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邻居老李要娶媳妇了,最近刚装修完家。听说老李的装修很不错。我想看一看。一进老李家,我就忍不住笑了:老李家的白墙,崭新的衣柜,刚刚贴过壁纸的电视墙…都是用各种彩笔乱七八糟的画出来的。老李气愤又无奈地笑了:“这些都是他孙子的杰作。越是不

邻居老李要娶媳妇了,最近刚装修完家。听说老李的装修很不错。我想看一看。一进老李家,我就忍不住笑了:老李家的白墙,崭新的衣柜,刚刚贴过壁纸的电视墙…都是用各种彩笔乱七八糟的画出来的。老李气愤又无奈地笑了:“这些都是他孙子的杰作。越是不让他乱画,熊海子越是偷偷乱画。”

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老李的孙子洪亮快四岁了,刚上幼儿园。小家伙平时很老实很正常。他怎么能如此“无知”地违背大人的意愿?老李说:“虽然洪亮以前没有乱涂乱画的问题,但为了保证新房的整洁,我从装修开始就警告洪亮不要乱涂乱画,并给他做了示范。我觉得这孩子没那么叛逆!”

大家应该都有同感。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我们越是命令孩子不要做,他就越是坚决要做。你告诉他不要熬夜,他总是玩到晚上十一二点才想睡觉;你命令他不要弄脏衣服。他总是把头埋在地上玩,弄得全身都是。你叫他吃饭的时候不要玩不要看电视,他却磨蹭了一个小时…

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和反弹效应,起源于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韦海涛·吉纳的一项实验。1987年,韦海涛·吉纳将志愿者分成三组,然后给他们看一部关于白熊的电影,时长约50分钟。看完电影后,他对三组志愿者说,“记住白熊”,“你可能会喜欢白熊”,“不要想白熊”。一年后,他发现那组被告知“不要想那只白熊”的参与者对那段时间的记忆最深。

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同样,失眠的人总是被告知“睡前不要思考”,却无法克制自己的想法。对于悲伤的回忆,我们总是提醒自己赶紧忘记,不要去回忆,但越是这样,越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从心理学上讲,这源于我们大脑的逆反思维,即越是想忘记,就会越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

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我们有些成年人还是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这是因为人的头脑会选择性地记住包含“不”的指令信息背后的关键词。尤其是孩子的大脑还不成熟,还不能完全理解禁忌语的含义,做事时往往会过滤掉“禁止”“不要”等字眼。同时,孩子们往往对禁忌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即使听懂了大人的指示,也总想尝尝“禁果”。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个小时后去拿桌子上的橘子,而不是苹果。这样一来,孩子拿出来的水果80%都会有苹果。这并不是因为孩子故意要和大人作对,而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大脑往往会过滤掉关于负面信息的指令,只留下橘子和苹果两个关键词,而苹果这个词出现在他们脑海中的时间比较晚,再加上他们对“不要”的好奇,所以他们大多选择了苹果。

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1.减少或避免传递给孩子的负面指令,代之以正面指令。在生活和学习中,尽量不要给孩子“不要”、“不要”、“禁止”等负面指示,对于不能做的事情,使用灵活的肯定指示。比如要求孩子“不要践踏草坪”,可以说“草也有生命,人踩了会痛会枯萎”;要求孩子“不要乱涂乱画”可以说:“我的墙壁和家具是最干净的,你保持它们干净有你的功劳!”这样,孩子就不会随意违背大人的意愿,考虑到他们对维持小草生命和墙壁清洁的重要性。

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2.学会使用儿童技能教育法。有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故事:杰克逊的母亲意外发现5岁的杰克逊有焚烧树叶和纸张的危险行为。她越是禁止,杰克逊演奏得越疯狂。无奈之下,她赶紧打电话向消防中心求助。消防中心的消防特使肯开始对杰克逊进行家访,向杰克逊讲解“家庭消防专员”的技能,包括记住火警电话、回答接线员的问题、火灾自救的行动密码、设计逃生方案、关闭电源、定期测试烟雾报警器等。后来杰克逊的父亲也参加了,几个人讨论得很好。杰克逊逐渐变得兴奋和活跃。当他对消防有了更多的了解后,他彻底放弃了玩火。事实上,肯采用儿童技能教育的方法,辅导的过程包括学习技能、命名技能、寻求支持者、举行庆典、传授技能。他通过正面引导而不是强制禁止来帮助孩子解决玩火的问题。针对洪亮的涂鸦行为,如果家长给孩子准备一块白板或者一些画纸,指导孩子学习画画,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在墙上,也许孩子会对绘画产生兴趣,不会在家里涂鸦。
3.适当让孩子感受一下禁酒的后果。当孩子不必承担被禁止行为的后果时,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如果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并受到相应的惩罚,他就会意识到禁止的代价。比如孩子不听劝告,弄脏了,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洗衣服,或者让孩子穿脏衣服去学校承受别人的嘲笑;孩子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那就让他们自己打扫,感受他们的不良行为带来的“麻烦”。相信有了个人感情,孩子自然会约束不当行为。

越禁越叛逆。明白了“白熊效应”,就不会再命令孩子“不要”了。

4.转移你的注意力。研究发现,人们越关注需要禁止的事情,就越难以禁止他们的不当行为。比如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考试。越想睡,就越难入睡。这时候你可以什么都不管,定好闹钟,然后听摇篮曲或者看书,相信自己会不知不觉睡着。如果老李给涂鸦的洪亮找点有趣的事做,比如让他学画画,玩游戏,孩子们也有喜欢做的事,当然不会对涂鸦感到厌烦。

总之,要想培养出一个懂规矩的好孩子,绝对不能简单的禁止或者强行遏制。如果坚持正面说教、正面引导相结合,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转移注意力,孩子就会学会成长。

作者简介:董博宇新,硕士,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常年从事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擅长儿童心理问题的育儿研究和咨询,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密切注意@董博宇信了解更多育儿教育心理学。期待与读者朋友深入交流。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