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文怡崔妈(文章为原创,版权归我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叛逆期。这时,孩子会变得自我意识强,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也会对父母的教导产生抵触情绪,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随着他们身心的逐渐成熟和完善,身边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文怡崔妈(文章为原创,版权归我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叛逆期。这时,孩子会变得自我意识强,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也会对父母的教导产生抵触情绪,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尤其是随着他们身心的逐渐成熟和完善,身边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导致思想越来越复杂。有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善意提醒和教育在他们眼里就是强制性约束。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自以为成熟的孩子,总想表现出和别人的不同,总想“特立独行”。所以他们开始喜欢和父母对着玩,认为这样就足够表现自己的独立和个性了。

对于孩子总想“唱反调”的性格,家长不必操之过急。过于急切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加叛逆,利用“白象效应”可以很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1.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当孩子的心智逐渐成熟,他们的想法会越来越复杂。他们开始对很多事情建立自己的想法,不想再像过去那样盲目的听从别人的命令。

虽然有些孩子的行为确实不妥,自己的判断也不准确,但这依然阻挡不了他们想要独立成熟的心理状态。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父母意识到了孩子的叛逆,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成长。有些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只是不听话,难以管教,甚至有点自暴自弃。所以父母对这些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往往比自己的更强硬。试图用比孩子更强硬的方式对孩子产生威慑作用。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3.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交流

有些家长工作繁忙,会导致忽视对孩子的陪伴、管教和沟通。当交流减少时,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父母是世界上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他们不想和孩子交流,他们会感到孤立。孩子的叛逆可能只是想让父母多关心一下。如果父母施加压抑,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白象效应,又称白熊效应。这是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DanielWeigner的实验结果。他要求参与者不要想象一只白熊,并在脑海中删除所有与白熊的联系。但是参与者越想忘记,他们就会记得越清楚。

事实上,“白熊效应”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到了该入睡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想着“早点入睡”和“明天早起”。越想越睡不着。或者我们需要加强对一件事情的记忆,总是想着“忘不了,忘不了”,最后忘记了。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越是不想做的事,越容易做。因为这种行为在大脑中是不断强化的,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去做这种事情。明白了白熊效应,再想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唱反调”。

1.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动机。

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是为了感受爱和关怀。孩子长大到一定阶段,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希望父母给予尊重,减轻对孩子的惩罚。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暴力是解决孩子叛逆的最好方法。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父母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经验,所以孩子希望在一些事情上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如果父母能体谅孩子,孩子就不会那么喜欢唱反调,性格也会更善良。逐渐和家长达成共识,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2.积极引导,避免提及不良行为习惯。

用“你可以快一点”代替“别磨蹭”用“吃点水果对身体更好”代替“不许吃零食”。这样,孩子就不会经常在脑子里出现那个“白熊”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知道正确的行为,只是缺少一个让他们保持正确的指令。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将指令“具体化”

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太笼统。太宽泛让孩子听不懂或者不知道怎么做,孩子会选择“听不见”,甚至会因为不明白指令的意思而和父母顶嘴。

比如,父母对孩子说“好好吃饭”,但孩子根本不懂怎么吃好,自然会忽略这个指令。

但如果家长说“吃饭的时候不要动太多,减少说话的次数,吃完尽量不要留剩饭”,孩子就会明白这个指令的具体含义。

孩子爱唱反调?潜在的原因或“白象效应”在起作用,试着对症下药。

其实养一个“听话”的孩子并不难。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一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孩子的唱反调可能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要在日常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我是崔氏育儿堂。更多有价值的育儿资讯,关注我。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