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这篇文章的字数是3700+|。估计要10分钟才能看完。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8月22日,一名15岁女孩因抑郁症跳楼。她的父亲试图抓住孩子,结果受伤了。父女双双遇难的消息引发热议。2019年4月19日,被训斥的少年从卢浦大桥跳下,身后跟着一个悲痛欲绝却无力改变任何事情的母亲。更进一步,2018年6月20日,甘肃庆阳一名19

这篇文章的字数是3700+|。估计要10分钟才能看完。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8月22日,一名15岁女孩因抑郁症跳楼。她的父亲试图抓住孩子,结果受伤了。父女双双遇难的消息引发热议。

2019年4月19日,被训斥的少年从卢浦大桥跳下,身后跟着一个悲痛欲绝却无力改变任何事情的母亲。

更进一步,2018年6月20日,甘肃庆阳一名19岁女生因被老师性侵,投诉无门。在多次试图自杀后,她在围观者的欢呼和掌声中跳楼自杀。

……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首位。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4月至7月,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案例就不下10起。

他们用生命提醒我们,青少年自杀问题由来已久。因为很难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类似的事件也会因为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一再发生。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心理咨询师对“自杀危机”这个词并不陌生。为了双方当事人的安全,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学习危机干预的知识。但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在危机情况下独自帮助来访者吗?

当心理咨询师为了保命,打破保密协议,联系来访者家属时,来访者家属不但没有感到担心,反而骂来访者给自己找麻烦。打破保密协议原本是为了保护来访者的生命安全,但会见这样的来访者家属只会增加危机干预的难度。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在处理疑难或自杀案件时,心理咨询师需要利用自身和来访者的支持系统,最大程度地帮助来访者。

比如来访者是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校园心理咨询系统,邀请来访者的老师、院长、室友召开个案讨论会。

讨论对来访者自杀危机的一致应对或处理方法,以及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策略,从而为来访者建立个人安全网络(张远,2018)。

不仅需要心理咨询师了解自杀,尽力帮助来访者度过自杀危机,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心理咨询师。

作为亲人、朋友、同学、同事,要正确认识自杀对于自己和周围人的意义,提前预防。而学校这样的机构更有责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精神卫生法从来都不是精神卫生从业者唯一关心的问题。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想自杀的人早就跳了。”

对青少年自杀行为有很大的误解。人们总以为自己“吵着要自杀”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像小孩子哭着要玩具一样。

说了几次,大人就觉得不用管了。也许这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自杀,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输不起,所以要以关爱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自杀信号”。

就数据而言,中国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15至24岁的妇女是主要群体(Hesketh,Ding & Jenkins,200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Cheng & Jiang,2005),在中国,15-19岁人群的自杀率为十万分之四。无论是数据还是现实,青少年自杀问题都不容忽视。人命能儿戏吗?

简单心理学大学发表了很多关于心理咨询师如何评估和处理自杀危机的文章,心理咨询师了解一下当然很重要。但事实证明,关于自杀危机的科普刻不容缓。

即使你是非专业人士,你可能不需要知道如何干预自杀,但提高你的自杀危机意识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自杀相关的风险和保护因素,有助于你更快地发现周围人潜在的自杀意图,更积极及时地提供支持。

不要等到想自杀的人真的站在楼顶,甚至真的死了,才后悔没有关注,没有发现,没有行动。况且,自杀真的到了那一步,围观群众是想“推”还是想“救”,你也控制不了。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风险因素:增加自杀的可能性

个人特质

1.精神病史

90%以上的年轻自杀者患有或曾经患有至少一种精神疾病,年轻自杀者的发生率也是60%。青少年自杀者中,抑郁症最常见,占49%~64%。特别是在老年男性青少年自杀者中,物质滥用(如酗酒和药物滥用)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Shaffer等人,1996年)。

2.自杀史

过去曾试图自杀的人极有可能再次自杀。如果一个年轻人尝试过自杀,他的风险会增加30倍;如果一名年轻女性曾试图自杀,她的风险将增加三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年轻自杀者曾试图自杀(Groholt等人,1997年)。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3.性取向

部分族群自杀风险较高,LGBT群体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是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自杀风险可增加2-6倍。(布莱克等人,2001年).根据北京同性恋中心的一项调查,46.2%的跨性别者有自杀念头,12.7%有自杀行为。

在不同的性取向不被尊重和接受的环境中,其性取向的社会污名使LGBT人群遭受更多的应激源,进而导致疼痛和情绪障碍,增加LGBT人群患精神疾病的风险(Mustanski & Liu,2013)。

家庭特征

1.家族自杀行为史

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已经自杀,将大大增加自杀的风险(Agerbo et al .,2002)。如果母亲自杀,青少年自杀的风险会增加5倍;当父亲自杀时,风险会增加三倍。

2.父母的精神病史

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和物质滥用,会大大增加青少年自杀的风险。

生活逆境

1、有压力的生活事件

生活压力源如损失(例如,分手和丧亲)、亲子冲突和欺负都与自杀和自杀企图有关(Brent et al .,1993)。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2.虐待

儿童期身体虐待会增加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自杀企图的风险(Johnson等人,2002)。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身体虐待,他可能很难发展建立健康关系所需的社交技能。

童年遭受性侵犯的经历也是增加青少年自杀风险的因素之一(Fergusson等人,1996年)。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保护因素:降低自杀的可能性

1.家庭凝聚力

无论是在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中,家庭凝聚力都是青少年自杀的有力保护因素。家庭凝聚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高度的共同参与、共同利益和情感支持。面对同等程度的抑郁或生活压力,生活在高凝聚力家庭的青少年自杀风险会比生活在低凝聚力家庭的青少年低3.5至5.5倍。(鲁宾斯坦等人,1998年).

2.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青少年与家人、朋友或社区有很强的联系,会减少他们伤害自己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爱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知道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谁寻求帮助和支持。

3.便捷、适宜、优质的精神卫生服务。

无论是心理治疗、个人/团体/家庭咨询还是其他心理健康服务,如果青少年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和认知,相关服务容易获得并值得信赖,就会增强青少年使用心理健康服务的动力,从而降低伤害自己的可能性。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自杀风险警告信号

自杀绝不是突然的逃避。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显得如此“错误”,以至于他们想放弃希望,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些警告迹象。尤其是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如此动荡的时期,往往很难意识到青少年的一些变化是正常行为还是准备自杀的迹象。

需要注意的行为变化:

  • 避免与家人和同龄人互动。

  • 对过去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 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 不注重个人形象

  • 性格上的重大变化

  • 悲伤和绝望

  • 饮食习惯的改变(例如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

  • 睡眠习惯的改变

  • 困倦或缺乏精力

  •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 暴力行为、反叛或逃跑

  • 毒品和酒精的使用

  • 情绪症状(如头痛、疲劳、胃痛)

  • 失去接受表扬或奖励的能力

  • ……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表现出抑郁或沮丧,但一些青少年假装精力过剩来掩盖自己的问题,如果青少年表现出异常的不安或过度活跃,焦虑可能会导致对抗或暴力。不要把这些异常行为误认为是过渡期的正常表现。青少年的每一次异常表现,都是寻求帮助的报警信号。不要让一切都变得“太迟”!

这不是专门为心理咨询师写的自杀危机文章。自杀学的知识值得身边的人学习和了解。我们不想成为压垮自杀者的稻草,但我们每个人都是让自杀者再次回到我们身边的救命稻草。

参考资料:

北京同性恋中心(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状况调查。

《张远你》(2018)。来访者威胁我要自杀,我…

阿格博,e .,诺顿托夫特,m .,,莫滕森,P. B. (2002)。年轻人自杀的家族、精神和社会经济危险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Bmj,325(7355),74。

布莱克、S. M .、莱斯基、r .、雷曼、古德诺、c .、索耶和哈克(2001年)。预防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的性风险行为:学校中对同性恋敏感的HIV教育的益处。美国公共卫生杂志,91(6),940。

Brent,D. A .,Perper,J. A .,Moritz,g .,Baugher,m .,Roth,c .,Balach,l .,和Schweers,J. (1993年)。压力生活事件、精神病理学和青少年自杀: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自杀和威胁生命的行为,23(3),179-187。

弗格森博士,霍伍德,L. J .,,林斯基,麻省理工学院(1996)。儿童期性虐待和青年期精神障碍:II。儿童期性虐待的精神病学结果。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35(10),1365-1374。

grholt,b .,Ekeberg,o。和t .哈尔多森(1997年)。挪威青少年自杀,1990–1992:完成自杀的儿童和青少年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之间的比较。自杀和威胁生命的行为,27(3),250-263。

丁清杰,丁俊杰,詹金斯(2002)。中国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社会精神病学和精神流行病学,37(5),230-235。

强生、科恩、古尔德、卡森、布朗和布鲁克(2002年)。儿童期逆境、人际关系困难以及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的自杀企图风险。普通精神病学档案,59(8),741-749。

穆斯坦斯基,b .,,刘,R. T. (2013年)。一项关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青年自杀未遂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性行为档案,42卷3期,437-448页。

谢弗博士、古尔德博士、费希尔博士、特劳特曼博士、莫罗博士、克莱曼博士和弗洛里博士(1996年)。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的精神病学诊断。普通精神病学档案,53(4),339-348。

、程、秦启义、江桂祥(2005)。全球15-19岁年轻人的自杀率。世界精神病学,4(2),114。

为引导自杀干预疗法提供清晰实用的指导。

自杀干预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你评估和干预危机~

野兽只会在地狱里欢呼,不要让自杀者走到死亡的边缘。

单击直接转到课程页面。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3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