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正在经历人生中的第二个“断奶期”,不仅面临职业选择的压力,生活中也充斥着学业焦虑、情绪困扰和人际交往,相应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高校的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

他们正在经历人生中的第二个“断奶期”,不仅面临职业选择的压力,生活中也充斥着学业焦虑、情绪困扰和人际交往,相应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冲突时,只有11.02%的人会主动向他人求助,84.40%的人几乎不会向他人求助,4.58%的人会直接拒绝求助。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自杀的新闻时有报道,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注重探究大学生职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对求助对象的选择。在温暖、支持和引导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加和谐。他们视父母为朋友和知己,在父母有情绪困扰和压力时,愿意向父母倾诉。

同时,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孩子发展更高层次的自信和信任模式。如果向亲友求助效果有限,他们会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相反,专制、强迫、侵扰的育儿方式会让孩子变得胆小。他们无法客观评价自己的心理状态。即使遇到心理冲突,他们也会选择独自承受和调试。他们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正式的自我,以信任的眼光信任心理医生,专业的心理求助态度相对消极。

因此,本研究以职业心理求助态度为切入点,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职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机制。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强调的是个体在面对负面事件时,在认知层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改变,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改变原有的认知和思维。

研究表明,倾向于采用消极认知情绪策略的个体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灾难性思维,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帮助持消极态度,而能够采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的个体则有更强的帮助意愿和动机。

刘立新对个体心理因素对求助行为影响的深入研究表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影响个体主动求助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预测个体是否会做出求助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自怜是个体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一种合理的情绪调节模式。当个体经历磨难和挫折时,高度自怜的个体会把自己的经历视为全人类的共同经历,全面客观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们更渴望得到专业的指导,及时处理心理危机。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面对相似的负面情境时,不同认知模式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取向,高自怜的个体在面对负面情境时强调对情绪保持清醒的认识。

要努力促进不良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从而影响个体在遇到心理危机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专业心理求助的态度受到父母心理控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自怜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发现四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连锁中介,以深化变量的研究。

父母心理控制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对职业心理求助态度及其四个维度有负向预测作用。主要体现在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大学生心理求助需求的自我意识越模糊,证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会影响子女的自我意识和认知。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同时,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越高,越不能以开放的心态判断问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他们还认为寻求专业人士指导心理问题是软弱的,不能接受的,担心求助会给自己带来负面评价,影响声誉。

程晓、薛和罗佳怡在他们的研究中证实,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发展更高水平的人际信任。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感受到的心理控制越多,家庭矛盾程度越高,对帮助的态度越消极。

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四个维度:灾难、自责、责备他人和沉思,即在父母心理控制度高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倾向于采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四个维度与职业心理求助态度呈负相关,即个体越倾向于采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其求助态度越消极,前者是后者的消极影响因素。

父母心理控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密切相关,满足中介效应的条件。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心理控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还可以通过个体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后者。

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职业心理求助态度关系的探讨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谭佳颖在研究中指出,个体的情绪处理能力是影响职业心理求助的重要变量。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经常采取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在面对威胁、压力、困难时,能够及时觉察到自己的认知,平复自己的情绪,以平静、坦然的心态面对负面事件,从而能够继续从事原来的目标行为。

而倾向于采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在面对挫折时会批评和否定自己,以逃避作为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求助意向较低。

Ciarrochi等人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情绪处理能力水平越低的个体,在经历心理困惑时越不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支持系统寻求帮助。

自怜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表明,自怜在父母心理控制对职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既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心理求助态度,也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怜来间接影响职业心理求助态度。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自怜与父母的心理控制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显著相关,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结果表明,父母的心理控制力及各维度与自怜呈负相关。

即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个体自怜水平越低,越不能正确对待遭遇和挫折,遇到问题会怀疑自我价值甚至自暴自弃。

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与自怜及自怜各维度呈负相关。自怜和各维度可以正向预测职业心理求助态度和各维度。

即自怜程度越高,面对不幸和遭遇时的自责感和羞耻感越低,这样在接受帮助时,会较少考虑外界的判断,求助的态度会更积极。

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自怜的连锁中介

结构方程模型的所有数据都表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自怜在父母心理控制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着连锁中介作用。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自怜作为一种情绪应对策略,可以有效缓冲个体对恐惧、尴尬、挫折等负面事件的反应。Leary还在研究中表明,自怜与较低的负面情绪有关,同情心的水平可以反映一个人应对负面事件的能力。

父母心理控制力高的个体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同时自怜水平低,求助态度消极。研究表明,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方式,情绪调节方式的选择会影响个体在遭遇不幸时对自己的宽容和同情。

自怜可以正向预测心理求助态度和意愿,是心理求助的保护性因素,对心理求助有积极影响。

自怜程度高的大学生会不加批判地接受不幸,在接受帮助时没有强烈的抵触和反抗,而知觉心理控制水平高的个体在处理自身问题时往往采取被动的行动,降低了求助的意愿。

分析家庭因素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提高个体心理素质

这启示我们,在孩子的抚养过程中,要主动放低姿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我们不应该总是以命令和权威的姿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孩子。

这不仅会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模式,遇到问题选择逃避和退缩,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无意夸大事情的严重性,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无助和无用,在情绪困扰时也不会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

如此长时间的压抑和封闭,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有自残和自杀的倾向。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家讲座、团体咨询等方式改变大学生认知情绪的调节模式,提高自怜水平,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及时处理心理困惑。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