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汇编的心理学知识选编

1第一章是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中级或交叉)科学,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第二,心理学流派的主要流派代表了人们的研究对象。主要观点建构主义冯特和铁钦尔的意识(结构)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功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和天使意识流(Functionalism)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意识

1第一章是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中级或交叉)科学,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第二,心理学流派的主要流派代表了人们的研究对象。主要观点建构主义冯特和铁钦尔的意识(结构)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功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和天使意识流(Functionalism)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意识流)格式塔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意识(整体)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 提倡研究行为,反对自省,提倡实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异常行为人类所有的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植于深层的心理欲望或动机,尤其是性冲动(力比多)。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人的潜能是正常的,人的复杂行为是善的。它是善良的,需要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认知纳赛尔认知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三、反射的分类例子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膝跳反射、见风流泪等。2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特定刺激)希望梅金圣,学生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为中介)典故解渴谈虎色变第二章意识与注意1。意识状态(可控意识状态,自动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 2.注意事项概述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指向和专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2.注意力的特点是(指向性)和(专注性)。3.注意的功能是(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和监督)。其中,基础功能是(选择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是(调节和监督)。4.注意力的外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改变)。三、注意的分类:版本1(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意), 版本2(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四、注意质量:注意的范围(广度)、稳定性(持久性)、分布和转移。第三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感官知觉1。感官知觉的分类。感觉分类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其中内部感觉又可分为(身体感觉、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2.知觉分类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其中运动知觉又可分为(真运动知觉和类运动知觉)。二、感觉知觉规律:3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补偿), (感官的相互作用——通感)三。感知定律:强度定律、差异定律、活动定律、组合定律、协同定律第二节记忆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指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记忆)(保持)(回忆和识别)的过程。用信息处理的术语来说,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二、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和体验的对象(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动作记忆),特文记忆分类(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关于遗忘的知识点1。艾宾浩斯遗忘实验遗忘定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平衡的, 而它的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现负加速度),到了一定程度,几乎不再被遗忘。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人类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②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更容易记忆。③学习背诵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记忆时间越长。四、记忆的质量:好的记忆质量包括(敏捷)(持久)(准确)(准备)。其中,(准确性)是最重要的素质,(准备性)是其他三个素质的综合体现。第三节表现和想象。陈述1。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的时候。人们脑海中事物的形象。属于(记忆)的范畴。2.表征的特征包括(直觉) (通用性)(可操作性)。其中,(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实验来说明。2.想象力1。想象是人脑对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转化,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思维)的范畴。2.想象力的作用包括(预见)(替代)(补充)(调节)。3.想象力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和深刻性。想象的加工方法(综合法):(附着、夸张、典型、拟人、联想)。第四节思考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间接)(广义)。二、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三、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的实质(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逻辑(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方向性(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四、思维品质:(广泛性、深刻性)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六、思维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其中,最基本的形式。第四章情感过程1。情绪:情绪一般是指个体在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境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它由(主观体验)(外在表现)和(生理激活)组成。第二, 情绪的作用:1。自适应功能2。信号功能3。组织职能4。激励功能5。感染函数6。健康功能7。迁移功能3。情绪的基本分类:情绪一般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四、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压力情绪的分类特点案例情绪是微弱的、持久的、弥漫的,流下了眼泪,寂寞的鸟儿唱出了哀思;人开心就开心;担心的人看到就担心,开心的人看到就开心。激情是激烈的,短暂的,爆炸性的,巨大成功后的狂喜,悲惨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去世引起的极度悲伤,突然遇到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在紧急情况下,司机紧急刹车; 士兵拆除炸弹时的紧张和小心翼翼的行为;面临重大比赛或考试时;新老师上台的紧张。5五、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情感分类特征案例道德感是用道德标准来评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义务、荣誉和自尊。理智体现在智力活动中。对科学结论的确定感,对知识的渴求,对解决问题的怀疑感;评价事物时坚持己见的热情,为真理而死时的快乐和自豪,违背真理时的羞愧等。审美标准是用于美感的。欣赏美丽的风景,欣赏艺术的绘画。第五章将处理1。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目的性(首要特征), 调整和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意志建立在随机行动的基础上。二、意志行动的基础阶段(1)决策阶段(准备阶段):1。动机冲突(双趋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回避冲突、多重回避冲突),2。决定行动的目的,3。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2)实施决策阶段(关键环节和完成阶段),3。意志品质:自觉、果断、坚持。不足:易受暗示(盲从、缺乏主见、缺乏自信);过分:武断(任性、固执己见)。果断辨别是非,快速合理地采取并执行决策。不足:优柔寡断(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过分:草率决定(没有明确区分对错, 不考虑主客观条件)。毅力(韧劲)坚持克服艰难险阻,完成既定目标。不足:固执(倔强);过度: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容易动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意志品质。不足:任性(自律性差,无法控制情绪);过分:胆小(胆小,遇到困难就慌)6第六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倾向1。需要1。(需要)是生物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生物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成为生物体活动的(源泉)。2.需要的类型:(1)按需要的起源——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2)根据满足需要的对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4.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等级关系;(1)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成为激励和引导个体行为的力量。(2)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稀缺性需求”和“增长性需求”两种。(3)马斯洛认为,需要水平越低,其力量越强,潜力越大。(4)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在每个时期对行为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二、动机1。动机是指唤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其朝着某一目标前进的内在驱动力。2.激励的条件:(1)内部条件是需要;(2)外部条件是诱因;(3)激励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向功能, 维护和调整功能);(4)动机的分类;(1)动机根据其动力来源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根据动机的起源,动机可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社会动机包括:(1)利益;②成就动机;③权力动机;4沟通动机。)7(3)动机根据其在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3.兴趣1。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于个体的认知活动。2.利益分类:(1)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2)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3)中心兴趣和广泛兴趣。3.兴趣的性质:(1)兴趣的广度(2)兴趣的中心(3) 兴趣的稳定性(四)兴趣的效率第二节人格心理特征1。能力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活动效率,促进活动顺利完成的人格心理特征。2.能力的分类:(1)根据能力的结构,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根据能力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3)根据活动中创造力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4)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可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3.智能与测量(1) 智力的概念:人成功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组合,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等。(2)智力测量:①比纳-西蒙智力量表②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③韦克斯勒智力量表ⅱ。性格1。(性格)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自我调节)等等。2.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3.人格的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其中,(整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5.个性(1) 人格是指人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2)(人格)是人格的核心,是独特的,在人格的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3)人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意志)(理智)(情感)。其中,最核心的意义是(态度特征)。86.气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7.自我调节系统(1)自我调节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内部控制系统或自我控制系统。它有三个子系统:(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人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种成分。第一个成分是(自知);意志成分是(自我调节)。(3)(自我监督)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要素:1。学生2。教师。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个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始阶段2。发展阶段3。成熟阶段4。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 第二章学生心理学第二节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1。图式的基本特征:(图式包含变量;架构具有层次结构;图式可以促进推理)2。同化3。改编4。余额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91。感知运动阶段(0-2岁)1。感觉和行动的区别。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的关系,可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模式。②(对象永恒)。(9 ~ 12个月习得)用符号来代表你脑海中的事物。但不能用文字和抽象符号给事物命名。(3)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发展。(4)延迟模仿的出现。游戏:实用游戏、功能游戏、探索游戏、感官运动游戏。实验:屏幕效应(前);隧道效应 (之后)。2.术前阶段(2-7岁)①早期信号功能。起初,他们可以用文字或更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所经历的事情。②泛灵论/万物有灵论。③自我中心意识——重复、独白、集体独白。(4)不可逆性、刚性和非守恒——中心化趋势和单维性。⑤认知活动相对具体,无法进行抽象思维操作。6无法推断事实。⑦转换推理/传导推理。游戏: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实验:三山实验、守恒实验——量杯实验、泥球实验、纽扣实验、糖果实验。3.具体操作阶段(7-11岁)①守恒、可逆、刚性。一个孩子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对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 补偿和可逆性。守恒观念的形成是这一阶段形成的重要标志。可逆性是儿童思维发展最重要的特征。②去中心化→多维去中心化是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3)能依靠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集群运算。逻辑思维是皮亚杰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④自我中心: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⑤分类/类包含⑤序列化/递归思维游戏:常规游戏。10实验:类包含实验。4.正式操作阶段(11-16岁)①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的形式进行的, 并且可以找到命题之间的关系。②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进行假设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抽象逻辑思维。能理解符号的含义、隐喻和比喻,能做出一些概括,思维发展接近成年人水平。④类比推理。能够理解类比关系。皮毛对于狗就像羽毛对于鸟一样。⑤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实验:钟摆实验,平衡实验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影响因素:(1)成熟度(2)实践经验/自然经验(3)社会经验(4)平衡2。创意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现游戏)。3.常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1。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理论心理功能: (高级心理功能+低级心理功能)。工具:(物质生产工具+精神生产工具)。2.内部化学是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过渡。3.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力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水平的标志。4.教学模式(1)支架式教学: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进入情境——搭建脚手架,引导探究——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效果评价。(2) 互动教学:11。师生互动策略演示——问题提示——角色转换——教师反馈。第三节人格发展与教育。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要点是年龄发展任务、重要事件、素质发展的顺利表现、危机的不完全表现。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1.5~3岁,在训练吃饭、穿衣、上厕所的意志时,开始出现自觉行为。缺乏自信导致羞耻感。3~6、7岁主动、内疚独立活动的儿童更独立、自信、对生活负责。形成退缩、抑郁、被动的性格,产生负罪感。6、7到12岁,勤奋感,自卑感,努力学习能力,开发能力,有成就感。有自卑感和失败感, 基础能力不足。12~18岁角色认同与角色困惑相同,同伴交往诚实在职业和性别角色上相同,方向明确。很难一直保持自洽,容易失去信心。18~30岁,友好亲密,孤独,恋爱,婚姻,恋爱,人际亲密。被排除在群体之外,感到孤独。30~60岁生育,关心停滞,照顾家庭,支持下一代发展,有社会责任感。太过自我,产生颓废感,生活被动懈怠。60岁完美无悔。他满足于自省和智慧,享受在绝望中度过余生。健康。第四节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能力差异版1: (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类型的差异(3)能力早晚表现的差异(4)能力性别差异版本2:个体差异VS群体差异(1)个体差异1。智力类型差异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组差1。性别差异2。年龄差3。种族差异版本3。特殊能力的差异2。能力的结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数量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2。早晚表现的差异3。性别差异。第二, 个体学习风格的差异:1。视觉学习者2。听觉学习者3。运动学学习者1。认知风格。场依存和场独立2。沉思与冲动3。完整性和系列4。深加工和表面加工。科尔伯格的二维坐标理论6。同步和顺序7。具体和抽象。收敛和发散。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人的学习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作为社会活动的中介来实现的。3.学生学习特点13①主要(掌握间接知识和经验);(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③主要任务是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4)(课堂上); (5)(被动)。二、学习按学习主体的分类:1。(动物学习);2.(人类学习);3.(机器学习)。根据意识水平(阿瑟·拉伯):1。(内隐学习);2.(外显学习)。按学习水平(加涅-8级):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链式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学习成绩(加涅-5成绩):1。(语音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巧)。学习的方式以及是否用结论呈现(奥苏贝尔):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的关系(奥苏贝尔):1。(机械学习);2.(有意义的学习)。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连接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表明,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的过程,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S→R)(2)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吃铃铛实验)。(3)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a .(增益和衰减);b .(概括与分化);c .(恢复);d .(高级条件反射)(4)条件反射的抑制①抑制可分为(无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②无条件抑制可分为外部抑制和超限抑制;③条件抑制可分为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5)动态刻板印象2。沃森(“刺激-反应”理论)14(1)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2)外来物种理论(3)美国第一人巴甫洛夫(Pavlov)的 研究成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4)沃森提出,生物的学习本质上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系,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习惯养成随之而来(频因定律、近因定律)。3.桑代克(试错)(1)(教心之父),1903年西方第一部教育心理学专著;(连接主义创始人);(2)试错①实验:(饿猫实验、喂猫实验、盒子拼图实验、形状知觉实验)。②实验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③学习的本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系)。④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法、试错)。渐进过程。(3)结论法:(准备法、实践法、效果法)4。斯金纳(Operational Conditional Action Theory)①人类和动物有两种行为: (反应性)行为:经典条件反射-S→R-狗-被动-低水平-信号学习。(可操作的)行为:可操作的条件反射-R→S-猫和老鼠-主动性-高水平-刺激-反应学习。(2)强化原则a .正强化/正强化(Premac)原则;b .负强化/负强化(逃避)条件反射——对刺激的厌恶已经出现:垃圾戳、噪音、雨水;(回避)条件行动-厌恶刺激还没有出现:警察、红灯、喇叭。c .正面惩罚/给予惩罚/I型惩罚;d .负面惩罚/撤销惩罚/第二类惩罚;e .褪色-冷处理。(3)强化:初级强化/原始强化:(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次强化/条件强化:(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拥抱;(token)增强-金钱、等级、奖励;(活动)强化——玩, 听音乐,自由旅行。(4)程序教学15①创始人——(普莱西)②最大的贡献——(斯金纳)③理论基础——(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④教学原则:(小步走);(正面回应);(自定进度);(及时反馈);(错误率低)。5.班杜拉(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1)交互决定论:(环境、个体、行为)。(2)实验:(玩偶实验)。(3)观察学习的类型:(直接观察学习、抽象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4)强化分类①直接强化②(替代)强化—间接强化③自我强化—内部强化(5)自我效能理论①分类:(结果期望、效能期望)。②影响因素:a .(自身成败经历)【最重要】;b .(另类体验);c .口头说服/口头暗示; D.情绪激发。二、认知主义(信息加工心理学)1。科勒(格式塔顿悟理论)2。托尔曼(认知-目的论/符号学习论/折衷主义)3。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认知-结构理论)1。学习目的: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将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2学习理念a .学习本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b .学习过程:(获取、转化——超越给定的信息和评价)。③教学理念:教学目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4)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16(5)教学原则:动机(好奇心、能力和互惠)、程序、结构(动作、图像和符号)和强化。4.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1) 遗忘理论-(同化理论)。(2)有意义学习类型表征学习/表征学习/符号学习:事实知识学习、语言符号学习、非语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共同特征/本质特征。命题学习→评价是是非意义的最小单位。(3)认知同化过程:①劣势学习(类属学习)[衍生类][相关类] ②优势学习(一般学习)③平行组合学习(平行组合学习)(5)接受学习过程:①呈现高级组织者)②提供新的学习材料(增强认知结构)(6)高级组织者:①陈述性组织者②比较。(2)图式的基本特征:(1)图式包含变量;②图式具有层次性;③图式能促进推理)。(3)学习成果(5项成果):(1)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和态度;(4)学习层次(8个层次):(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链式学习/串联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6)学习过程:1)动机阶段,2)理解阶段,4)保持⑥诱发行为/诱发学习表现/诱发学习行为⑧提供反馈⑧评价行为/评价行为⑨促进保持和迁移/促进记忆和迁移三。建构主义1。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加德纳、古德曼、布鲁克斯。2.理论渊源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认知理论、格式塔学派和杜威。173.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目标:(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4。学习情境四要素:(情境、合作、对话、意义建构)5。建构主义的共同观点 (构建+交互)。6.学习情境四要素(情境、合作、对话、意义建构)。7.在教学中的应用:①支架式教学②锚定式教学(情境教学)③合作学习④随机进入式教学⑤认知学徒制⑤探究式学习四。人文主义1。基本观点:(价值、潜力、情感、人格)2。教学模式:1。以话题为中心的讨论模式2。开放课堂模式3。自由学习教学模式3。马斯洛:1。需要层次理论2。自我实现人格观3。内在学习理论4。罗杰斯:通知和统一的教学目标,培养完善的人和完善的功能5。有意义(免费学习)6。有意义学习的特征。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整个人;②学习是(自发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改变个体的行为、态度甚至性格;④学习动机 (学生自我评价)。版本2: ①专注,②自发,③全面发展,④自我评价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指导教学)的精髓:(给学生安全感)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氛围:(1)真诚、一致;2)无条件主动关注;3)同理心;8)自我理论:最重要的结构概念是(自我)。第三章一般学习心理1。学习动机概述1。意义学习动机是(发起)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和(引导)学习活动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2.功能①(激活功能);②(定向功能);③(强化功能/维持功能);④(调节功能)。第二,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关系1。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们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强,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热情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了使学习最有效,需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动机。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a .(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当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 工作效率最高b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有一个最佳的激励水平。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最佳水平的动机会因任务的性质而异:①在学习更复杂的问题时,最佳水平的动机强度会(较低);②当学习任务相对简单时,最佳水平的动机强度会(较高);(3)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逐渐降低;(4)随着任务难度的降低,最佳动机水平逐渐(上升)。c .怯场/害怕考试——动机(太强),利用门槛可以提高知识。d .弃考——动机(太弱)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激励的不同来源(内部) 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部需求引起的学习动机。如好奇心、求知欲(外部)学习动机:由外部激励引起,与外部奖励挂钩。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2.根据动机的起源,19(生理)动机:饥渴、性、睡眠(社交)动机:兴趣、成就动机、动力动机、交往动机。3.按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高尚)动机/合理动机内容:利他主义、国家社会利益(低级)动机/不合理动机:利己主义4。根据动机的层次意识(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5。按动机的作用(主导)动机:主导地位,一(辅助)动机:辅助地位, 倍数6。根据目标之间的距离关系(特写)动机:短期目标,这次考试,老师表扬(远见)动机:长期目标,未来,梦想,理想7。根据学习活动的关系(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或结果直接相关,对所学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表现出直接的兴趣和爱好。(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联系在一起,是社会观念、家长意愿、老师期望在学生心中的反映。8.奥苏贝尔成就动机①(认知内驱力):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内部动机。②(自强内驱力):地位、自尊、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外部动机③(附属内驱力):学生需要努力学习,以保持父母和老师的认可或认可。——外部动机四。学习动机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1代表人物:(麦克莱伦、阿特金森)2观点:争取成功: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避免失败: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避免有50%把握的工作。202.成败归因理论①代表人:(韦纳)②(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最早研究归因的:海德)。③三个维度。a .内部和外部尺寸;b .稳定性维度;c .可控维度④六个因素a .能力(内在、稳定、不可控)-习得性无助b .努力(内在、不稳定、可控)-建议归因c .运气(外在、不稳定、不可控)d .外部环境(外在、 不稳定、不可控)e .任务难度(外在、稳定、不可控)f .身心状况(内在、不稳定、不可控)3 .习得性无助理论代表人物①: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②观点:a .个体感觉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影响其重要生活事件时所经历的抑郁状态。b .由于持续的失败经历,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4.自我效能理论①代表人物:(班杜拉)②结果预期:一个人对特定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估计。效能期望:认为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实施某种能够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3影响因素a .(个人成败经验)最重要的因素b .(另类经验);c .(口头劝说); D.情感觉醒5。自我价值理论1代表人物:(Covington)2 A型(高驱力低回避)——成功定向员/定向大师;b(低驱高避)——回避失败者;c(高驱高避)——努力工作、过于努力的人;d(低驱动和低避免)-故障接收器6。成就目标理论①代表人物:(Dwek) ②能力成长观(掌握目标):能力(可以改变)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21③能力实体(绩效目标)概念:能力是(固定的),不会随着学习而改变。五、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习动机的生成);2.(重视志向教育,培养学生成就动机);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 (培养学生认为努力就是成功的归因观)。(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操作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奖惩);4.(正确引导成果归因,鼓励学生继续努力)6。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公式:煮花生特别有效)1。(主观性)原则;2.(内部化)的原则;3.(生成)原则;4.(具体性)原则;5.(有效监督)原则;6.(个人效能)原则七。学习迁移的分类。按迁移方向分:(正向迁移)和(反向迁移)。2.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级别(1)(迁移级别);(2)垂直迁移/垂直迁移4。根据迁移内容不同(1)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一般迁移;(2)特定迁移/特殊迁移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不同内在心理机制(1)(同化)迁移;(2)(合规)迁移;(3)(重组)迁移6。视迁移范围而定:(1)(自迁移);(2)(近迁移);(3)远程迁移7。按照迁移路径(1)(低路)迁移;②(高路)转移8。根据学习类型或领域a .(知识转移);b .(技能转让);c .(态度的转移)22第四章分类学习心理学1。知识的类型(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感性知识)——表象特征和外部联系 (感知/表征) (理性知识)——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概念/命题)(2)根据知识的功能(安德森):(陈述性知识);(程序知识)。(3)根据知识的表现形式(波兰尼):(显性知识);(默会知识)(4)获取知识的方式:(直接知识);(间接知识)(5)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程度(spiro):(结构良好的领域)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2.知识的表征储存(1)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1)概念;(2)命题和命题网;3出场;(4)图式)(2)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1)产生式;②生产系统) 3.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①知识理解。②知识的巩固。③知识的应用。4.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①陈述阶段;②转化阶段;③自动化阶段。5.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理论①菲茨-波斯纳(认知)阶段/认知取向阶段;(联系)阶段/接触阶段/作用系统的初步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独立阶段/动作协调与技能提升阶段②冯忠良操作(定向);操作(模仿)往往会产生多余的动作;减少了操作(集成)的冗余动作;操作(熟练程度)多余动作消失6。国外关于心理技能形成的理论a .加里·仟玖零:智力内化的过程①(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②(物质活动或物化活动阶段);(3) (外语23语活动阶段)喃喃自语、喃喃自语;(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以文字的声音表征和动作表征为中介进行智力活动。增加了更多的思考元素。⑤简化和自动化(内部言语活动阶段)。b .安德森①认知阶段;②连接阶段;③自动化阶段7。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a .道德前阶段(0-2岁)b .(他律)道德阶段(2-8岁)他律道德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1 .自我中心阶段(2-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缺乏按照规则和规范行事的意识,不能完全理解规范的程序和意义。②权威阶段(5-8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认为服从权威和规范的人是好的,违反权威和规范的人会受到惩罚, 所以他们对外部的权威和规范(规则)表现出绝对的尊重和服从,并认为这是一种义务。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表现为他律性、绝对规则性和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c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2岁)也叫“互惠道德”或“道德相对性”。d .在(正义)阶段(11-12岁以后),利他主义开始出现,倾向于维护正义和平等,体验正义和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受杜威的影响,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遵守规则)和具有社会正义感。8.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三个层次六个阶段的含义是,在习俗层次(9岁以下)惩罚和服从道德取向阶段之前, 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逃避惩罚,认为被表扬的行为是好的,被惩罚的行为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观念。相对功利道德取向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来源于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不再把规则视为绝对的、固定的,对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在习俗层面寻求认同阶段(9-16岁)(“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孩子,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服从传统的要求,顺应大家的意见,寻求大家的欣赏。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让人喜欢或被欣赏的行为。在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遵守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 用法制观念判断是非,认识和理解法律。24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个水平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约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认为合同和法律的规定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变更。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基于最普遍的正义、平等和尊严原则的思考。在按照自己选择的原则做一些活动的时候,我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人类的普遍道德高于一切。9.启发式/选择性策略(1)(手段和目的分析)a .汉诺塔问题; B.暂时拉大差距;c .明确区别,缩小差距,啰嗦(2)缩小差距,简单粗暴(3)(逆向推理)比较适合解决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几条路径的问题。(4)(类比思维)解决不熟悉问题的常用策略;解决不熟悉问题的常用策略(五)(选择性搜索)密码算术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与教师专业成长1。心理健康水平:(一般正常心理,轻度适应不良心理,重度病态心理)2。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①焦虑症状:(紧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常见:(考试焦虑)身体反应+思维抑制。矫正:肌肉放松,系统脱敏,自助认知矫正程序,结合药物治疗。②抑郁症的表现:缺乏动力, 被动、身体疲劳、失眠等。纠正:情感支持和鼓励,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③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更正:(森田疗法,日本的暴露和反应预防)。④恐惧症的定义:(无实际伤害,非理性恐惧)。分类: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更正:(系统脱敏法)。⑤人格障碍的定义:长期固定的不适应行为模式。分类:①依赖型人格障碍;②缺乏反社会人格障碍(对他人的同情和关爱)。缺乏(羞耻和内疚)。纠正:良好行为的模仿。⑥ADHD-注意缺陷综合征:(注意缺陷,多动的行为障碍)。高峰发病年龄特征(8-10岁):(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学习困难)。更正: (药物疗法、强化奖励法、代币奖励法)。⑦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主要发生在儿童期,多见于小学生。经常会出现一科成绩好一科成绩差的偏科现象。8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过头、梦游、夜惊、噩梦等。3.心理健康-咨询模式①(指导)模式;②(治疗)模式;③(发展)模式;(4)(社会影响)模式第六章教学心理学1。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等。).2.教学设计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3.教学设计的特点:(指导性、预演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可控性、 融合与突出)【导演在创作中容易秃顶】4。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知、情绪和运动技能)。(言语、行动、智慧、认知、态度)我国新课改标准中的26个目标分类。(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2)根据价值观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价值观的接受、反应、形成、组织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个体化。(3) 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是指经过预期的教学后,学生在运动技能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感知、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6.教学目标设计——布鲁姆的情感目标(档案袋评价)①(接受/注意)感知相关刺激的存在。愿意自愿接受。选择性关注。(2)(反应)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和满足。(3)(评价/重视)将特殊的对象、现象和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联系起来,在信念和态度中表达对所学的积极肯定。(4)(组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结合起来,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⑤(价值和价值体系的个体化/个体化) 形成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人格结构。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