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如何改变

我不太喜欢用“讨好人格”这个词。考虑到大家的使用习惯,本文还是用这个词。“请”有些贬义,容易让人联想到谦卑和奴性,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手势。用“好坏”的标准来衡量性格是不合适的。没有所谓的“性格好”或“性格差”。人格是建立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随着对后天环境的

我不太喜欢用“讨好人格”这个词。考虑到大家的使用习惯,本文还是用这个词。

“请”有些贬义,容易让人联想到谦卑和奴性,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手势。用“好坏”的标准来衡量性格是不合适的。没有所谓的“性格好”或“性格差”。

人格是建立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随着对后天环境的适应而发展。——适应只是适应,没有好的适应和坏的适应。

不能说鲨鱼进化出尖牙适应得好,乌龟进化出硬壳适应得不好;不能说动物进化出了移动的能力,这是很好的适应,而植物通常不会动,这是很差的适应。

改编不是你想要的,想要就能拥有。

适应只能根据自身条件,环境提供的条件,或者有限的条件来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这些条件是相互作用的。

一个3岁的孩子对父母说:“你不听,我们就不管你了。”他/她还没学会人类行为中有“谎言”。在他/她的理解中,如果他/她不听话,他/她的父母真的会抛弃自己。被抛弃的恐惧让他/她选择听父母的话。

一个30岁的成年人对父母说“你不听,我们就不管你了”,也没在意。第一,即使父母不管他们,他们也能独立生活,没有生存危机,不会引起被抛弃的恐惧;第二,已经掌握了人的行为还是有谎言的,父母可能有不同意见,不必当真。

我们不能站在大人的角度批评孩子的适应,说“你适应得不好,但是请”。

在思维层面,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有限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能想到的应对方式是有限的;在行为层面,孩子能力有限,不够独立,需要依靠照顾者才能生存——本文用照顾者代替父母,因为有些人的早期照顾者是奶奶、外婆,或者其他亲戚。

当孩子和照顾者发生冲突时,很多时候,孩子不得不服从——不服从可能会面临被抛弃的恐惧,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会说,没那么严重。

我不得不再次提醒你:作为一个孩子,我没有这样的认知能力。为什么年纪小的孩子在父母说“我不要你”的时候哭的更严重?相信它。

回到今天的话题“拜托个性”。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损人利己”,优先考虑别人的需求,牺牲自己的权益。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害怕和回避冲突。为了避免冲突,他们更愿意服从别人。

如前所述,人格是一种适应性发展。“讨人喜欢的性格”的人通常在困难的照顾者环境中长大。

“难对付”可能是照顾者脾气不好,或者喜怒无常,或者经常打骂责备等。简而言之,孩子经常处于恐惧、害怕、担心、难过等不舒服的负面情绪中。

试想:如果我们面对一个情绪激烈的人,想要让对方平静下来,是激烈的争辩和斗争更有用,还是顺从他更容易让对方平静下来?

自然是对对方百依百顺。

我们可以从经验中了解这一点,而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开始也可能会和照顾者对抗,如果发现不奏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所以学乖了。

如果孩子照顾自己的需求,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可能会与照顾者产生强烈的冲突,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果你顺从照顾者,按照照顾者的需要和意愿行事,就可以减少不适和痛苦。

因此,儿童学会优先满足和服从照顾者的需求。

孩子和照顾者的互动模式会为人们的人际模式打下模板。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这种以满足为主,服从他人需求的人际互动模式会被自动使用。

为什么?

这涉及到大脑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脑是个懒虫,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自动解决。儿童与照顾者的互动体验是儿童最熟悉的人际互动体验。

与人相处时,大脑会调用体验中的人际互动模式;如果体验中的人际互动模式不能适应,我们就开发新的人际互动模式。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思考,快与慢》这本书。)

顺从他人通常有利于建立人际关系——俗话说“伸手不见五指”——这种人际模式一直被沿用。

随着我的成长,逐渐感受到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导致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权益总是被牺牲和占据。我越来越不满意这种“讨好人格”的方式。想换一个,但是发现它的自动化太强了。发生时总是“讨好”,事后后悔自责。

下面说说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前面讲了这么多,希望那些“讨人喜欢的性格”,改变的第一步是宽容自己。

虽然现在“讨好”的人际模式对自己弊大于利,被认为是个问题,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帮助自己度过艰难童年经历的好帮手——面对难缠的照顾者,因为“讨好”的顺从让自己少受点苦。因为这种方式伴随了我很多年,改变需要时间。

不需要快速改变,可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做一点改进。

第二步,提高对自己需求的认知。

People with “please-type personality” are used to giving priority to the needs of others and ignoring their own needs. Even if they want to take care of and meet their own needs, it may be difficult to feel what their needs are. Two methods are provided:

First, mindfulness practice

Https://m.bilibili.com/audio/am31460544, you can follow the link to practice mindfulness for at least half a year to help you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self.

The second is to ask yourself “what do I want now” in the present moment of daily life.If you do this at first, you may not get any answers. Keep practicing. After the continuation, there may be occasional responses to what you want. If conditions permit at that time, satisfy yourself.

In this way, the more you meet your own needs, the more your brain feels that your needs can be taken care of, and there will be no negative harm, so you can gradually recover to naturally feel your needs.

The third step is behavior test.

选择你信任和亲近的人,在你们的关系中尝试改变: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照顾对方的需求。试图改变照顾他人需求的习惯性“讨好”模式,一开始可能会非常担心和恐惧,而这种反应更多来自于大脑的自动反应。

选择亲近的人尝试,为了减少恐惧,可以尝试。你可以先做一些心理建设,问问自己:如果先照顾好自己的需求,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选择一个你能承受较少不良结果的试验对象,尝试改变它。我经历过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像小时候那样的新经历,这有助于我的大脑学习到我可以照顾自己的需求,不必害怕不好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大脑敢于使用照顾自身需求的新的人际互动模式。

所有对经验的恐惧都很难用理性来说服。通过“尝试”练习,大脑可以获得“无害”的新体验,更容易放弃恐惧,敢于尝试新的方式。

我们迈出了“万事开头难”的一步,向有远亲的人际关系拓展和转变,一步步完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三步往往是最难改变的。当试图“讨好”和照顾自己的需求时,这种“新方式”可能会导致强烈的恐惧和害怕。这个时候试试吧。“呼四呼八”练习:吸气时,默念四遍(从1到4);呼气时,默数八次(从1到8)

这种呼吸训练可以帮助调节情绪。情绪平复后,加入之前的心理建设,理性思考。一旦情绪强烈,再呼吸,如此循环。

性格改变总是需要时间的。在心理咨询中,性格的改变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格,你需要对自己多一点宽容,允许自己提升一点点。别担心。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心理咨询来改变“讨好型人格”,包括支持、提供方法、咨询关系本身,也可以作为行为实验的安全实践环境。

作者简介:徐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心理学硕士,专职心理咨询师,具有5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和2000+小时专业培训经验。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