

-这是关于力量感幻想

幻想3:“我对别人的生活/命运有影响”

-这是你自己的事。意义影响幻想

幻想四:“我掌控了整个事情的发展。”

-这是关于控制感幻想

幻想五:“这件事我有义务负全责,包括另一部分。”

——这种想法其实暗示了你是比对方更有能力更有实力的一方。所以,这是一种谈论。优越感幻想

这五种幻想都反映了罪恶感过度的人的自恋。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有负罪感,那么如何区分自己的负罪感是健康的还是过度的呢?

两者的第一个区别是,健康的内疚通常会导致行为,而过度的内疚则不会。

如前所述,内疚会指导人们做出补偿——直接或间接补偿受害者,或在未来类似的对象/情境中纠正自己的行为。然而,自恋有罪的人可能永远不会为过去赎罪,即使他们有机会。

这是因为,当赔偿真正进行时,可能会打破ta们自恋的幻想。比如我发现我的错对别人没有太大影响;或者发现你的补偿没有用,即使你改变了做法,对于事态的发展也没有其他的可能。

所以,即使自恋心虚的人心里会一直想着那段往事,会幻想事情的另一种可能,会弥补对方,但不会真正付诸行动。

第二,过度的内疚会脱离现实,而健康的内疚不会。

我们感到内疚,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但是自恋者的罪恶感往往是脱离现实的,ta的罪恶感无法对应到自己之前的行为。甚至,ta们会把自己和其他人看似不相干的不幸联系在一起。

Ta们过度认为别人的痛苦是自己带来的:其实未必对别人有那么深刻的影响。

第三,内疚过度的人会过度关注那些被自己伤害很久的人。甚至当他们看到对方其实过得很好,或者自己看起来很“out”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暗暗的失望感。

最后,内疚过度的人会弱化或忽视对方的责任。

除了一方绝对错的情况,很多不愉快的事件其实都有一定的责任,只是多多少少的问题。

在健康内疚中,虽然一个人认为自己是犯错多的一方,但ta们很少会刻意把对方放在完全无辜的位置。

而负罪感过度的人,会弱化甚至忽略对方的错误和责任,把所有的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都是因为我。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动移动的。Ta们长期沉浸在自责中,不愿意让自己出来。其实他们早就脱离了事件本身,脱离了对受害者的感情。这种长期的内疚感让ta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多愁善感的、怀旧的人——但是却忽略了实际层面的补偿,或者说是出于愧疚,让你的现在和未来成为更好的人。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看似善良,其实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最适合pua的情绪。

首先,你需要参照上述标准来认定自己的罪恶感是否过度。其实,负罪感过度的人所执着的事情,往往包含着放大和夸大自己责任的部分。为此,您可以从练习以下方法开始:

第一,回想那些让你有负罪感的事件,尽量记住整件事的细节,不仅从你的角度,也从对方和第三者的角度。

写下这次事件中你不满意的三点,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具体的。

现在想想,你会不会太在意自己的不满?关于这次挫折的过程和结果,与你无关,不是你引发的,不是你控制的三点是什么?写下来。

在一个事件中,导致过程和结果的因素不可能是单一的。事件中的各方,以及环境和时间因素,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这个练习是让你明白,事情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有你无法控制的原因的。接受你无法控制的事实——你知道,有时候过度自责只是逃避“其实我没有绝对的控制权。”

当期望落空时,我们可能会抗拒面对既定的事实。冥想可以平息我们的焦虑,帮助我们在内心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空间。

除了“失控”,你还需要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影响力有限。

如果我们真心同情另一个人,我们应该希望对方早就忘记了自己,祈祷自己的错误对别人的影响微乎其微。

最后,当你纠结于自己的罪恶感时,也许你应该试着和别人分享你的内疚,听听他们的反馈——如果他们认为“你在夸大其词,没那么严重”,这可能意味着你需要内疚,而不是它真的值得内疚。

对于我们伤害过的人,最好的祝福可能是:Ta们早就忘记了我们曾经的存在。

因为你的幸福比你记得我重要得多。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