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处理亲子抚养的咨询案件的时候,或者在法院做婚恋咨询的时候,也就是在法院做离婚前的心理咨询工作,家庭教育工作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必然的内容叫做亲情。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怎么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案的目的是什么?到最后,这个问题就跨不过去了,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家庭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问题的解决和影响。所以,我们把家庭关系作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处理亲子抚养的咨询案件的时候,或者在法院做婚恋咨询的时候,也就是在法院做离婚前的心理咨询工作,家庭教育工作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必然的内容叫做亲情。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怎么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案的目的是什么?到最后,这个问题就跨不过去了,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家庭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问题的解决和影响。所以,我们把家庭关系作为育儿的一个解决方案。婚姻家庭是这一相关问题不可避免的考察因素。然后我们根据实际案例经验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一些内容。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我们是如何看待家族遗传的。就说我们的出身家庭会如何影响我们。第二个,我们来说一下这种亲子和夫妻关系的互动。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因素?第三个呢?我们需要谈谈。这个从心理咨询到家庭教育的转变过程。这是我在这方面的亲身经历。你有什么经验?为什么,从心理咨询到家庭教育。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第一部分:心理学视角下的家族传承。

也就是说,在血统的家族中,我们通常活20到30年。也就是我们自己结婚的时候,或者有了孩子抚养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已经在家里了。我待了20到30年,甚至更久。这么长的时间肯定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思想。水都留痕了,何况是活了二三十年的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和家人形成一些互动关系。这些幸福的关系呢?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从一个实验开始。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我们做了一个心理实验。然后是三只猴子,猴子一,猴子二,猴子三,然后分别饿一天。第二,我被关在一个房间里。在这个房间里,如图所示,中间有一个放着香蕉的凳子和一个淋浴喷头。然后他们看到了香蕉。我想吃香蕉。众所周知,这只猴子喜欢香蕉。此外,他很饿。于是,我和合作者商量一起弄香蕉,但是这里有一个机关。这是他们触摸香蕉或被油炸的时刻。喷嘴会喷出温度接近100度的蒸汽和热水。不管他们怎么躲,比如躲在凳子下面,或者躲在任何地方,都会被烧死。然后就会被烫伤尖叫。这种经历重复几次后,猴子渐渐明白香蕉是不能吃的。如果你吃了它,如果你吃了它,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最后,我觉得香蕉很难吃, 当我们吃它们的时候,会有100度的蒸汽将我们灼伤。所以他们三个都饿着肚子在这里等饲养员,所以至少,这里是安全的,饲养员给的食物是可靠的。不会造成,这个烫伤的事情。这时,我们开始了实验过程。

我们把猴子二带走,然后把猴子四放在这个房间里。猴四和猴一、猴三实力相当。然后他们都饿了,这个时候看到香蕉。猴子四想吃香蕉。猴子一和猴子三非常紧张,因为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猴子四不知道,所以他们冲过去告诉猴子四不要吃香蕉。但是猴子四号有本能。我饿了,所以我要去做爱。这时,阿三很生气。你说的时候不听。你一直打他屁股,开始打他。做了几次,猴子明白了,每次想吃香蕉都会被打。这是这所房子的传统。所以,所以,他明白吃香蕉会挨打,香蕉很可怕。让我们停止吃它们,等饲养员来。

这个时候我们把猴五带进来,把猴三带出去。猴子五也想吃香蕉。猴一猴四这次连讨论都不讨论了。因为我知道商量和劝说都没用,冲过去开始打也没用,就是都是自发自动的,我想都没想就直接打了他。二人组。二人组。被打了几次之后,我也重复了这个过程。每次拿香煎的时候都打两下,每次都打两下,很快。被打了几次的猴子明白,香蕉很可怕,不能吃。我们的传统是不吃香蕉。等待饲养员。这个时候,我们一脱猴,就把猴六带进来。

这时候猴四猴五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家里不能吃香蕉。但是谁敢吃香蕉打谁的传统流传下来了,因为打了四个孩子,也打了五个孩子,所以我们四个五个孩子就联合起来再打六个,哆!二人组。又开始打六号了。做了几次,这个猴六很清楚,这个香蕉很难吃,我不能吃。这种情况下,只要猴子实力相当。这个系统就是家族系统,或者说房子系统,我们一个个放进去多少只猴子。会有一个结果,香蕉很难吃,我们不吃。然后最后我把一群猴子放在那里,大家都在等着饲养员。饿的时候连这个香蕉都不要吃。那么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家族传统,或者说是猴子家族的传统,每一只新出生的猴子都不会吃香蕉。

现在你应该有所了解了,也就是说,猴子和香蕉的传统就像是我们起源家族中的某种东西,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是这么做。比如什么?刚出生的猴子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吃香蕉。但是,我们就是不吃,我们还是吃饲养员给我们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后来,谁敢上去就挨打。然后大家都跟着,我们就不说为什么冲过去打他了,跟我们家很像。自觉不自觉的会有一些传承和影响。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我们来看看这个家庭结构。这是一个真实案例。a是女生,是访客,和女儿关系特别不好。就是A和X关系特别不好,老公是b,然后有个弟弟A,然后妈妈是M,爸爸是f。

A女士的女儿X上六年级。但是她早熟,说明她和妈妈关系不好。然后母亲经常打她,就是忍不住打孩子,就是这位女士A经常打X,打女儿。然后我打了她之后有点后悔,但是我觉得我应该照顾她。这个女儿逐渐早熟,父亲在家庭中被边缘化。这位A女士很难受,所以她发泄完情绪后,一直觉得我不应该再这样对待女儿,女儿也很讨厌她。亲爱的爸爸在家不当家。所以,如果我们的女儿本能地说话,她就会早熟,经历压力的孩子也会早熟。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发现即使是Am和A,和她妈妈的关系也特别不好。她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被妈妈打时,她和妈妈歇斯底里,他们沉默了很久。她亲了亲爸爸,但是爸爸在家里不是特别管事。她有一个弟弟,她妈妈很疼爱弟弟。她认为她妈妈更喜欢男孩而不是女孩。但是,A女士对生女儿并不放心,反而觉得太省心。女儿太烦我了,还是男孩好。男孩的话是唯一能省下心思和力气的。

有时候A遇到不听话的女儿,属于那种突然火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然后就去打女孩,也不知道为什么。挨打后,她打自己或者骂自己,说明她感觉好多了。然后她想了想,因为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她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做,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往前挖掘,挖掘他的家族继承结构。然后我发现她和她妈妈是这样的,你看。A女士讨厌妈妈,母女关系不好,然后亲爸爸,然后爸爸在家不当家,但是会听妈妈的。所以她认为妈妈重男轻女。然后A女士和女儿互相殴打,女儿早熟。女儿也吻了她的丈夫。然后她不亲自己, 她责怪她。就是不是骂就是打,然后我觉得养女儿真的很麻烦。最好有个儿子。事实上,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流传下来。也就是说,她不仅有重男轻女的想法,还讨厌这个女儿。她和母亲这样的关系也一直流传下来。而且这种老公的边缘化也是一直传承下来的,也就是在无意识中。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但是继承度还是比较高的。原籍家庭,即丈夫的家的影响在这里并不明显。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猴子的家族遗传实验。说到这个实际案例,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经历过这些事情,所以她是无意识的,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她和女儿相处这么难。但是,她把这个过程传承了下来。那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出身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吧。这个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理方面,一个是心理方面。生理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他更多的是一种生物表征,即孩子长得像谁?我们常说的长得像谁?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性的,不容易看出来。

明显的:肤色、外貌、身高、一些先天性疾病等。

难见:智力、气质、精神混乱、弹跳力等。

我们能看到的生理遗传,比如肤色、长相、身高等等,包括一些疾病。那要看他找不到什么,比如智力,气质类型。精神混乱,包括弹跳,都是我自己的经历。

也就是说,在初中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跳得很好,也没有相关的经验。不知道在家跳是不是遗传。然后,大家都在摸篮板,也就是学生在摸篮板,上体育课。然后我说,小光,也摸摸它。你能摸到这块板吗?我原地直跳,双手抓住篮筐。然后下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我也很惊讶我自己跳得这么高。然后回到家,我得瑟的跟家里人说。后来我才知道,我爷爷当年也能灌篮。弹跳很好,一米八都能扣篮,然后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也能扣篮。这意味着它很容易。所以不是做什么的问题。不一定很高,但是弹跳力很好,所以这个不太好看,这是后来的人生经历。我知道这是我们家的遗传。

心理遗传:

自觉:家风、家训、重男轻女等。

无意识:思维模式、人际关系等。

其实有些也是自觉的,比如我们已经形成的家风家训。说起山西的常家庄园,这就类似于乔家大院做得比乔家大院好的北派。最大的儒商,那么他们的家风家训就叫,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学习好的孩子下海经商。等等,比如说重男轻女,在刚才那种情况下,其实很容易发现,这个不难。但是有些是无意识的,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它正在影响我们。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你会选择什么?

牛和谁配对比较合适?

A.草,b .鸡

老师跟谁结对比较合适?

A.作业b博士

有同学讲的是,看你怎么分了。然后就像第一只牛吃草,所以我们倾向于选A,对吧?B呢?牛和鸡都是动物,草是植物。所以让我们这样想。我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在中日韩都做过,在欧美也做过。发现中日韩倾向于选择A,大部分人选择A,那么在欧美,大部分人选择B,是泛思维,我们是系统思维。

老师和博士一起做作业,老师留作业,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信仰,所以这是一个制度。如果教师和医生都是职业,作业只是任务,那么也可以这样划分。那么选a选b其实是我们心底的一种思维。这是受我们文化的影响,也就是东西方文化不一样。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就是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我倾向于选择这个,但是它在影响我们的行为。

一样的。然后我们在一个家庭,我们的原生家庭生活了二三十年。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比如我小的时候,我发现别人对我无条件的满意,比如我的妈妈,爸爸,奶奶,爷爷。我很自恋。我想你们都应该满足我。不满足我的才是恶人。所以我长大出了社会,别人不让我做一件事,我就特别生气,会责怪他们。说你们都是坏人,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么我们也能理解一些人不合理的地方。其实这是一种互动模式。

一样的。好吧,如果他是个孩子,他发现不可能哭,但我只是想取悦我的母亲或奶奶。妈妈很漂亮,奶奶很厉害等等。他们满足了我的需求,我知道。原来如此。那我只需要取悦。然后在工作中,请领导、朋友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我觉得你应该满足我。你不满足我的时候,是我不够讨人喜欢吗?我还在做一些工作。

总结: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有遗留影响。

第一部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也就是家庭成员和家人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会影响我们对自己关系的处理。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呢?我们的自我价值感高吗?这些都会有影响,这些影响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可能会有一定的传承。也许你有自己的想法,我再也不会这样了。然后我想纠正他。我想更确切地像我丈夫的家,我的原生家庭。或者说,我想和我老婆的出身家庭一模一样。那么也有可能是我们不自觉的重演了上一代。所以我们的家庭互动模式就变成了从老公或者这个爱人的原籍家庭复制过来的互动模式。只有不到10%的夫妇创造了自己的互动模式。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现在进入第二部分,就是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亲子、夫妻关系的互动模式。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下面分享一个关于夫妻关系的案例。这个案子有些隐蔽。那我们来看图吧。

A女士是家中独生女,母亲Am在家强势,所以父亲F是工薪家庭,但母亲和父亲都是双职工。她是独生女,比较娇生惯养。那么如果她老公是B先生,她妈妈是全职,BM是全职太太。然后爸爸在外面挣钱,所以每天上班,所以BF的爸爸,在家管的少。然后还有两个姐姐,和他相差将近两岁,我们就当她两岁了。然后他在家里更是娇生惯养,受宠若惊。所以,我也挺任性,挺舒服的。

这样的两个人见面后,价值观相同,生活方式相似,在家里也比较受宠。然后都是满满的安全感,爱情火花突然碰撞。然后这两个人结婚。他们结婚后,他们的丈夫有了一个女儿。生了女儿,A女士想快点出去工作,但是B先生包括他的岳母BM都说女人要照看孩子,同时要再生一个,生个男孩。然后还有二胎,准确的说是相差一岁半,也就是说。女孩不到半岁断奶就怀孕了。然后我生了这个孩子。如果我生了孩子,那就是既是孩子又是孩子。

家庭的核心矛盾是A女士想出去工作。但是B先生和他的家人都反对她出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出门,因为她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如果婆婆一说出去工作就说出去工作,那不是你做女人的责任,照顾好孩子才是女人的天职。那你每天出去工作能干什么?而且她老公出去工作很辛苦,也养家糊口。但是回到家我什么都不做,然后有时候婆婆来做家务。然后孩子也不管有没有事,只是陪孩子玩。然后,如果A女士没有做好相关工作,就会受到批评。在这个过程中,A女士情绪低落,想要工作。她想出去。但我觉得作为妻子,我应该考虑这个家庭的感受。与此同时, 婆婆的说法是照顾孩子,女人的天职似乎也有道理。所以,老公,这种不做家务的习惯是养成的,她基本上从结婚前就明白了。但没想到结婚后会这么严重。这种大男子主义,所以她抑郁等等。因为一些原因,我来咨询。A女士真正想要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家政,就是家政。但是这个婆婆总是来阻止她,她要操持家务。这两个人之间也有矛盾,当然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是很常见的事情。

说到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所以首先要看夫妻的底层信仰。那么淑女是妻的信念是什么呢?我父母都是员工,都出去工作了。那我也该出去工作了。那我就能有个孩子了。为什么要生二胎?但是生下来。然后家里我妈说了算,我也想说了算。但是我遇到的婆婆好像管这个家,老公也不支持我。男方在这里长大,母亲是全职太太。所以他认为女性全职照顾孩子是对的。他有两个姐姐,都很宠自己,所以他其实不做家务。包括我妈,即使结婚后也经常帮他。虽然他压力小,不愿意做家务,但我就是这样长大的。然后爸爸努力工作, 所以他养家糊口。然后他也努力出去打工。他在这方面很负责。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A女士和B先生的矛盾在哪里。也就是说,第一,我想出去工作,你不让我出去,让我带孩子。第二,我觉得照顾宝宝是两个人的事。结果你觉得这是我女人该做的。然后,第三,我想到了管理家庭。结果婆婆说了算,我很郁闷。

在这个过程中,他批评自己的丈夫是马宝男,但实际上,她的丈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马宝男。然后就是独立人格。在这个家庭里,其实很难养成独立的人格。但是这位B先生发展了。我们说犯罪率最高的属于这种家庭结构,也就是两三个姐妹。一个男生,那么这种男生通常自恋程度很高。特别自恋,觉得自己能行。然后我出去之后什么都不会做,因为被惯坏了的什么都不想做。我觉得别人都欠我的。同时他不能忍受不公正,所以他的犯罪率比较高,但是这个人还是发展的很好。也就是说这个导师很优秀,所以这还是导致了一个结构性的矛盾。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A女士是一个在和这个婆家的整个家庭结构做斗争的人。这种家庭结构就像猴子不吃香蕉。所以她进去之后女人就不工作了。所以她觉得自己适应不了。她家不是这样的。进去之后,要在这里生孩子,必须生男孩,重男轻女。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她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有个女儿就够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用别人的方式生了两个孩子。生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这样婆婆就会认为你完成任务了,可以不生了,不然估计你要生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知道她是在一个人对抗整个家族体系结构。所以她没有力量和自己抗争,很纠结。她和丈夫的互动越来越多, 喜欢别人互动的方式。

婆家的互动模式是女方在家养孩子,然后父亲出去打工挣钱,所以之前估计是婆婆说了算,媳妇说了算。所以在他们家这边,现在也是她有意远离这个婆婆,或者搬走,或者忍着,所以她的信仰越来越像婆家。我们已经说过了,你们两个的互动是夫妻间的互动,越来越像是谁家和谁家出身互动负责的互动。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她的丈夫是负责人。可能不是做错事的人,但是还有其他的情况,这里就不分享了,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责任人。女人越来越像女人在家里的互动方式怎么办?那么我们认为,这里面的主要责任人就是这个老婆。

总结:1。夫妻互动风格更像谁的出身家庭,谁就是负责人;2.谁负责处理原籍家庭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对关系的互动方式做一个总结。也就是说,他们互动的方式更像是谁的原生家庭说了算。如果是原生,说明两人都有独立人格问题,所以不一定是他们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在他们的价值观层面,或者说在其他方面,我们要去挖掘和分析。当然,如果两个人在相处中非常独立,出身家庭总是会来影响他们。那就没办法通向这个家了。比如我婆婆没事就过来指挥。或者婆婆没事就过来出点主意,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情况下,跨越边界的东西。谁负责处理出身家庭问题,谁主要负责处理跨出身家庭问题,通常会导致更大的矛盾。然后, 例如,如果丈夫不处理好家庭血缘关系,那么婆媳双方可能会互相指责和憎恨。

如果是丈夫处理丈母娘,那就没办法了。他只是觉得这养了一只白眼狼。所以同样的,如果公公婆婆在这里找麻烦,妻子不处理,丈夫也会有这种奇怪的怨恨,甚至觉得不可理喻。然后,甚至有些家庭已经越界,劝女儿放开手脚,准备离婚。然后,其实妻子在过程中要处理好这段关系,只能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我无能为力。我承认,但我无能为力。还是我女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家庭出身,谁负责主要的处理。另一个负责这个。只是配合,然后主处理器会出面配合你,然后最后一起处理问题, 这样夫妻关系才会排在第一位。前提是你选择的爱人可靠。我们婚前不是有九分要见这个恋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让这个恋人可靠,夫妻关系还可以。如果你找到一个妈妈或公主,然后你把它放在第一位,那就太痛苦了。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解读

亲子关系,来分享一个案例。如图所示。那个主角,那就是X,因为那个高三复读的男生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不会拒绝吃药。做这个咨询。然后他们家是这样的,他妈妈A女士,他爸爸b先生,三个人在家陪他,各有一套房子。除了学习,他妈妈想和他说一会儿话,两个人都不发一语。他的父亲呢?我们不知道他的家庭出身,但我们更了解他的母亲。

他妈妈有两个哥哥,哥哥和弟弟,也就是X的两个叔叔。然后是他的哥哥,单身离异,然后是他的哥哥,和他奶奶离异,是X的奶奶和他妈妈的妈妈。然后我就断绝了母子关系,再婚了,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妈家,就是没人管谁,其实名存实亡。然后他奶奶和爷爷已经分开很多年没有交流了。

x来这里咨询的时候状态不好。然后他有胃溃疡,他也处于抑郁状态。但是经过沟通,我好了一点,愿意沟通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然后信任咨询和拜访的关系。然后临走的时候说了一点,就说老师,我觉得你能治好我。但是我们不能有下一次了。我妈妈不让我去。我说,为什么?他说她不会同意你的治疗方案。然后我说以我的职业道德我不会告诉你妈。这是我们的治疗方案,除非你同意。他说,我会的,我受不了我妈的质问,我妈肯定会否决你的方案。要知道,我妈就是那种人。

有两种情况。比如我考上了清华北大,第二天就跳楼了,上的是普通学校。所以幸福的生活,我妈一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我说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你的无力感和绝望感从何而来?然后,还是说你不认识她。我认识她。如果我去年被录取了,她不会让我走,还让我复读。如果我不是独生女,我早就走了。然后我就很警觉,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的“离开”“离开”这两个字,一定是他解释的。我说,你能解释一下你说的离开是什么意思吗?这个X,这个男生的,在这里三分钟一句话不说。

我从来不打扰他,他第一次抬起头来看我。告诉我,那就是永远离开,你知道的。然后我问他,我说我很感激你的信任。那么,你有这个想法多久了?他说已经快一年半了。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孩子已经有了这个,这是结束他生命的想法。然后他走了不到三个小时,我就收到了他妈妈的消息,说我的孩子很懦弱,用抑郁症做壳,不学习了。你要告诉他,他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有前途,他要努力奋斗,而不是那么懦弱之类的。我和她沟通更多的不是出于职业道德。

我只是来告诉她,我作为医生开了药,你不让我开药吃药。治疗结果我不负责,她说她不负责。那我们就不再交流了。其实我很郁闷,就是这件事。本来是可以治好孩子的,但是因为他的家庭结构。因为我们实际的职业道德是无法强制咨询的。是死者留下的东西。如果是强行咨询,咨询师Bezo是要负责一些事情的,所以呢?职业道德不允许你这么做,否则你会被永远开除出心理学。

我们来看看这个结构。当然是片面的信息,也就是没有他父亲的信息,只是从他母亲这边。他奶奶应该是个影响,也就是说他奶奶和这个爷爷已经分开很多年了,没有任何交流。他的母亲和丈夫也是他的父亲,已经分居多年。你看他的两个叔叔,也离婚了,但只有一个在断绝父母子女关系后再婚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母体应该在这里,就是Am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应该是一个传递。而他的母亲A女士也不想回家。回到家,她觉得特别难受。现在她儿子和A女士的关系也很像。

我们知道这位母亲的行为是在处理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我就不会焦虑。我觉得我有价值感。所以她要处理好自己的价值感,不单纯看孩子的状态。她很沮丧,还得了胃溃疡。她还说自己弱弱的。她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案例实际上启发了我很多。也就是说如果他妈妈能懂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或者家庭教育知识。她不会强迫她的孩子。它也可以治愈她自己的一个伤口,但她没有这样做。我估计孩子未来堪忧,真的堪忧,一年半。而且已经达到了中度,所以达到重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其实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吗? 你自己呢?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获得这些生存和发展。基本功和思路,至于学习成绩,至于一切,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关系因为学习成绩而受损。因为,这个词一直在不断的要求自己,损害了这一切,其实。更重要的是恢复。如果一定要在这里介入,恢复亲子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子关系大于学习成绩。

总结:亲子关系对父母和孩子的影响很大。良性的家庭秩序是:亲子关系质量>其他琐事(包括学习)。

如果我做一个总结的话,我其实把这个当成亲子关系,对父母和孩子的影响都很大。良性家庭的运作。通常顺序是亲子关系质量大于学习成绩。正是在这里,孩子的抑郁症其实很明显。原因在于亲子关系,母亲是一个无法干预的人。也就是说,我一开始满足不了我妈,后来我妈就用各种方式折磨我。对我的各种要求,让我开始变得敏感。后来我妈问我,我就开始焦虑的做事情,搞得我胃溃疡。你这么折磨我还反抗。我和我妈吵架了,生气了。结果我妈当众狠狠打了我一顿。毫不留情,在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面前,然后,我胆怯了,沮丧了。所以, 这个出发点就在于和他母亲的这种关系。所以我-我们谈论这个结构系统,它真的很难改变。

<img src="data:image/svg+xml;utf8,”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a5a362713979b692793ffe0393f577e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3.zhimg.com/v2-da5a362713979b692793ffe0393f577e_b.jpg”>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其实就是一个人在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逐渐塑造自己的状态。这是后天塑料。孩子各个阶段都要处理问题,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解决这些矛盾的相关知识,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比如从零岁到一岁半,那时候自制力还没有培养出来。当时是为了建立安全感。很多。我必须定期哺乳。我该怎么办?我不能就这么抱着宝宝,不然怎么办?他长大了怎么办?他还需要你吗?你还能那样抱着他让我们这个时候没有安全感吗?之后,在两三岁的时候,他建立自己独立的自我意识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有这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在他四到六岁的时候, 他没有建立他的个性,也没有建立他的社交生活或运动。刚学了一堆单词,小学一年级还能补。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时候就背不动了,尤其是三年级。我要来这里咨询,三年级的咨询量占小学生最多。然后,如果初三不好好学习。高一高二不培养习惯,高三不努力学习。然后你得参与到四五年级。其实四五年级就可以轻松考上初中了。另外,我们面对的是青春期。对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它的主要矛盾。我们没有做好这个人的内在自我。然后我们要求他不断学习知识,不利于他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说,这种关系对完成这部作品起着绝对有影响力的作用。

在夫妻交往中,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来自自己出身家庭的影响,但是他是独立的,比如上大学谋生。之后的一些知识,这些东西和另一个人走到了一起,我们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然后,然后,最后,确立爱情到婚姻,从婚姻到家庭,你看到了吗?我们在这里列举的时候,是把爱情、婚姻、家庭分开列举吗?另一个是不是认为有爱就有婚姻?难。你以为有了婚姻,就有了家庭吗?难,因为你有家庭,你能努力吗?也很难。

好难啊,怎么办?为了轻松处理这些问题,或者说,我可以不那么焦虑地处理它们。我想这就是我们从心理学转到家庭教育的原因。

<img src="data:image/svg+xml;utf8,”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a29f741b655dd8a41b803650eb8982c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1.zhimg.com/v2-ba29f741b655dd8a41b803650eb8982c_b.jpg”>

现在进入第三部分是从心理咨询到家庭教育。

所以我想转型做家教。其实就是源于这个原因,也就是说第一次咨询的案例很多,这个已经很远了。然后在一段时间咨询案例的过程中,发现有激增的现象。七楼,我们内部统计,内部数据是73%。其实都和婚姻家庭和亲子教育有关。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这段关系,累啊,主要任务就是处理各种事情。然后在法庭上的经历和现实生活中的调查都促成了这个想法,就是预防大于治疗。

刚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掌握一些他奶奶级别的知识,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婚姻悲剧了,比如他舅舅和两个舅舅。还有他妈的婚姻悲剧,如果当初我们和他妈一起努力,就不会有这个孩子,如果考上了大学,就要上清华北大。证明自我价值的过程那么,孩子就不会抑郁了。如果他知道了呢?如果这个道理还懂的话,它可以,开辟一些自己的,恢复自己的状态。敢于反抗,不仅仅是依恋,让妈妈给自己的建设一个外在的依恋,他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也不会想到离开。

<img src="data:image/svg+xml;utf8,”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4a3ef5da8633d70484fb1ec9c498edf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4.zhimg.com/v2-44a3ef5da8633d70484fb1ec9c498edf_b.jpg”>

因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处理这样的问题。经过一番加工,我做了一个总结。我在这里借鉴了医学逻辑和医学体系,有一本书叫《清单革命》。然后一个医生把这个逻辑写的很好,我就按照这个逻辑整理了一下。然后就是家庭教育和这个问题的关系,就是我们的心理咨询。又是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么频繁?那为什么即使是清官,大家也很难断家务事?这是一个总结。让我们看一看。

<img src="data:image/svg+xml;utf8,”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0b834eb568e38a631ec7ef8739ac1a4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1.zhimg.com/v2-b0b834eb568e38a631ec7ef8739ac1a4_b.jpg”>

总的来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越来越多的三种问题,都是简单的问题。然后就像做饭一样,比如。这正是你所需要的。这是一种具体的方式。比如你给我一个菜谱,那我呢?第一次是咸的,第二次是焦的,第三次是我煮的。所以我们往往把这种亲子育儿和婚姻问题当成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告诉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然后呢,你告诉我的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怎么办?然后,好像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给我一个灵丹妙药,我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江湖骗子经常这样。所以他们会告诉我,只要爱自己的孩子,就可以创造奇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大家都知道,只要爱自己的孩子,会发生什么。这种因果逻辑。实际上, 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他只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是把这种亲子育儿和婚恋家庭当成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卫星发射等复杂问题,就属于复杂问题,我是总工程师。我一个人做不到。我觉得刚才是我一个人做的,所以我是万能的。所以我能做这件事,我能产生绝对的影响。但其实问题再复杂,我也不可能单独推出微信。作为总公司,只有一个人做决策,不是你管卫星。你负责轨道计算,材料,发动机,燃料等等,然后整体方案完成。良好的沟通将导致成功的发射。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思考。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钱和育儿教育的问题,或者婚姻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当的沟通。比如我们要……等等,当然这个说法是对的,他能解决一半以上的问题,一半以上的问题。你在这里的沟通真的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找到它。家庭教育的一个问题呢?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了。就是真实案例那么多,离婚率飙升。那么孩子在哪里,和父母的各种矛盾在哪里?后来我们总结到第三个层次。

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我们不能自视甚高,也就是说你不能自己决定。不仅不能一个人做,更不能一个人决定。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就像创业一样。那你再热情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是当年的状元校长。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会怎么样。顶尖学霸it界的顶尖学霸。毕业后都去了雅虎中国,所以,不,都没有好好学习。结果阿里巴巴最后买下了雅虎中国。那么,那几年主管学习不好,那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呢?它们是什么?它已经成为。这个码农是谁干的,所以你应该清楚。光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是你能决定的。他的系统也在决定。

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阶段就是哭。孩子哭了一年,是因为拉他尿尿。然后他饿了,他冷了,他想要一个拥抱。我2-4岁的时候就哭了。可能是在幼儿园摔了一跤。然后,我输了什么比赛?那我呢?我很难过我的愿望没有实现。六岁哭可能要你买玩具。结果,你再哭,我就不带你去操场了。他说,我不哭,我不哭,我们去操场吧。他是影响你的一种手段。青春期的孩子哭了,是自己的价值感受损,关系受到挫折,需要发泄情绪。大人哭是因为感动了自己,或者别人感动了你,或者。你的自我支持系统已经崩溃了。

只有一个人在哭。有几种情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那么怎么才能有统一的方法呢?因此,它是教育中的一个动态问题。同样的家庭婚姻呢?你以为我娶了这个老婆还是我嫁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就这样?现在他是了。十年后,会不一样,一样。想一想,十年前你的想法和现在一样吗?认知能力是一样的吗?人生的体验是一样的吗?其实不一样。就像一艘船。然后这个船,我叫它小明,这个小明船一直在换木板。然后几个月后,你再见到他的时候,他还是叫小明,只是他的整个床板换了一次,他已经不是这个人了。他变了。所以我们在处理婚姻问题,家庭问题,亲子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动态的看问题。

我处理这个问题的建议就像在高速上开夜车,比如从这里到北京。所以从我们的目的地。我看不到整个高速公路,就像我生来就是医生一样,不一定。你不知道怎么训练他。也许他是艺术家,也许他是企业家,不一定是医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什么呢?一步一步的训练,一步一步的训练,仿佛我在高速上开了夜灯。你走了800米吗?看接下来的800米。走800米,看下一个800米。一步步往前走。所以我们分阶段对案例经历做了系统的分析,然后把我的问题包含进去。经过分析,我们总结了一下。

<img src="data:image/svg+xml;utf8,”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60ab126e1b7b2ef22350d26211634ee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3.zhimg.com/v2-260ab126e1b7b2ef22350d26211634ee_b.jpg”>

结论是,其实任何一个家庭,比如吵架。或者说,孩子呢?今天,让我们揍他一顿。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征兆,就像症状一样。我们发烧了。他不听我的。那我呢?我和他发生了争执。这是发烧的表现,很正常。那比如说,一个人的一生,有一场好的洪水。然后我把一块木头包在里面,活了下来。我说我会一直拿着这块木头。我觉得他是我的安全感,我知道我应该放下,但是我放不下。就像发烧一样。我发烧了。我知道应该减,但是又会烧。我们需要处理炎症。炎症是可以治疗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我们这种人一直在处理这个问题,特别被动。如果更好,那就是去健身房。你只需要坚持锻炼。是不是不太容易生病,所以积极生活的成本就少了。

所以总结两点,也就是说,家庭既可以帮助一个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一个人的发展。那么在婚姻中,我们可以让一个人相处得很愉快,她的生活状态很好,可以做出成绩,拖他后腿,一事无成,等等,在育儿教育中。家庭可以让一个孩子取得很大的进步,而进步也让他患上了抑郁症。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相关知识的阻力作为动力。预防大于治疗,所以有句话,我觉得在今年的新年致辞中说的特别好。你觉得教育的代价太高,那就试试无知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意这些事情。

这也是我们从心理咨询转向家庭教育的一个目的,也就是说咨询室是治疗疾病的。教育呢?意思是健身。所以我们希望在这里多做工作,和大家一起进步。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2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