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感觉异常是门诊和急诊常见的主诉,但并不都是器质性的。本文介绍了心因性感觉丧失的一些特征。转换障碍(functionalneurologicalsymptomdisorder,DSM-V,2013)是指暂时性的精神、自主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类似于神经系统疾病,但它是由无意识的

感觉异常是门诊和急诊常见的主诉,但并不都是器质性的。本文介绍了心因性感觉丧失的一些特征。

转换障碍(functional neurological symptom disorder,DSM-V,2013)是指暂时性的精神、自主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类似于神经系统疾病,但它是由无意识的影响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神经解剖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功能障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13)。

心因性感觉丧失通常符合患者对身体的心理意象,但不符合周围神经、神经根或中枢通路的解剖模型。

在心因性感觉障碍中,虽然麻木区和正常区的界限位置通常是明确的,但也可能因时而变。

然而,偶尔器质性疼痛也可能涉及或辐射超出解剖分布。

心理因素:通常包括下颌角,可能止于发际线(下图A);

有机的:排除下颌角,下颌角的感觉神经支配来自第二颈神经(C2)(下图B)。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在心因性肢体麻木中,感觉丧失通常包括手或脚,并延伸至近端,突然终止于沿肢体轴向的横线上(仿佛是精神截肢)。当麻木改善时,边界沿着肢体向远端移动,呈现连续的水平横截面,直到消失。

上肢心因性感觉丧失;通常在腕部、肘部或肩部横向结束;横线经常穿过手腕或肘部。在整个手臂的癔病性麻木中,感觉丧失往往在肩关节处突然结束,因此符合患者对手臂的心理意象(下图C)。

器官感觉丧失:当局限于上肢某一区域时,遵循解剖分布,或沿皮段分布(下图D1为C6皮段分布区),或沿周围神经分布(下图D2为尺神经感觉分布区)。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心理因素:它通常终止于关节、臀背沟或腹侧腹股沟(下图E),或终止于任何较低水平的外侧;

有机的:当限制在下肢的某个区域时,它遵循解剖分布,或者沿着皮肤段(F1表示L5皮肤段),或者沿着外周神经(F2表示股外侧皮神经)。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心理因素:所有感觉模式的近端边界突然终止于关节线或皮肤裂纹处(下图A);

有机的:近端的界限通常是逐渐消失的,不同感觉模式的界限是不一样的(下图B)。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答:心因性;乙:有机的

心理因素:所有感觉模式的感觉丧失通常在中线处突然结束,并可能向上延伸至全身和头部,就像半个身体的心理图像一样。有些患者不仅失去了半个身体的所有身体感觉,还失去了患体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这在解剖学上显然是不可能的。

心因性偏瘫患者,如音叉放在胸骨或额头上,刚好达到中线时,报告完全没有振动。事实上,振动通过骨骼传播一定距离,其感知不会突然止于中线。

有机的:如上所述,感觉丧失可能在中线逐渐消失,尤其是振动感。但部分器质性部分感觉丧失的患者(如部分丘脑或顶叶病变患者)也可能表现为边界清晰。因此,这种观察并不是心因性疾病所独有的。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偏瘫中枢性和器质性感觉丧失界限的某些差异

1.皮肤的局部神经支配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皮肤的分段神经支配,前视图,后视图

下来后更好理解。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2.周围神经的皮肤神经支配

心因性感觉障碍的体格检查

周围神经的皮肤神经支配

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一点,补充几个小技巧:

1.正常运动功能:

感觉完全丧失,必然导致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感觉共济失调。

如果患者对所有的感觉模式都是精神麻木,而不是麻木加麻痹,那么患者就可能完全正常地使用患部,这在没有本体感觉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这一事实,结合牵张反射的保留和张力减退、肌肉萎缩、共济失调的缺乏,证明患者不会出现器质性麻木。

在睡眠期间,病人会抽回他们被认为麻木的肢体以避免疼痛。

2.节奏反应:

从感觉良好的区域开始,当检查者施加刺激时,让患者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说“是”或“否”,从而得到患者的反应。

然后,出乎意料的,节奏被打乱,检查中增加了一个非感觉区。如果每次检查者不小心碰到非感觉区,患者都说没有,那么某种程度上,患者已经感受到了刺激。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持患者的注意力,检查者会避免器质性感觉丧失的患者出现这样的节律。

3.完全相反的反应模式:

针对位置知觉测试,心因性患者可能会给出完全相反的答案,比如每次都说向上。

病人每次都给出完全相反的答案,这意味着位置感必须完好无损。即使完全没有位置感,患者也应该有大约一半的机会猜出正确答案。


[1](美)何塞·比勒主编;由李晓光翻译。德迈尔神经学检查(第7版)[M]。科学出版社,2020年。

[2](德)贝尔,(德)弗罗彻,(德)库克尔;LZH,许妮妮译。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海洋出版社,2006。

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或参考书,仅供交流学习。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和应用。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5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