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本质: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偏见看待人?

东野圭吾在小说信中说,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偏见和歧视的世界里。这句话让人觉得很挫败,但我们无力反驳,因为这是事实。《偏见的本质》一书再次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偏见,很多人会想到简·奥斯汀著名的《傲慢与偏见》。偏见太普遍了,有时候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偏见,就像《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

东野圭吾在小说信中说,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偏见和歧视的世界里。这句话让人觉得很挫败,但我们无力反驳,因为这是事实。

《偏见的本质》一书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偏见的本质: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偏见看待人?

至于偏见,很多人会想到简·奥斯汀著名的《傲慢与偏见》。偏见太普遍了,有时候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偏见,就像《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

那人到底为什么会有偏见呢?只有坏人有偏见吗?怎样才能摆脱偏见的束缚?

01.

别人眼中的世界

我和很多人一样,平时喜欢看书,也坚信书能让我看到外面的世界。

但不久前,我开始怀疑这种观点。

当时我在看一本游记,里面描述了作者在国外的经历。作者在书中写到了某个国家的人民是多么友好善良。或者一个国家有多危险,多动荡。

我想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就连我们分享自己的知识也带着一点骄傲。某地的风景很好,某地的人很不好。

所以看到这些话听到这些话的人心里都有印象。即使没去过那个地方,后来听别人提起,也很可能会想起以前的所见所闻。

但是这些内容可靠吗?以我看的旅游书为例。作者在途中受到了某个国家或者某个特定城镇的人的照顾,所以这个国家和这个城镇的人都很友好。反之亦然,那里的人很坏。

然而,笔者见过多少本地人呢?他对当地了解多少?他的知识是否足以支持她对当地人的判断?

《偏见的本质》的作者奥尔波特把这种行为称为。过度分类意味着基于极少事实的大规模归纳。

遇到几个友好的当地人,说那里的人很善良;遇到几个不好的当地人,说那里的人很可怕。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做过这种过度分类的行为。

我们不是造谣,我们有自己的事实依据,但是我们的依据不足以支持我们的结论。事实在这一刻开始扭曲,当我们进一步分享我们的结论时,事实被进一步放大和扭曲。

就像马太效应,好印象被渲染的越来越好,坏印象被放大的越来越差。偏见就在这时产生了。

是的,偏见不仅包括负面的,也包括正面的。但无论是正面偏见还是负面偏见,都会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偏见的本质: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偏见看待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看书就更加谨慎了。这种谨慎可以用《学会提问》中介绍的批判性思维来解释:我保留自己的观点,不听偏信,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用外人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的只是作者眼中的世界。读书的意义是通过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思考,看到真实的世界。

这不仅适用于读书,也适用于阅读各种新闻报道时运用批判性思维,保持理性,不能盲目相信片面的报道。

我们要明白,春秋笔法是很多媒体人擅长的。

02.

无意识的偏见

偏见无疑是一个不好的词。这是否意味着只有坏人才会有偏见,换句话说,只有坏人才会有偏见?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反驳。《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她无疑是正面积极的。但她一开始确实对达西有偏见。这个怎么理解?

其实我们很多人和伊丽莎白一样,都是有偏见的,并不自知。伊丽莎白以为她了解达西,但后来她发现她所拥有的只是一种错误的偏见。

这种偏见,连伊丽莎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一种无意识的偏见,在《偏见的本质》中也被称为隐性偏见。

偏见不仅来源于我们有意识的思维过程,也来源于我们无意识的思维过程,产生隐性偏见。

生而为人,我们很难摆脱隐性偏见的控制。也证明了不仅坏人有偏见,好人也会对别人有偏见,只是好人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偏见。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好人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改正,而坏人则选择犯错,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试图把锅扔给别人。

偏见的本质: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偏见看待人?

在偏见本质的逻辑框架下,《傲慢与偏见》实际上应该叫《傲慢与误解》,因为伊丽莎白在意识到自己的误解后立即做出了更正,偏见也就消失了。奥尔波特将这种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立即做出更正的偏见称为误解。偏见和误解是很不一样的。

根据这本书,偏见最奇怪的是,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却依然不改变之前的预测。

由此可见,偏见的一大属性就是绝不认错,绝不悔改,撞南墙后绝不回头。用文学的说法,就是装睡的人。

很多有偏见的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偏见,但还是坚持自己。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更不愿意道歉,只是装睡。

其实对这种人我们是无法讲道理的,谁也叫不醒装睡瞎睡的人。

03.

偏见和歧视

许知远说,每个人都带着偏见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你不以偏见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根本没有办法看待这个世界。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偏见本身不一定是负面的。可惜我们很多人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偏见,什么是偏见,甚至是歧视。

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中,偏见行为分为五个等级,歧视是表现形式之一。也就是说,偏见并不等同于歧视。

但现实中,偏见往往导致歧视。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歧视也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即使你在社交软件上给某人一个赞,背后也很可能传达着偏见甚至歧视。

书中说,偏见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对抗行为,而这往往只是出于我们想象中的危机。但是,这种假设的危机很可能造成实际的痛苦,歧视正是如此。

外人不知道被歧视的一方有多难受。

04.

我对此一无所知。

每个人生来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这种独特性让我们可以拥有自己,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偏见。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另一个人,这与亲密度无关。无论我们有多亲近,我们都无法真正了解对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从不同的巴别塔遥遥相对。

偏见的本质: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偏见看待人?

被涂抹的鸟非常诗意地描述了这种不解:

你是哑巴也没关系;人与人之间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相互吸引或碰撞,相互拥抱或践踏,但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他的情感、记忆和理智都把他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就像茂密的芦苇有效地把河流和泥泞的河岸分开一样。人与人的对视,就像我们身边的山峰,被山谷隔开,高到不能被忽视,低到不能到达天堂。

个人之间的这种不理解,使得偏见不可避免。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误解别人,甚至误解自己。

所以我们只能做偏见的囚徒?我们不能自救吗?其实小说《傲慢与偏见》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看到真实的达西后,有偏见的伊丽莎白立刻承认自己错了。她根本不认识达西,甚至完全不知道。

于是他们重新开始,这种重新开始的勇气让偏见消失,于是他们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是的,偏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有机会纠正我们的偏见,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的误解,这不会让我们尴尬,而是勇气的表现。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太复杂了,而且越来越复杂。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知道的是如此之少,甚至不是冰山一角。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几千年前就说过,我只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但一千年后,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却声称自己什么都懂,这种炫耀无知的傲慢,会让人永远误入偏见的歧途。

我们确实有机会出现偏差,但我们并不总是有这样的机会。桥下有水,雪山崩塌不可逆转。当雪山崩塌,你能在废墟中找到干净的自己吗?#看书友# @历史是这么说的。


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18 13:50:15)

赠送20本心理学电子书,添加 微信:56163509  备注: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li1988.com/49160.html